不稳定的精神病犯,要如何改造?

2023-05-12 02:23苏晨
方圆 2023年6期
关键词:小娜罪犯精神病

苏晨

每当亲眼见证一个精神病罪犯的改造状态从消极怠慢变得积极主动,李瑶都能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意义所在

“稳定”是保证女子精神病犯监区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然而,与普通罪犯相比,精神病犯往往更容易做出“不稳定”的甚至有一定危险性的举动。有的罪犯发病时情绪波动大,难以配合改造;有些罪犯之间更容易爆发矛盾,产生冲突;还有的罪犯病情不稳定,需要及时送医治疗等。

阿婷是北京市女子监狱民警李瑶监管的班组中“最不稳定”的一名精神病犯。2017年,阿婷杀害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并自首,因犯故意杀人罪入狱。经司法鉴定机构鉴定,阿婷患有双向情感障碍,即存在躁狂与抑郁相交替发作的情况。

正因如此,李瑶向《方圆》记者介绍,精神病监区的民警通常有更大的监管责任与压力。

在监舍中,阿婷经常因为不起眼的小事与同班组的成员发生矛盾与争吵。一次,阿婷和同班组的罪犯一起洗衣服,她请求旁边的罪犯帮忙拧干衣物。对方只是耽搁了一会儿,阿婷便情绪失控,开始大喊大骂。还有一次,阿婷请同班组的罪犯帮忙画画。对方只是没有立即满足她的心愿,阿婷就抑制不住地开始发脾气。若不是被民警及时制止,阿婷还要用手中的塑料杯子砸对方。

“每一次发生类似的事情,民警都会对她进行教育谈话。而每次谈话她都能很快认错,然后不久后再犯。同时,她还习惯用‘我是精神病,我有证明’的说辞来搪塞民警。”李瑶告诉《方圆》记者,阿婷之所以会反复出现问题,是因为她每一次犯错,都会用惯性思维来逃避责任,无法真正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2020年3月,李瑶成为阿婷的管班民警后,便将阿婷当作了自己的“重点关注对象”。此后,李瑶几乎每周都要和阿婷谈话,希望引导她找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在这过程中,李瑶也了解了阿婷的成长经历。

原来在阿婷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异了,她跟随母亲和继父一起生活,阿婷的继父经常打骂她。长大后,阿婷的婚姻也不幸福,她经常和丈夫吵架,两人之间也会拳脚相向。“她还说,之所以会亲手杀死女儿,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家庭很不幸,她也没办法给女儿正常的生活,想杀人之后再自杀。”李瑶说。

“在成长经历的影响下,每当生活中遇到困难,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李瑶意识到,阿婷缺乏正确处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塑她面对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她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改造的重点。

一天,阿婷又因为“旁边的罪犯不小心碰了她一下”这种琐事大发脾气。这一次,李瑶在对阿婷进行教育后,向阿婷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去超市买水,货架上的水只剩下最后一瓶了。当你准备拿取它的时候,它却被另外一个人先拿走了,你会怎么办?”

“我会骂她,跟她抢水。因为这瓶水是我先看见的。”阿婷不假思索地给出了回答。

“如果是我,我会换一家商店去买水。这样既避免了冲突,又解决了我口渴的问题。”李瑶如此说道。

说罢,李瑶让阿婷回到监舍后,针对这个问题,询问其他人的答案。

不出李瑶所料,几乎所有罪犯都给出了和李瑶相似的回答。让李瑶感到高兴的是,这样一个小例子,却让阿婷印象深刻。“后来,她总是和我提及这个例子,跟我说‘原来还有这样的解决方式’。她还在电话中跟她的妈妈讲了这个例子。”李瑶觉得,这代表着阿婷开始接受别人的建议并学会反思自己了。

阿婷也的确发生了积极的改变。她曾告诉李瑶,自己之所以感到后悔,不是因为她杀了人,而是因为杀人让她失去了自由。最近一段时间,阿婷会跟李瑶讨论说,如果当时她不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而是换一种方法,女儿应该已经上小学了,她也不会失去自由。

同时,为了帮助阿婷更高效地改正自身问题,2021年末,李瑶还指导阿婷列出了一个“问题清单”,让她亲手用笔写下她身上的毛病,每改掉一个毛病就可以对应划掉一项。如今,劳动、学习和生活等5大類问题以及40多项细化问题整齐、清楚地排列在阿婷的“问题清单”上,其中不少问题已经被划掉了。“清晰的改造目标可以有效地防止她反复犯同一个错误。”李瑶说。

