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安娜
海南省有一座十分美丽的城市—三沙市,它是我国版图最南端的城市,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包括280多个岛、沙洲、暗礁、暗沙和暗礁滩及其海域。
三沙市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它所在的南海海域是个巨大的“聚宝盆”,海岛植物资源繁多,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域能源资源蕴藏量巨大。三沙的群岛散布于热带海洋之中,在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热带海洋海岛自然景观,海域风光纯净奇幻,堪称中国最高端的绝美天堂。
三沙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地带,素有“世界第三黄金水道”之誉,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我国古代先民最早发现南海诸岛及其礁滩,他们世代以此为基地耕海牧渔,并对南海诸岛进行命名、开发和经营。我国历代政府也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管辖和行使主权。在这片海中有数不清的岛礁沙洲,那里有中国人留下的炭粒,也有中国人烧制的陶瓷,还遗存有无以计数的中国古代货币。
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已有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古代学者、旅行家、航海家及渔民等对南海诸岛进行的论述、描绘,散見于上百种古籍之中,且各书所录内容颇多相同,尤其是志书。
我国最早记载南海及南海诸岛的古籍是东汉杨孚的《异物志》,此书早已失传,但有不少类书引录其文:“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涨海”是古代中国人对南海的泛称,“崎头”是古代中国人对岛礁、滩、沙洲的泛称。
三国时,吴国派朱应和康泰出访东南亚各国,船队航经南海到达扶南(今柬埔寨)等国。回国后,康泰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扶南传》,对南海诸岛的地理情况给出了准确记载:“涨海中,倒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也。”“珊瑚洲”即露出水面不太久的珊瑚沙堆积成的沙洲,“盘石”即礁盘。书中明确了南海诸岛的结构,是世界上最早科学描述珊瑚岛成因的文献。
从先秦时期开始,岭南先民即在南海一带开辟了贸易圈,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船舶经过的航线上,遗留下大量文化遗产,它们是证明中国最早开发南海的珍贵文物史料。散落在三沙各个岛礁沙洲上的陆上文化遗迹更是数不胜数。考古调查显示,南海诸岛上凡能汲取淡水的地方都有我国渔民生产、生活的文化遗迹,在西沙和南沙群岛的各主要岛屿上都发现了我国渔民所建的古庙遗存。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建于明清时期的庙宇经过后人不断修缮,至今香火昌盛。
宋代开始,我国海上交通盛况空前,为以后各朝代所广泛采用的“长沙”“石塘”等能反映南海诸岛地理特征的古地名出现,并出现专指南海诸岛中某一岛群的专称地名。由王象之编纂于南宋中期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中述:“吉阳……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这里的“吉阳”即今海南三亚的古称,“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在其东,指南海诸岛。此后,史书往往用“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以及类似的称呼泛指或专指南海诸岛。
