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探析
——评《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

2023-05-11 08:10:18王磊
生态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明绿色

王磊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北京 100101)

人类的一切都来源于自然环境,而人类行为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自然环境。人类无节制的资源开发和不当排污行为,可能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大量生态观念,对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下,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严金强、金兴华著的《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一书是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研究领域的一部优秀著作。该书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我国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生态与经济学协调发展的运行机理和现实条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提供了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分析框架,对推动我国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制度体系构建以及美丽中国建设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具体而言,该书主要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绿色发展的现实基础。作者主要从国际政治经济博弈演变以及国内生态环境现实矛盾“两个大局”进行分析,推演出“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这一结论。第二章,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作者主要从生态环境劳动价值理论、生态经济再生产理论以及基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生态经济新理论这三个层面阐释了我国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之路”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价值量化研究。作者主要介绍了生态环境价值的主要内涵、要素构成、价值决定机制、生态价值核算等问题,同时也就环境资源中的“联合生产”问题以及环境污染的“负价值”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第四章,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再生产理论模型。作者首先基于再生产理论,提出了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假设,然后构建了两者间的再生产循环模型,最后,提出了基于再生产理论的劳动与生态关系模型。第五章,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作者主要从绿色金融视角分析了绿色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问题,同时分析了经济发展转变对低碳经济、低碳产业的影响,并采用数据包络模型对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进行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第六章,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市场体系。作者主要介绍了“三位一体”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以及负价值绿色GDP 核算体系四方面问题。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有了质的提升,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在建设中依旧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和问题。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部分地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问题依旧严峻。经过多年的整治,目前全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和扭转,但在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些生态脆弱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还时有发生,生态失衡问题还比较严重。(2)资源无节制开发以及浪费问题阻碍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庞大的人口也使得我国不少资源种类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在我国高速发展过程中,资源无节制利用和浪费现象还时有发生。比如,我国虽然有不少大江大河,但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人居水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一些缺水地区水资源浪费、污染现象还十分严重。这些问题如不得到尽快解决,未来必然会严重阻碍我国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生态文明法治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近年来,为保护页)自然生态环境,我国在环保立法领域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政策,如《水污染防治法》《生物安全法》等,但在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我国还存在立法空白。除此之外,我国一些地区,为了短期的经济发展,放松了环境执法,使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停滞不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和节奏。(4)生态环境的数字化治理能力较弱。数字技术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在数字经济、数字生活领域,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在生态保护领域,我国数字化水平还较低,包括林业、草原、气象、交通、农业等高价值数据的互联互通能力、公共生态数据服务等能力、跨区域数字生态协同治理能力还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限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速度和效率。(5)我国部分民众环保意识还较为淡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但目前我国不少民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较为淡薄,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了消极影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针对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下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深刻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坚持其理论指导地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应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领悟其精髓,并努力将其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大政方针结合,全面提升地方政府施政中的环保考量,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2)推动生态立法执法工作。一方面,我国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立法,我国立法部门要主动关注环境保护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不断更新和完善我国法律环保体系,推进生态法律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我国地方政府还要严肃环保执法,对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要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坚决纠正和杜绝出于经济利益考虑,而对环境污染纵容姑息的错误行为。(3)构建和完善数字生态治理体系。一方面,我国应将更多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机倾斜摄影、GIS 等应用于生态保护工作中,加速数字生态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我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态治理数字技术,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生态环保数字监督体系,提升环保监管的时效性和便利性,为精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信息支撑。再一方面,我国还应利用数字技术,加强环境保护综合应急管理平台,借助这一数字平台,全面提升地方政府的环境应急管理水平,减少环境应急事件危害。最后,我国应借助数字技术,构建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数字平台,以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效率。(4)推进生态环保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摒弃重视经济建设,忽视环境保护的短视行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推进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此外,我国也应改变以往的GDP 核算方法以官员晋升标准,增强对地方政府的环保考核,提升地方政府重视环保的内在动力。(5)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育知行合一的生态公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更多公众参与,因此,我国应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更多公众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以全民环保来加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严金强,金兴华 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 年6 月出版定价:78 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党中央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决策。生态文明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现实生态危机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要继续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指引,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发展新路径,努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步伐。《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一书,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我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排污权、碳交易、绿色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等一系列热点问题,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因此,本文在此向读者们积极推介此书,希望有更多读者能从该书中获得思想灵感和政策启示,为我国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漫说文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