“曾经她不注重卫生,内务搞得很差,如今她有时间就会起来擦擦地、擦擦桌子;以前她写情绪控制课的课后心得时,只写空话、套话,如今也会分享自己的收获了。”李瑶如此介绍道阿婷的变化。

按照刑期规定,阿婷将在2024年出狱。“未来应该做点什么?要不要学习一门技术养活自己?”最近,阿婷已经开始在电话里和母亲讨论起她出狱之后的打算了。

“与普通罪犯相比,精神病犯更难从根本上改正自己的毛病和错误。因此,针对不同罪犯的特性,实施不同的改造方法,进而引导她们克服‘反复性’犯错是改造的关键。”李瑶说。

在北京市女子监狱,精神病犯每天都按规定保持着规律的作息,也要进行劳动改造。只是与普通罪犯相比,精神病犯的工作内容会更简单。

“精神病犯的劳动任务以制作手工艺品为主,这些工作任务相对轻松,又没有危险性,精神病犯能够很快上手。”李瑶表示,颜色鲜艳的手工艺品能安抚精神病犯的情绪,当精神病犯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她们也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我们希望她们在通过劳动改造洗刷罪行的同时,逐渐培养起劳动意识和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

2022 年6月,李瑶组织罪犯参观专题教育手抄报。(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2022年8月,李瑶在情绪管理微课堂上给罪犯授课。(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为了控制病情,精神病犯每日都要按医嘱服用药物。“发药”便成了精神病监区民警每日的“必修课”。李瑶说,“发药”也要严格遵守监区内的规定,按照“送药到手、服药到口、咽下才走、吐了再补”的口诀来进行,“这样做,一是确保罪犯按时服药治病,二是为了避免罪犯做出偷藏药品等举动”。

除日常的劳动改造外,李瑶还会指导精神病犯开展一些针对性的课程训练,帮助其释放压力、平稳情绪。“比如,我会带领班组成员进行‘正念训练’,就是通过静坐、冥想等方式让罪犯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时刻,带领她们关注当下、感受当下,帮助她们从负面思维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并学会控制情绪。有时,我们还会为罪犯开一些情绪管理课程。”李瑶说。

除此之外,按照规定,李瑶还会与监区内的罪犯谈话,从而及时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全面掌握她们的改造情况。

在一系列科学而规范的改造制度和改造方式的促进下,监区内大部分精神病犯的情况都比较稳定,能够配合好日常的改造工作。“不过,还有一些精神病犯,她们就像班级里的‘问题少年’,不仅自己不能正常地配合改造,甚至还会影响班组里的其他人。”面对这样的罪犯,李瑶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来找到她们的问题所在。

李瑶表示,与普通罪犯相比,精神病犯更难与人沟通。“因此,与精神病犯间建立起信任感很重要。她们只有信任我的时候,才愿意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我才能足够地了解她,进而引导她解决问题。”

小娜就是一个经常做出“怪异”举动的精神病犯。2019年,小娜因犯故意杀人罪入狱。经司法鉴定机构鉴定,小娜患有抑郁症。2020年3月,李瑶正式成为小娜所在班组的管班民警。

没过多久,李瑶就注意到,小娜有时候会和班组内的其他成员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三十几岁的人却像小孩一样,说自己会魔法,还有一个神奇的法器。”有些时候,小娜又会变得很孤僻,不愿意与班组的成员来往。此外,李瑶还发现,小娜的日记中时不时会出现“我很孤独,只想自己一个人待着”等消极话语。

小娜起伏不定的情绪也影响到了她改造的积极性。为了引导小娜配合改造,李瑶经常与她谈话,想要加深对她的了解。

然而,一开始,小娜并不愿意和李瑶说太多,只敷衍地应对每次的谈话,频频表示自己的状态很好,与人相处也没有问题。但李瑶能感受到小娜既听不进去别人说的话,却又渴望与人沟通。可以说,处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中。“这种矛盾心理是很多精神病犯的共有的特点。这时候,我能做的就是保持平和的态度,为她提供一个有安全感的倾诉环境,逐渐让罪犯信任我。”

渐渐地,小娜向李瑶吐露了心声,从向李瑶抱怨自己的孤独、无助开始,一直讲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原来,从小娜童年时期开始,小娜的父亲就对她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和严厉的管教。而小娜也经常因为达不到父亲的要求而感到压力很大。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小娜就更想博取他人的关注,通过他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

