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英淑 任永霞
为着力解决小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弱,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连接不紧密、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较弱的问题,馆陶县以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为有力抓手,积极培育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探索。
馆陶县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0 余家,其中粮食作物种植组织48 个,蔬菜种植组织7 个,林果种植型组织7个,育种组织3个,休闲观光型组织3个,农产品存储组织32 个,肉羊养殖组织1 个。经营规模在500 亩以下的规模化经营组织有6 个,占全县规模化经营组织数量的5.9%;经营规模在500~1000 亩的规模化经营组织有12 个,占全县规模化经营组织数量的11.9%;经营规模在1000~1500 亩的规模化经营组织有50 个,占全县规模化经营组织数量的49.5%;经营规模在1500~2000亩的规模化经营组织有23个,占全县规模化经营组织数量的22.8%;经营规模在2000 亩以上的规模化经营组织有10个,占全县规模化经营组织数量的9.9%。
对服务组织标准化管理。为规范有序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制定行业规范,明确服务清单,馆陶县印发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制定《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和服务质量标准。同时,引导服务组织与托管主体签订协议,公开各环节价格标准、质量标准,引导带动更多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对农机作业智能化监控。通过签定农机作业协议书,将作业机械纳入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在作业机械上安装GPS 全程监测监控设备,通过设备上的软件对耕作乡镇、村和耕作面积、作业质量进行遥感监测,实现平台管理,全面提升农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对资源环境优化进行处置。为解决农作物秸秆无处存放,浪费资源又影响农村环境问题,服务组织首先对机手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其次向农机生产厂家反馈,改进秸秆还田机械的性能,提高粉碎率,减少土壤中的大秸杆数量,培肥地力。同时,探索秸秆离田收集综合利用模式,与养牛企业签订收购协议,作为青储饲料的原料。
龙头带动不强。截至2022年底,馆陶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虽然达到了100 余家,但上规模的比较少,带动全县产业的龙头企业没有,从事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的少,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企业少,整体规模不大,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能力较弱,带动农民增收能力不强。
服务内容不新。馆陶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多数从事耕地、播种、秸秆还田、机械收获等单环节或多环节服务,从事全程保姆式服务的少,农业生产系列化服务的薄弱环节如烘干、节水灌溉等服务覆盖面不广。
政策支持不优。目前社会化服务主要是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很小,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受到了制约。服务组织设施设备前期一次性投资高、补贴少,有的先进农机设备没有纳入政府补贴目录,即使有也额度较小,专业服务组织的购买力不足。
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服务能力。要把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重点主体来培育,通过制定扶持政策,使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提高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对农业生产的关键薄弱环节,实行社会化生产服务补助政策,提高服务组织和服务对象的积极性。
加强对服务组织的指导和监督。引导拓宽社会化服务的内容,由单一环节向多环节或全程服务转变,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作用,协调推行整村、整乡镇集中统一购买社会化服务,使服务量形成一定规模,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服务费用。
加强宣传培训和政策支持,提高参与积极性。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使更多的小农户和基层干部了解和体会到社会化服务的好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二是出台相应的政策,从税收、贷款、财政等方面对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扶持;三是搞好试点,以点带面,以成功案例推进社会化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如中化集团在馆陶县南徐村乡搞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该企业托管土地1000余亩,从前期的化肥、种子投入,中期的耕种、病虫害防治,后期的收获、粮食销售等方面进行全程保姆式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农户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