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历史文化传承利用和形象塑造的策略路径

2023-05-09 12:56:57李斌
理论观察 2023年12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西安杭州

李斌

摘 要:古代都城历来是文化发展的重镇。近年来,我国古都城市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利用,塑造特色鲜明的古都形象。西安市和开封市以文旅融合为主要手段,聚焦唐宋文化传承利用,取得较好成效。借鉴西安、开封的经验,对杭州市正在推进的“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打造国家宋韵文化高地”,提出了策略路径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古都形象;西安;开封;杭州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12 — 0122 — 04

在中华文明距今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国古都城市尤为重视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利用和形象塑造。本文比较分析了西安和开封传承利用历史文化特别是唐宋文化的实践经验,对杭州市正在推进的“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打造国家宋韵文化高地”,提出了策略和路径建议。

一、历史文化传承利用和古都形象塑造的实践案例

中国历史上有六座古都可称为姊妹城市——西安与洛阳、开封与杭州、南京与北京,分别代表的是汉唐文化、两宋文化、明清文化。近年来,西安和开封以文旅融合为手段,聚焦唐宋文化,传承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取得较好成效,古都形象塑造也积累不少经验。

(一)西安市:聚焦唐文化资源的转化利用

西安市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西安市聚焦“唐文化”这个最具优势、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活化利用,逐步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唐文化”之都。

1.推进点状景区开发,打造“唐文化”旅游品牌。经过多年开发,西安市形成了曲江、临潼、四大遗址等三大唐文化旅游板块。在曲江新区,布局实施一系列大型文旅项目,从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开发,再到大唐芙蓉园和大唐不夜城建设,使该片区唐朝建筑风格与文化风貌更加凸现。在临潼板块,以华清宫遗址恢复保护为突破口,再现盛唐离宫总体风貌,形成以温泉沐浴和皇家休闲为特色的唐文化旅游区。对周丰镐城、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四大遗址,出台地方法规,实施保护性开发。

2.推进街区风貌改造,重塑“唐文化”特色氛围。西安市在城市有机更新中,注重平衡遗迹保护与环境改造的关系,点面结合彰显唐文化氛围。如,大明宫遗址开发、小雁塔历史片区综合改造等,从个体建筑改造到整个街区更新,再到城市单元规划,注重保留唐代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和街巷的景观风貌,适当恢复盛唐街市、景观及园林,推动城市面貌重塑。同时,挖掘和盘活工业文明、民俗文化资源,唤醒城市记忆,推动历史与现实交汇。

3.举办多样文化活动,形成“唐文化”系列产品。西安市每年推出唐文化特色活动,打造沉浸式融合新场景。如,开发唐文化演艺广场,举办唐玄宗音乐会、贵妃舞会,恢复斗鸡、打马球等唐代杂耍;上演中国首部实景舞剧《长恨歌》,推出《再回大唐》主题演出,组织盛世大唐及民俗荟萃主题巡游等活动,彰显唐文化内生动力。同时,迭代推出人文旅游产品,不仅开发秦兵马俑及其博物馆、大雁塔广场等有形文旅产品,而且注重开发唐文化无形旅游产品。

4.用好“文旅+”手段,提升创新转化影响力。西安坚持深入挖掘汉唐盛世文化,有计划地实施“唐皇城复兴计划”和实施文化复兴工程。在建成中国唐风广场、唐诗博览园、盛唐皇家主题公园的同时,聚集和培育名师大家、精品力作、文创品牌,挖掘唐文化价值,推进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礼乐文明》《白鹿原》《那年花开月正圆》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入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提升了历史文化创新转化的影响力和品牌力。

(二)开封市:聚焦宋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

开封具有4100多年建城史和建都史,是八朝古都。由于自然和人为破坏,开封地面上宋代之前的文化遗存很少,但历史文化信息丰富。开封坚持以宋文化古都名城为战略定位,挖掘宋文化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打响“宋文化看开封”品牌,丰富“宋都”形象。

1.利用“宋文化”遺址,开发特色旅游景区。开封市持续开发宋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了铁塔、龙亭、大相国寺“老三篇”和清明上河园、中国翰园碑林、开封府“新三篇”,近年来又打造“一河两街三秀”“一湖两巷三园九馆”等文旅新项目。目前,已形成以清明上河园、龙亭、天波杨府、包公祠、开封府、禹王台、繁塔、万岁山大宋武侠城为主导的宋文化特色景区,充分彰显宋风宋韵。