“她一直渴望吸引他人的注意并获得赞许。这也解释了她为什么有时候会故意说一些哗众取宠的话语。”了解了小娜的经历后,李瑶便开始“对症下药”。

小娜喜欢唱歌,李瑶就鼓励她积极参加监区内的文艺活动;小娜还擅长折纸,李瑶就告诉她可以参加监区内的折纸课程。“这样做是为了引导她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现实的、积极的事情上。当她能通过这些积极的表现获得认可后,她的负面情绪和思维就会相应减少。”李瑶说。如今,小娜会主动参加监狱举办的文艺活动并能够乐在其中,改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

同时,小娜与父亲的关系也有所缓和。“最近跟她父亲通话时,她还说自己当上了折纸课的小组长,很有成就感的。”李瑶说。

工作近7年来,李瑶近距离接触了几百名精神病犯,并教导她们走上了改造的“正轨”。“与普通罪犯相比,精神病犯更以自我为中心,更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更难接受民警的管理和教育。我既是她们的监管民警,也像她们的心理医生,需要更耐心地聆听她们的困惑和想法,通过合适的方法引导她们配合改造。”在李瑶看来,即使精神病犯受疾病困扰,她们依旧是有“可塑性”的。作为她们的管教民警,李瑶总想着如何把这种“可塑性”发挥到最大,教导她们更好地配合改造,进而让她们认识错误、反思错误,并建立起对生活的希望。

李瑶告诉《方圆》记者,在日常执法过程中,民警会按照监区内的规定统一执法尺度,“不会因为罪犯是精神病,就对她更严厉或者更宽松。不搞‘特殊化’,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罪犯以‘我有病’为借口逃避改造,另一方面,统一执法尺度,也是对她们的一种肯定和信任,能帮助她们建立起完成改造的信心”。

老马是女子精神病犯监区内一名年龄偏大的精神病犯。2016年,她因犯故意伤害罪入狱。经司法鉴定机构鉴定,老马患有癔症和强迫症。

在监区里,老马很喜欢故意引起民警的注意,也很享受被民警关注的感觉。遇到什么事,她都习惯找民警帮她解决,有时还会无中生有。“她有一个女儿,有时,她会谎称自己的女儿去世了,然后就找民警来。和民警吐完苦水,她的情绪就会缓和不少。”李瑶说。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会因为她有精神疾病,就有求必应,也不会一味地迁就她。否则,她对民警的依赖心理会越来越深。”李瑶认为,培养罪犯利用其自己的能力平复情绪、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发现,老马很以她的女儿为荣。每次与女儿通话,或者收到女儿的来信后,她的情绪都会积极起来。”因此,李瑶和其他民警便劝说老马的女儿多给老马写信,给予老马鼓励。“如今,她不会故意引起民警注意了,大部分时间里,也能够照顾好自己并处理好和班组成员间的关系了。”

了解了许多精神病犯的经历后,李瑶发现,她们的成长经历有一些共性。“我曾对监区内的精神病犯做过‘原生家庭情况’问卷调查,发现很多精神病犯的原生家庭都存在一定问题。有的人从小缺乏家长的管教和重视,有的人被施加了过大的压力,还有的人在溺爱中长大。我认为,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因此,也希望家长都能多关心子女,给予孩子有爱的、积极的成长环境。”

李瑶认为,社会和公众应该正确地认识精神疾病并给予精神疾病患者更多关注。“许多精神病犯在入狱前都没有经历过系统性服药和治疗。精神疾病患者家属要多給予病人理解和关怀,不要讳疾忌医,及时带病人就医。同时,社会大众也不要戴有色的眼镜看待精神疾病患者,应给予他们尊重。”

如今,每次有精神病犯与李瑶讨论出狱后的生活时,她都觉得很高兴,因为这代表着这些精神病犯已经重新建立起了面对生活的信心。“我们的改造工作,既是帮罪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也是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守法公民。”每当亲眼见证一个精神病犯的改造状态从消极怠慢变得积极主动,李瑶都能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意义所在。

“同时,一些精神病犯出狱时正当壮年,非常渴望靠自己的本领养活自己。期待社会加强对精神病犯出狱再就业的支持,为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提供保障。”李瑶说。(文中除李瑶外,其他人物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小娜罪犯精神病
道歉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奇葩之爱
精神病
爱看广告的猫
论罪犯“确有悔改表现”的认定
聪明的罪犯
抓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