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成效不平衡?“五共”路径运用不够?引领基层治理还有差距?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如何持续深化,真正发挥农村党员作用?
鹤峰县是2020年全省农村党员队伍分类管理工作两个试点县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党员队伍出现了“三难”问题:有责少岗约束管理难,农村党员虽然肩负着党章规定的义务,但由于职业自由,对其管理很难找到抓手;有据少评考核评估难,2016年党中央明确了“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2019年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但农村党员如何考评,没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条款;有心少力发挥作用难,农村党员的认知、能力、健康等参差不齐,有的有作为之心无作为之力,有的有作为之力无作为之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
为切实解决农村党员队伍“三难”问题,鹤峰县按照“调研准备、先行先试,全面试点、总结完善,巩固拓展、持续深化”“三步走”工作法,进行了为期3年的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探索与研究。先后形成《鹤峰县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办法》《鹤峰县农村党员“四讲四有”量化考评细则》《鹤峰县农村党员“十不准”预警教育制度》等制度性成果。
◎ 主要做法
一是“四重考量”分类别。农村党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从事职业灵活多变,如何科学分类是农村党员管理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鹤峰县组织专班深入9个乡镇30多个村进行摸底调研,最终决定把“从业属性、健康状况、年龄大小、服务能力”作为分类时重点考虑的4个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将农村党员分为“村内任职、居家发展、流动在外、老弱失能”四类。村内任职类主要对象为村“两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中的党员,此类共1157人,占比18%;居家发展类主要对象为在家务农、务工、创业、经商的党员,此类共2467人,占比39%;流动在外类主要对象为连续6个月以上(含6个月)在外务工、创业和经商,不能在所属支部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此类共1651人,占比26%;老弱失能类主要对象为因高龄、病残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党员,此类共1098人,占比17%。农村党员分類保持相对稳定,党员的从业状况和地域流向等发生变化时,支部应及时调整其类别,确保教育管理和服务措施跟得上。
二是“分类施策”强管理。针对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对村内任职党员采取“优绩优酬”管理办法,解决村内任职党员“守摊子”“混日子”的问题。对居家发展党员采取“三单助力”管理办法,即“派单”“领单”“评单”,结果作为评先表模和年底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以此解决农村党员“无事可做”“有事不愿做”的问题。对流动在外党员采取“全程跟踪”管理办法,行前向支部报告,支部书记对其谈话、签订承诺书、确定结对联系人;联系人每月跟踪了解情况,提供必要服务;流动党员每季度“线上”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年底支部根据其平时表现和奉献作为情况进行量化考评,以此解决流动党员像断线的风筝“无收无管”的问题。对老弱失能党员采取“结对帮扶”管理办法,即村党支部安排人员对老弱失能党员开展“三送五访”服务(上门送思想、送政策、送温暖,大病必访、有困难必访、有突发事件必访、重大节日必访、亡故必访),以此解决老弱失能党员思想营养不够、精神支撑不够、生活关怀不够的问题。
三是“科学考评”促作为。2020年以来,鹤峰县将“四讲四有”的前三项(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作为共性刚性标准,对四类农村党员分别明确了15条具体标准要求,将“讲奉献、有作为”作为个性弹性标准,由村党支部根据党员个人实际,因人而异量身制定具体“任务清单”,分四类制定了《鹤峰县农村党员“四讲四有”量化考评细则》,对“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的具体条款按总分100分进行量化。村党支部每季度利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对党员进行考核评分。并将其作为评定党员年度考核等次的主要依据。
四是“严明奖惩”强党性。以量化考评结果为依据,将年度考评得分90分以上的党员选树为“四讲四有”示范党员,由乡镇党委颁授“四讲四有”示范党员荣誉奖牌。乡镇“四讲四有”示范党员中表现特别优秀的,选树为全县“四讲四有”示范党员,由县委组织部颁授“鹤峰县‘四讲四有示范党员”荣誉奖牌;同时建立农村党员“十不准”预警教育制度,制定出台《鹤峰县农村党员“十不准”预警教育细则》,党员若违犯“十不准”相关规定,村党支部即扣除相应分值并进行预警教育,扣除3至6分的由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谈话教育;扣除6至9分的由联系村的乡镇党委成员进行提醒谈话;扣除9至12分的由乡镇党委进行为期3个月的帮教管理。先后有17名农村党员接受联系村的乡镇党委成员提醒谈话。
◎ 主要问题与深化措施
自试点以来,鹤峰县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探索与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分类管理成效不平衡、“五共”路径运用不够、引领基层治理还有差距等。下一步须进一步改进深化。
一是在实现与共同缔造有效衔接上下功夫。把“五共”工作方法贯穿于推动农村党员分类管理与共同缔造深度融合始终。在村级事务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实中,通过汇集群众需求和智慧,实现党员群众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坚持村内任职党员示范建、居家发展党员带头建、流动在外党员协同建、老弱失能党员自愿建,形成以群众为主体、党组织带领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村级共建体系。组建党员先锋队、义务监督队等队伍,发动党员群众共同管理、共同监督。继续完善现有党员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党员评价与群众评价相互融合、共促共进。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实现“共同缔造”成果党员群众人人共享。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形成党组织带领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共同缔造”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以点带面树典型创特色。每年在每个乡镇重点培养1至2个先进村,落实“一名县委常委挂帅、一个部门包保、一个专班蹲点主抓、一套实施方案推进”的“四个一”工作机制,蹲点培养指导,发挥典型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县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整体提升。
三是强化分类指导促全面推进。组建工作专班深入乡镇、村组,重点围绕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办法、考核细则、评价方法和与“共同缔造”深度融合的方法路径等内容,对村“两委”主职进行全覆盖培训指导,有序推进试点村、重点村的农村党员分类管理与共同缔造深度融合工作。将推动农村党员分类管理与共同缔造深度融合工作纳入乡镇党委书记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和基层党建年度综合考评重要内容,加强日常工作督导,做实年度考核,确保深化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全面推进、稳步提升、见到实效。
(课题组成员:姚玉华 田启发 汪志鸿 范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