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2023-05-11 01:59:46肖林香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患肢家属关节

肖林香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妇幼保健医院, 江西 于都 342300)

小儿因为天性好动,缺少安全防护意识,所以容易在活动中因为直接或间接暴力发生骨折,大部分是四肢骨折[1]。 手术是骨折复位、固定的主要措施,但是在术后还需要加强功能锻炼,才能更好的恢复肢体功能、肌肉力量,加快康复速度,避免留下后遗症。 由于术后需要长期坚持功能锻炼,很多患儿害怕疼痛出现抗拒的情况,从而降低康复效果;另外,还有部分家长对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视程度不足,无法积极的指导和协助患儿,也会降低锻炼的依从性。所以,在术后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非常关键,舒适护理模式是在人文理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整体性、创造性的护理方式,能够通过一系列措施恢复患者心理和生理多方面的舒适性,减轻不良体验[2]。本院为了给临床推广提供理论支持,围绕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均于我院2021 年5 月-2022 年5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8 例小儿骨折患儿中展开。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配到2 个小组中,观察组(n=49):男女占比28:21;年龄3 -11 岁,均值为(6.89 ±2.04)岁;受伤到手术时间6 小时-5 天,均值为(2.18 ±0.69)天;其中23 例上肢骨折、26 例下肢骨折;骨折原因:1 例摔伤、6 例砸伤、11 例交通伤、31 例高处坠伤。 对照组(n=49):男女占比27:22;年龄3.5 -13 岁,均值为(7.02 ±2.16)岁;受伤到手术时间5 小时-6 天,均值为(2.62 ±0.74)天;其中22 例上肢骨折、27 例下肢骨折;骨折原因:2 例摔伤、8 例砸伤、10 例交通伤、29 例高处坠伤。 上述2 组患儿临床数据之间无差异(P>0.05),符合对比要求。本次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展开。 (1)纳入标准:①经过X 线检查、CT 检查等确定为四肢闭合性骨折;②均无血管损伤或神经损伤,且为首次单侧骨折;③骨折处轻度移位或无移位;④符合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支架固定手术指征;⑤本次研究获得家长同意,自愿签署协议书加入研究。(2)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疼痛性疾病者;②患有先天性肢体发育异常,或其他类型严重外伤者;③合并严重的心脏、肾脏、肝脏等重大器官功能障碍者;④智力障碍或患有精神类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在手术后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根据医生指导谨慎选择止血药物和镇痛药物;指导家长为患儿合理提供食物,并告知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对患儿及家属进行骨折基础知识的健康宣教,提高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患儿的术后恢复情况循序渐进的开展康复训练。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1)入院指导。 患儿进入医院后为了帮助患儿减轻痛苦,护理人员通过固定、软垫放置、止血、止疼等方法及时对患儿的患肢处理,还能同时避免造成2 次伤害;给予患儿及家属入院指导,告知在住院期间相关的安全知识,共同签署住院看护告知书;协助患儿及家属进行相关项目检查;以亲切、耐心的语言和服务,消除患儿及家属的紧张感,建立与患儿及家属的信任关系。 (2)术前护理。 在术前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儿的病情,进行相关功能锻炼指导,比如:对患儿进行抬臀训练;教授患儿及家属正确使用纸尿裤及床上大小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暖,避免患儿感冒,以便后续手术能顺利进行。 (3)环境护理。 在舒适护理中,良好治疗环境的保持非常重要,有助于患儿精神状态的保持及积极心理状态的建立,从而提升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保持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病房温度需要舒适,以22 ℃-24 ℃为宜,湿度以50%为宜,不需要过高;确保病房内空气流通,定时进行开窗通风。 为了使患儿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对病房有归属感,可以将患儿喜欢的贴画、卡通画、人偶、玩具等布置在病房内,为其营造温馨感;还可以给患儿播放一些动画片,使患儿的注意力分散。 通过上述措施,为患儿打造一个适宜功能训练的良好环境。 (4)体位护理。将患儿的体位摆正,再将患儿的患肢抬高15 -20 cm,可以促进患儿的血液循环,还可以使肿胀造成的不适感得到缓解[3]。 如果患者对卧床的不适感较为强烈,可以将软垫放置在患肢下,减轻对患肢的压迫缓解不适感。 (5)疼痛护理。 骨折手术后会造成剧烈疼痛让患儿不能忍受,由此可能会影响患儿的交感神经,造成肌肉、血管出现剧烈收缩,引发创面出血,对骨折愈合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由于疼痛难忍,也是患儿配合进行功能锻炼的阻碍因素。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用疼痛评分法(OPS)对患儿的疼痛进行客观评估,如果评分≤3 分,可以通过听音乐、玩游戏、播放动画片、按摩等非药物的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使其疼痛得到缓解;如果评分在2 -7 分之间,可以通过局部热敷方式进行缓解,也可以根据医嘱使用镇痛泵进行缓解;如果评分超过7 分,需要遵照医嘱使用镇痛泵,并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疼痛感进行有效缓解[4]。 (6)饮食护理。 根据患儿骨折愈合情况、病情的发展状况,可以分为早、中、晚3 个阶段,每个阶段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可以促进患儿骨折得到更好的愈合。 