2.活化“宋文化”非遗,提升节会园区品牌。开封市既注重物质文化遗产“形”的保护利用,又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神”的传承活化。官瓷、汴绣、盘鼓等140多项“非遗”纳入保护,打造了菊花、书法、朱仙镇木版年画,及《大宋·东京梦华》《千回大宋》实景演出等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知名节会,菊花文化节、清明文化节成为国家级品牌,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达到国际水准。规划建设了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包括13平方公里古城产业区及6.58平方公里清明上河城启动区,形成“一城两环八区”的产业空间布局。

3.加强“宋水系”梳理,打造城市特色景观。开封市修复宋都水系,利用河道将古城内五湖贯通,形成10公里“四河连通五湖”环城水系,以水为脉,彰显北方水城古都特色。在开封新区建设了由6000亩水面和4000亩湖边园林构成的开封西湖,在中意湖规划建设了7座古典园林和运粮河水系景观。同时,古城区的空间体系、街巷肌理、文物古迹、建筑风貌得到整体保护。

4.提炼“新宋风”元素,彰显地域建筑风格。将“新宋风”定位为开封城市建设风格,借鉴宋代建筑文化精髓和传统建筑形式符号,将传统元素和现代品质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宋韵彰显”的建筑特色。精心编制《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等规划,推动延续宋都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

二、西安开封历史文化传承利用和古都形象塑造的经验

西安市和开封市,可以说是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最成功、古都形象品牌特色塑造最鲜明的城市。“唐风宋韵”已经成为社会广泛认同的两市印记,使西安唐文化、开封宋文化与北京明清文化形成了“三足鼎立”格局。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特质,也有文化传承利用的具体举措,但西安和开封实践的理念、策略、方法给人以启示。

(一)理念:认清比较优势、聚焦独特优势

古都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都较为丰富,如何聚焦优势特色是一个战略抉择。西安既有唐文化,也有秦汉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等。开封除宋文化外,还有夏、魏、辽、金等历史文化记忆。但是两市经过反复比较、分析论证,分别以唐文化、宋文化为聚焦,进行开发利用。而且,两市坚持这一重点战略几十年不动摇,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强化唐宋文化标识,形成了城市的特色文化。两市在突出唐宋文化特色的同时,也注重其他历史文化开发利用,西安市加强“丝路文化”挖掘利用,开封市加强“省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二)策略:突出传承保护、加强活化利用

西安市和开封市在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上,注重保护中开发与开发中保护结合、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并重、传统元素与现代品质结合,使保护利用立体化。同时,坚持将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唐宋文化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使唐文化融入普通百姓日常的生活、工作和休闲。两市持续努力,使历史文物得以修复保护,久已淡忘的传统文化习俗得以恢复,历史故事和文化得到充分表达,传统文化在多层面得以传承、弘扬、传播和交流。

(三)方法:注重融合转化、塑造形象品牌

西安市和开封市对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充分运用文旅融合的手段,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西安市还形成全国著名的“曲江模式”,唐文化旅游产业运营也走出了“文化+旅游+人居+商业”的新模式。在新冠疫情前,“大唐不夜城”的年接待游客量超1亿人次。同时,两市非常注重培育特色品牌、固化个性形象,使特色活动品牌与城市特质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杭州推进宋韵文化传承利用的策略和路径

杭州以吴越国和南宋建都共计210年的历史,是我国著名古都。但从历史文化标识、文化形象品牌塑造、文旅融合开发等维度看,特别是与西安、开封等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古都形象塑造相比较,杭州的宋韵文化标识并不鲜明,古都形象也不够立体鲜活,涉及南宋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南宋御街、宋城景区及《宋城千古情》,城市的主要文化景区还是在西湖文化景观和江南山水风景特色上,传承利用宋韵文化和塑造古都形象有差距、也有潜力。2021年,中共浙江省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的意见》,提出“全面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此后,省委文化工作会议对宋韵文化研究、传播、转化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南宋都城和宋韵文化资源最丰富、传承宋韵文化条件最优越的城市之一,杭州市提出“全面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打造国家宋韵文化高地”。建设宋韵文化高地,应认清优势与弱项、抓住重点与关键,选择适合策略与有效路径。

(一)总体策略选择

借鉴西安和开封的经验,杭州市在宋韵文化的组织领导、学术研究、传播推广、转化利用的策略上,可突出几个方面。

1.组织策略:坚持政府、社会、市民“三方协同”。一是在政府层面,可建立宋韵文化高地建设推进组织,设立文化研究、考古挖掘、旅游开发等专项工作组,统筹对宋韵文化建设的谋划和策划。加强引导规划,推动资源整合。二是在社会层面,完善社会化运作机制,建立多层次、多功能、开放性的功能型平台,引导成立群众性组织,推动宋韵文化项目策划和产品开发,实现良性互动和持续发展。三是在市民层面,建立多元公众参与机制,拓展宋文化资源线索挖掘、考古保护、传播利用、形象塑造等公众参与途径。