“长沙”指的是一种“灰沙岛”的地貌,散布于海洋中的灰沙岛,由海洋生物珊瑚虫的骨骼以及其他海洋生物的残骸堆积而成,也叫珊瑚岛,与大陆没有任何关系。民间俗称的“石塘”,科学术语叫“环礁”,也是由珊瑚虫构建而成,但形状是环状。从其命名不难看出,我国古代先民在经营和开发南海诸岛时,根据各岛礁的地理特点,从生活中取材,作为命名依据。
三沙之美,不仅美在时光,也美在海水。
我国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边缘海,其中,南海是我国最大、最深的海洋,平均水深为1200多米,海盆底部深海平原水深四五千米。不仅如此,南海也是我国透明度最好的海水。
科学评价海水的美主要依据两个指标—海水的透明度和海水的水色。透明度表明海水的清澈度。三沙附近海域的海水全年透明度均高于20米,一些地方的海水透明度甚至能达到40多米。我国海水透明度的极值(47米)也出现在这里,超过马尔代夫的海水透明度极值。
因为南海的海水透明度高,渔民在船上就可以看到游弋在暗礁、暗沙、暗滩上的鱼群,附在礁盘上的各种贝类及海参。透明度高的海水不仅有利于渔民捕捞海产,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珊瑚生长。因为珊瑚只生长在透明度高的海水里,如果海水的透明度不够,珊瑚就无法健康生长。
评价海水之美的另一项因素是海水的颜色,即水色。三沙的海水幽蓝,看上去宛若一块巨大的深蓝色绸缎,连蓝天相较之下也逊色几分。据说有一套专门用来标注水色的编号系统,从蔚蓝、浅蓝、绿、浅绿,一直到棕黄、褐色,每种颜色的海水都对应一个数字,它们共同组成一个由低到高的编号系统:数值越低,水色越蓝。三沙区域的海水是我国水色号最低的地方:夏季,这里的水色号可以低于2;而同一时期的渤海、黄海、东海近海海水的水色号则在10以上。
可见,中国最美的海在南海。在这里拍照,不用看取景框,随手按下快门,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来三沙,不仅能感受大海的魅力,而且能踏上一座座岛屿,体验其与众不同的特色。
永兴岛是三沙市政府所在地,因岛上林木深密也被称为“林岛”。它不仅是西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也是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小岛,机场、码头、商店等设施齐备,岛上主要景点包括西沙海洋博物馆、西沙将军林、收复西沙纪念碑等。
登上永兴岛,如同走进一座热带植物园,花团锦簇,风光旖旎。作为一座珊瑚岛,永兴岛上的大部分泥土都是从海南岛运来的。经年累月,人们在永兴岛上栽植的林木已枝繁叶茂。永兴岛上就属椰树最多,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就有千余棵,路边,每隔几步就有一棵椰树。被椰树包围的则是枇杷树、防风桐等其他树种,它们郁郁葱葱,在烈日下为人们撑起一片绿荫。
在永兴岛东南四五十海里的地方有一座鸟岛,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岛上栖息着10万多只鲣鸟、绣眼鸟、燕鸥等鸟类。踏上鸟岛,成千上万只海鸟在树林上层盘旋,千鸣万啭,自成奇观。
来三沙,游人都希望看到一场南海上的日出。永兴岛北侧的石岛便是最佳观赏地。
清晨,一轮红日从海面上徐徐升起,万丈霞光将碧空中的朵朵白云染红,炫目的霞光将永兴岛上的各种建筑物一一勾勒。岛上的气象站、办公大楼等标志性建筑,在变幻万千的霞光中如梦如幻,忽隐忽现。
全富岛位于西沙永乐环礁的北缘,是一座面积极小的无人岛。这座小岛的海拔极低,每次涨潮时,仅有少部分沙滩露出海面。全富岛周围的海域是整个西沙最美的海域,海水如蓝色的琉璃,深受摄影爱好者青睐。其实,来全富岛,不仅可以看海,还可以体验沙滩漫步,这里拥有西沙群岛开放岛屿上最细腻的银白色沙滩。潜水爱好者也可以跟随潜水教练探索海底世界的秘密。
鸭公岛是一个面积只有0.01平方千米的小岛,因岛形似鸭而得名。岛上有渔民常年居住,由于经常出海在此停留,他们便在岛上搭起了简易的小房子。为防止屋顶被台风吹跑,房顶上都压着大块的珊瑚和十几斤重的贝壳,由此成为鸭公岛一景。不过,鸭公岛上的珊瑚和贝壳是不能带走的,游人来这里只能享受寻宝的快乐。当然,浅滩边的珊瑚也极美,坐着船底镶嵌玻璃的小船前去观赏,一定能大饱眼福。
银屿岛其实是个小巧的沙洲,因为沙滩洁白细腻、海水碧蓝,被游客们评为三沙诸岛中最漂亮的一座。银屿岛常年有多种海鸥栖息,如黑枕鸥、凤头燕鸥、乌燕鸥等,因此享有“海鸥王国”之称。
