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雯雯,祝诗平,杨 峰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课程考核是改进课程教学、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1-2]。科学合理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会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课程学习效果等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产出为导向OEB,持续改进”“以学生为本位,强化质量保证体系”教学理念被相继提出,以满足教育、教学过程中质量发展的要求[3-8]。以课程考核来推动课程教学即时性持续改进,通过对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客观检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风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注重课本记忆,缺乏创新理解;注重知识学习,淡化能力培养;注重理论培养,缺乏动手实践”是传统课程考核方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9]。
(1)考核方式单一。大多数课程仅仅将期末闭卷考试的结果作为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依据,这种“一卷定结果”的考核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无法有效评估学生素养和综合能力,难以契合对课程目标的全面考核。
(2)过程评价缺乏实效。平时成绩评定的主观性强、缺乏依据、区分不明显是过程评价缺乏实效的典型表现。如部分高校教师通过平时成绩评定来提高课程考核的通过率。
(3)无法有效评价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存在教学重点与权重不匹配、知识点覆盖不全面等问题,导致难以实现对课程分解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
(4)考核未发挥持续改进作用。通过反馈给教学环节的课程考核结果,促成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产出导向”的主要思想,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这样的反馈闭环。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考核方式,全过程考核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既能全面考核学生,也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要求[10]。这种考核方式的实现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非标准答案考试通过无标准答案题、自选题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答案无对错之别,只有是否适合之分。通过建立相应的评分尺度进行考核,以此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11-14]。
作为高等院校所有强电和弱电专业的必修课程,电路原理课程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得不到体现,电路设计能力得不到验证,实践能力得不到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15-16]。
基于全过程考核和非标准答案考试理念模式的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结合课程教研组成员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探讨基于全过程考核和非标准答案考试的电路原理课程考核方法和举措。
(1)创新制定考试大纲,建立“五维度”课程考核指标体系。
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课程考试大纲,主要包括课程考核的考试范围、基本内容、参考标准及要求4 个方面。基于全过程考核和非标准答案考试理念,课程组创新性地提出采用“五维度”课程考核指标体系,从实践能力、学习情感态度、高级思维、沟通协作能力及学习能力5 个方面对电路原理课程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鉴于此,课程组建立了基于“五维度”课程考核指标体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路原理课程考试大纲,如表1~表3 所示。
表1 课程总成绩评定计分方法Tab.1 Total score evaluation method
表2 课程目标要求Tab.2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表3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Tab.3 Correspondence between course objectives and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2)能力基础并重,推行非标准答案考试。
非标准答案试题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它将该学科和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其他领域,打破了课堂和学科之间的局限性。学业评价方式的去标准化其实是全过程考核评价理念的一种体现形式,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以此来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
2021 年6 月,为响应学校“关于进一步推进非标准答案考核改革的通知”,在电路原理课程的一次作业环节进行了非标准答案考核的初探,如表4 所示。
表4 非标准答案考试题目Tab.4 Non-standard answer test topics
(3)探索闭环形成性评价反馈机制,支撑课程教学持续改进。
课程考核的评价方式通常采取终结性评价,它由期末考试和过程评价两部分组成。终结性评价的评定结果并没有反馈到课程教学改进中,因而无法形成教学闭环,无法推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进。与终结性评价相反,形成性评价以过程改进的形式促成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如图1 所示,可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过程归纳为课程持续改进的路径。
图1 形成性评价反馈流程Fig.1 Formative evaluation feedback flowchart
引导:在开课前教师应做好课程归纳,清楚课程的重点,教学过程中需提示学生掌握的难点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与总结的习惯,从而把握课程内容的核心重点。
诊断:应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采用全方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状态。
反馈:教师和学生通过全过程考核的诊断结果清晰地了解当前的教学效果,作为后续教学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
强化: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巩固学习成果。
激励:以客观评价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积极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成就。
改进:根据评价反馈,对教学的方法、模式、进度进行改进,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改进。
发展:通过持续的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个人的发展规划,以此来影响课程的后续学习。
每学期电路原理课程结束后,课程组提交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分析与持续改进报告。在自行撰写的报告中明确体现出本届教学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结果及分析,本届与上一届课程目标评价值(平均值)比较分析,并给出改进措施与建议。同时还需要提交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结果合理性审核表,审核内容如表5 所示。通过上述规范化操作,形成电路原理课程的闭环形成性评价反馈机制支撑课程教学持续改进。
表5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结果合理性审核项目Tab.5 Reasonableness review project for evaluation results of course goal achievement
针对高校课程考核存在考核未发挥持续改进作用、考核不能全面评价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过程评价缺乏实效、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结合电路原理课程教学,探讨基于全过程考核和非标准答案考试的课程改革方法和举措。制定了基于学习能力考查、学习情感态度考查、沟通协作能力、实践能力、高阶学习思维的“五维度”课程考核指标体系的电路原理课程考试大纲;探索了能力基础并重的非标准答案考试;研究了遵循引导→诊断→反馈→激励→改进→发展的闭环形成性评价反馈机制,建立了针对电路原理课程的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