2.研究策略:坚持系统、开放、互动“三个理念”。坚持深化研究先行,推动宋韵文化高地建设。一是推进系统研究,开展杭州宋韵文化资源普查,加强基础研究,阐释宋韵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推出有学术深度、杭州辨识度的研究成果。二是加强开放研究,搭建研究合作平台,健全研究保障机制,开展课题研究、项目建设、人才培养、传播推广等活动。三是深化学术交流,宋韵文化范围不仅仅是杭州,北宋与南宋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开封与杭州作为两宋都城可加强互动交流,共建宋韵文化品牌。

3.传播策略:用好多渠道、数字化、沉浸式“三个手段”。深化文化传播,推动宋韵文化“沉下去”“走出去”“活起来”。一是推进全方位传播,推动宋韵文化标识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建设融媒体矩阵,使宋韵文化有表述、有展示、有遗址,可见、可感、可传承,扩大宋韵文化穿透力。二是搭建走出去平台,用好亚运会等重大节会,依托国际友城等渠道,推动宋韵文化走出去,扩大宋韵文化国际辐射力。三是用好数字化手段,创新文化传播途径和方式。

4.转化策略:坚持文旅、文教、文产“三个融合”。加强文化与各方面融合发展,推动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一是文化与旅游融合,深度梳理挖掘宋韵文化价值内涵,串联各类历史文化遗存资源,打造宋韵文旅融合线路。二是文化与教育融合,加强与各类院校、研究院所的合作,建设宋韵文化主题研学基地,开发宋韵文化特色课程,编撰通俗读物,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实现宋韵文化精神传承。三是文化与产业融合,立足杭州资源特色和区域功能定位,进行文化基因解码,打造宋韵特色文化产业体系。

(二)具体路径建议

宋韵文化资源传承传播、转化利用,须坚持特色、久久为功,可围绕五个路径来展开,推动宋韵文化高地建设、强化杭州宋代都城形象。

1.开放合作,做强宋韵文化论坛平台。从2016年开始,杭州市与开封市合作举办每年一届的“两宋论坛”,举办地点在杭州和开封之间每年轮换,目前已成为杭州與开封两座古都丰富历史文化积淀、交流、展示的平台。建议杭州市与开封市进一步深入合作,推动“两宋论坛”发挥更大效应。一是更高层面谋划实施。将“两宋论坛”提升到两市党委政府层面来举办,由杭州市委、开封市委与浙江大学、河南大学为主办单位,两市的宣传、文旅、文物等部门及高校、科研单位承办。二是丰富两宋品牌功能。围绕“两宋论坛”,两市可整合节会活动,对各种活动及附加项目,如旅游、文物等进行全方面宣传推介,打造优势品牌。杭州可通过提炼宋韵文化元素再现宋代生活场景,打响南宋皇城系列品牌。三是共建研究载体平台。以两市为主力军,依托浙江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联合中国宋史研究会,成立宋韵文化研究联盟,整合国际国内的“宋”资源,组织国内外各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开展宋韵文化的多学科研究,提炼出宋韵文化的核心要义、精神底色、文化价值和当代意义。

2.点线结合,做精宋韵文化旅游线路。以宋韵文化为主题,整合杭州现有宋代历史遗存、景观及文化场馆,以及有关宋文化旅游景点,打造南宋文化旅游精品路线。一是实施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工程。把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工程作为宋韵文化精品旅游路线的核心。高水平建设南宋博物院,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展示南宋皇城宫殿、园林格局,以整体空间感与历史交互感体现临安府作为南宋都城对全国的影响;推进吴山地下空间开发、清河坊步行街二期提升改造;增加临安府衙、恭圣仁烈皇后宅、御街等遗址展示点,适度扩大已开放遗址的展出面积;设置引导标识,标注宋代石刻以及仁王寺、通玄观造像和紫阳山、瑞石山石刻书法等景点位置,提高宋韵文化遗址辨识度。二是建设宋韵文化带。挖掘玉皇山南北空间宋代历史文化内涵,构建连通江湖(钱塘江、西湖)宋韵文化带。以宋代《耕织图》为蓝本,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和长桥水生态修复公园区域种植桑树,营造宋代桑园景观;结合丝绸博物馆的宋代馆藏和非物质遗产,打造集桑蚕养殖、丝绸织造为一体的宋代丝绸文化展示体验区。三是深度开发主题项目。在部分经典景点中开发宋韵主题文化旅游项目,满足不同群体游客的文化需求;对于已开发的文化景点加强整合,更加突出南宋文化特色。