骨折愈合早期,以清淡饮食为原则,适当补充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不宜食用滋补、油腻类食物,避免造成淤血积滞不易消散[5];骨折愈合中期,用高营养饮食取代清淡饮食,可以有效促进骨痂生长;骨折愈合后期,骨折部位的淤肿已经吸收,骨痂开始生长,饮食需以高钙、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可以通过骨头汤、鸡汤等食物促进骨骼强健、加强营养,从而恢复机体组织,促进骨骼生长[6]。 (7)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微笑,以和蔼的态度和轻柔的动作,消除患儿紧张心理;当患儿配合良好时,对其进行表扬或者物质奖励,可以使患儿加快对功能锻炼的适应性。 时刻观察患儿的语言、动作等行为表现,充分了解患儿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转移、解释、宣泄等方法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使其感到快乐轻松。 由于骨折及手术创伤会使患儿产生疼痛感,功能锻炼中也会出现或加重疼痛,而患儿受年龄的因素影响对疼痛的适应力更差,因此会非常排斥甚至是抵制进行功能训练,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耐心的安慰和鼓励,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措施。 同时,为了防止患儿家属因为心疼而产生疑虑或者失去信心,护理人员需要提前对其进行解释,积极争取家属对相关工作的支持和信任。此外,护理人员也可以寻求家属的协助,由家属安抚、安慰和鼓励患儿,可以起到更显著的作用,以此缓解患儿的疼痛、克服对功能训练的恐惧,从而对相关护理工作给予积极的配合。 (8)肿胀护理。 根据临床统计,在进行手术治疗后部分患儿的患肢会产生程度不一的肿胀感。 首先,护理人员需要查找导致肿胀的原因,便于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可以对石膏、夹板等固定物的松紧程度进行检查,避免固定物过紧;同时,抬高患儿的患肢,可以有效缓解肿胀情况[7]。 还要对肿胀程度进行密切观察和客观评估,进行记录,并及时通知医生。 (9)预防感染及并发症。 在手术后为了防止感染要常规使用抗生素。 严格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检查患儿是否出现发热情况,定时测量患儿的体温,对患肢的动脉搏动进行密切观察,对患儿的疼痛情况、切口肿胀情况进行定时检查,还要认真检查敷料情况,如果以上项目出现异常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出现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10)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儿及家属详细、耐心的介绍进行功能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功能训练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同时讲解功能训练的注意事项,认真倾听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和建议,对患儿的需求尽量满足。 功能训练一般会在餐后30 分钟后开始,每天上下午各进行1次。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加强功能训练指导,要求患儿开始功能训练前需将大小便排空;在进行功能训练时,需要对患儿的感受进行及时询问,如果患儿感到不适,需要立刻停止,同时清楚了解患儿对运动强度的耐受程度,并适时进行调整。 功能训练从轻度开始,并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循序渐进的增加训练强度、延长训练时间。 一般在术后早期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儿进行关节屈伸、肌肉长收缩、提肛运动等,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力量、增强关节活动度。 对于功能锻炼动作护理人员要现场示范和指导,让患儿及家属都能熟练掌握,便于出院后的自主锻炼。 在指导患儿进行功能锻炼时,需要注意营造愉悦、轻松的病房环境,可以通过轻柔的音乐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 患儿一般受年龄影响,因此,最好由家属陪同进行功能锻炼,可以起到安抚和震慑作用,也便于家属对功能训练的掌握。 还需要注意评估和评测患儿的功能锻炼成绩,患儿成绩进步要给予表扬,从而使患儿增强功能锻炼的信心,提高其积极性和配合度。 (11)出院指导。 在出院前,为患儿制定完善的功能训练计划,告知患儿及家属外固定位的护理、科学用药、后续治疗及感染预防等内容,叮嘱患儿及家属复查时间、何时拔除外固定支架及拔除方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2 组患儿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患肢关节功能、关节活动角度、护理前后舒适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等。 (1)在护理前后使用Istall 关节评定量表评估2 组患儿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①显效:基本无疼痛症状,可以自由活动,患肢功能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肢疼痛程度较轻,功能障碍轻微;③无效:患肢疼痛严重,肢体功能严重障碍。 (2)在护理前和护理后评估2 组患儿的患肢关节功能、关节活动角度,其中关节功能从低到高评为0 -100 分。 (3)在护理前和护理后评估患儿舒适度、疼痛程度。 ①舒适度评分:使用自制量表,包括10 个指标,评分在10 -40分之间,越舒适评分越高;②疼痛评分:使用OPS 问卷,指标包括:血压、语言、肢体运动、心理、哭闹等,评分在0 -10 分之间,越疼痛评分越高。 (4)使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4.0)评估患儿生活质量。 涉及4 个维度,分别是角色功能(学校表现)、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生理功能,每项最高分值100 分,生活质量好评分高。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5.0 软件整理研究中涉及的各种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 时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1 2 组患儿患肢康复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患儿术后仅有79.59%的康复有效率,远低于观察组的93.88%,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儿患肢康复有效率对比(n,%)