都说不来七连屿就不能领略到西沙群岛的美。七连屿并不是一座岛,狭义的七连屿是指西沙永兴岛西南方7座相邻不远的岛屿。这些岛礁紧密相连,相隔很近,就像璀璨的珍珠如弧线般被抛撒在大海里,环绕着永兴岛。这里拥有丰富的珊瑚礁群,肉眼可见的海水透明度可达30米之深,是极佳的潜水胜地,随处可见大片的珊瑚和海葵,幸运的人还会捡到海鸟蛋。
甘泉岛位于永乐环礁上,因为岛上有甘泉井水得名;又因为岛屿的形状是圆形,当地人称它为“圆岛”。和其他海岛不同,甘泉岛上有古人挖凿的水井,井水至今都可饮用。这里的海水也更为清澈透明,能见度高达40米,是世界上最适宜潜水观光的海底乐园。
珊瑚的残骸和遗体堆积出三沙市的绝大部分领土。这种极度绚烂的物种其实很娇气,它们必须生活在温度、盐度、透明度等都适宜的热带海水里。符合上述所有条件的南海是培育它们的温床,珊瑚也以自己的躯壳堆积出特殊而广袤的领土回赠南海。
三沙的珊瑚地貌景观具有唯一性。这当然不是说我国只有三沙市才有珊瑚礁地貌,而是说其地貌景观全由珊瑚礁构成。可以说,三沙市是珊瑚礁市。
全是珊瑚礁,并不意味着环境的单调,因为珊瑚礁形成的景观足够丰富多彩。潜入晶莹剔透的海水,一丛丛、一簇簇的珊瑚像盛开的鲜花覆盖在海底,有的金黄,有的雪白,有的鲜红……无数次风雨的洗礼,使它们看起来有的如惊鹿回眸,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似一唱雄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五光十色的鱼儿悠游其间,为海底世界平添了勃勃生机。
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环礁。想想看,茫茫的大海上突然出现一个由礁石围起的环状区域。在环礁外围,因为海浪不断撞击到环状的礁石上,卷起层层浪花,形成一条浪花带。环礁内部则是湖泊,它有一个专有名词—潟湖。潟湖的颜色往往是令人心醉的碧绿色,犹如一块通透的翡翠,与浪花带外的深蓝色大海构成强烈的对比。
海洋蓝洞是地球上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从海面上看,蓝洞呈现出与周边水域截然不同的深蓝色,并在海底形成巨大的深洞,科学家称之为“地球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此前,世界已探明海洋蓝洞的深度排名:巴哈马长岛迪恩斯蓝洞(202米)、埃及哈达布蓝洞(130米)、洪都拉斯伯利兹大蓝洞(123米)、马耳他戈佐蓝洞(60米)……而西沙的蓝洞的深度则刷新了世界海洋蓝洞深度的纪录。
该蓝洞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晋卿岛与石屿的礁盘中,当地渔民称为“龙洞”。关于此洞,民间有很多传说,海南渔民称此处曾有定海神针,后被孙悟空拔去成为如意金箍棒后,留下深不可测的龙洞;也有渔民说,龙洞是南海之眼,其中藏有南海的镇海之宝;更有传闻称,洞中有巨大的生物……渔民对这里避而远之。据说测绘人员曾试图用测深锤测量其深度,结果200米长的绳子放完了也未到底。
神秘的“龙洞”到底有多深?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为了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有关研究机构使用声呐旁扫设备、电子计数鉛垂、深海海流仪、深海水质分析仪、水下机器人、水下摄影摄像设备等器材装备,采用科学器材探测与人工潜水观察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个“龙洞”进行科学探查,获取了大量原始科学数据,成功探明了“龙洞”的深度和基本形态。这里深达300.89米,基本为垂直洞穴,洞口径为130米,洞底直径约36米,未观测到洞内有与外海联通的旁支侧洞,洞内水体无明显流动,且从110多米水深开始,水中溶解氧含量几乎为0。除了深度,科研人员还对“龙洞”中的生物进行了初步探查并采集了生物标本。科研人员发现,洞中的海洋鱼类种类与周围海域物种相同。
之后,该蓝洞被正式命名为“三沙永乐龙洞”。它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深的海洋蓝洞,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