3.融入大众,做深宋韵文化普及行动。以更加直观方式宣传普及宋韵文化,深入百姓走向世界。一是创新宣传方式。开设宋韵文化历史大讲堂,打造系列富有新意、具有底蕴的专题文化节目,讲好宋韵故事;编纂宋代绘画、书法、石刻、丝绸、瓷器系列精选画册及普及读本,开展知识竞赛,或南宋文化主题的短视频、诗歌、作文、绘画比赛,加深对宋韵的认识了解;在街巷、文化角用壁画、雕塑介绍宋代名人事迹,浓厚宋韵文化氛围;开展“一本书、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一个戏曲、一首歌”专题宣传活动,用现代艺术手法和传播方式来重现南宋文化。二是擦亮宋韵符号。加强杭州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博物馆、艺术馆加强合作,定期举办宋代丝绸、瓷器、书画及宋版书籍专题展或宋韵文化特展;在杭州地铁车厢、公交车身、商场以及西湖边的陈设、环境设计中加入宋韵元素,真正做到处处可见可感可传承,让宋韵文化成为杭州特有符号。三是加强国际传播。积极承接文旅部对外交流项目和活动,扩大宋韵文化国际影响力;通过各大媒体海外频道和知名自媒体博主海外社交账号宣传宋韵文化内容,邀请国内外知名网红、博主、旅游达人来杭州亲身体验宋韵,把宋韵文化打造成为杭州旅游新亮点。

4.多维互动,做实宋韵文化数字工程。借鉴故宫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成功经验做法,发挥杭州数字经济优势,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多维度全方位展示宋韵文化独特魅力。一是建立资源数据库。系统梳理杭州历史典籍、历史建筑、历史文物以及人物故事等,开展文字、图片、影像等数字化整理,推进宋韵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建立宋韵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宋韵文化数字化管理系统,推出便民服务功能,如无障碍体验展、信息开放展示平台,让市民游客通过网络数字化方式了解杭州宋韵文化。二是建设数字化展厅。结合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工程,建设数字化展厅,借助声音、视频、光线等多媒体技术,还原宋韵文化场景,提升宋韵文化认知度。借助数字化手段,结合年轻人喜爱的表情设计、游戏制作、动漫音乐等内容,打造宋韵文化特色IP。三是开发数字化场景。支持云计算、大数据以及VR/AR、全息投影、交互投影等技术在宋韵文化数字化场景开发中的应用,构建大数据服务、体验、应用体系,通过数字化场景开发推动宋韵文化产品创新。

5.创新转化,做大宋韵文化特色产业。推动宋韵文化产业发展是宋韵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是加强产品创新。结合文化产业特点规律,引导开发宋韵文化特色产品。拓宽宋韵文化产业合作渠道,推动研讨成果、文化创意转化为文化产品、商业项目。借鉴“唐小妹”等经典案例,建立宋韵文化品牌认证和发布机制,打造宋韵文化公共品牌和典型标识。二是加快产业集聚。引导龙头文化企业整合文化产业链资源,打造宋韵文化产业集群。支持各类新型市场主体发展,扶持专精特新的中小型宋韵文创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将宋韵文化产业人才纳入人才认定目录,加强宋韵文化相关特殊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人才向宋韵文化产业流动。三是打造特色精品。实施宋韵文化精品特色项目,支持大品牌、老字号率先增加宋韵文化特色产品线,发挥文化名人、民间艺人、工美大师、网络作家等的作用。推动宋韵文化特色村镇建设,打造宋韵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景点,形成具有辨识度的杭州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

〔參 考 文 献〕

[1]陈野.试论宋韵文化的认识维度、精神实质和当代价值[J].浙江学刊,2022(01):4-13.

[2]吉炳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N].河南日报,2014-11-14(017).

[3]朱世欣.深耕“两宋论坛”做强“大宋”品牌[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1):1-3.

[4]刘志皎,明文彪.推动宋韵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杭州,2021,620(22):40-41.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西安杭州
杭州
幼儿画刊(2022年11期)2022-11-16 07:22:36
西安2021
Oh 西安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10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传媒评论(2017年12期)2017-03-01 07:04:58
杭州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5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41:26
论如何能更好的继承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
浅析意大利歌剧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