2.2 2 组患儿护理前后患肢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角度对比

护理前患肢关节功能评分和活动角度,2 组患儿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2 组患肢关节功能评分和活动角度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儿护理前后患肢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角度对比( ±s,n=49)

表2 2 组患儿护理前后患肢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角度对比( ±s,n=49)

患肢关节功能评分(分) 关节活动角度(°)组别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3.41±3.72 65.36±5.05 30.39±2.41 90.43±4.75观察组 42.84±3.69 85.24±5.17 29.74±2.88 105.58±4.96 t 0.761 19.255 1.212 15.442 P 0.448 0.000 0.229 0.000

2.3 2 组患儿护理前后舒适度和疼痛评分对比

护理前舒适度和疼痛评分,2 组患儿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2 组舒适度评分高于护理前、疼痛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儿护理前后舒适度和疼痛评分对比( ±s,分,n=49)

表3 2 组患儿护理前后舒适度和疼痛评分对比( ±s,分,n=49)

组别 舒适度评分 疼痛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22.61 ±4.39 28.46 ±4.52 8.21 ±1.36 5.86 ±1.13观察组23.08 ±4.25 34.87 ±4.06 8.13 ±1.43 4.51 ±0.94 t 0.538 7.385 0.284 6.429 P 0.592 0.000 0.777 0.000

2.4 2 组患儿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4 项指标评分均远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儿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分)

表4 2 组患儿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 角色功能 社会功能 情感功能 生理功能对照组 49 79.82±7.17 76.52±9.41 77.62±8.13 74.19±7.84观察组 49 88.21±6.43 89.17±7.74 86.64±7.05 84.76±7.32 t 6.098 7.268 5.867 6.898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儿童一般危险判断和识别能力不足、身体功能尚在发育中,加之爱玩好动,所以骨折率较高,受伤后不仅会剧烈疼痛,还会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8]。尽管可以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支架固定让骨折复位,促进骨折愈合,但术后肢体运动能力的康复效果会受到功能锻炼的影响。 儿童因为年龄小,自制力比较差,很多患儿无法克服术后疼痛,长期坚持进行运动锻炼[9]。 因此,在术后要通过护理提高患儿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并长期坚持功能锻炼,为提高康复效果奠定基础。

在常规护理模式缺少针对性、全面性,是以疾病为中心,不能全面满足患儿的临床需求。 而舒适护理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产物,坚持以患儿为中心,通过具有人性化、个性化、整体性的护理措施,清除各种不愉悦因子,让患儿心灵、心理、生理、社会均保持在愉悦状态中,从而提高依从性,保证护理效果[10]。舒适护理应用过程中,(1)重视患儿身体舒适性:从体位护理、疼痛护理、肿胀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最大程度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和身体上的不适感。 (2)重视患儿心理舒适性:通过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干预,安抚患儿的情绪,让其减轻陌生感和恐惧感,最大程度保持乐观快乐的状态。 患儿心情愉悦,身体疼痛减轻,就会更好的配合功能锻炼,当然在功能锻炼过程中也会量身制定锻炼方案,争取到家长的配合,不断的鼓励患儿,并通过表扬、奖励等积极的方式引导患儿,从而提高依从性。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儿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较,观察组患儿的关节功能评分、活动角度以及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而疼痛评分更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说明,舒适护理在促进患儿术后恢复方面确实比常规护理更具有优越性,而且整个术后功能锻炼期间患儿舒适性更高、疼痛程度更低,生活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应用舒适护理,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改善患肢关节功能和活动度,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全方位推广。

猜你喜欢
患肢家属关节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给手指“松关节”为何会发出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