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中国:十六堂经济通识课》
作者介绍
张兆安,1959年1月出生,二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研究》首席专家,先后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民建上海市委从事经济理论、决策咨询、新闻出版、参政议政等工作;迄今为止,出版著作、译作、年鉴、蓝皮书等50余部,发表各类论文和文章400余篇,主持120余项国家及省市级的各类重大课题,荣获各类奖项20余项。
书评
本书围绕4条主线展开叙述,描绘宏观图景,串联历史与现实,提出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研判、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把握。中国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的结构特征,特别是動力结构、所有制结构、市场结构、城乡结构将会影响到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本书对高质量发展道路、人口、住房、养老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探索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这三次产业的演变过程、现实态势和未来趋势,是了解中国经济的核心内涵。
价格:¥88.00
《从旧制度到工业国:从18世纪到1914年的德国工业化史》
作者介绍
理查德·H.蒂利(Richard H.Tilly),德国明斯特大学经济社会史荣誉教授,长期担任该校经济与社会史研究所主任
(1966—1997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经济学博士;新经济史学的重要倡导者,计量史学研究在德国的推广者。其研究主要聚焦于经济增长、金融制度与企业史。
米夏埃尔·科普西迪斯(Michael Kopsidis),莱布尼茨转型经济农业发展研究所农业市场部副主任,在德国明斯特大学学习经济学,曾在该校经济与社会史研究所任蒂利的研究助理。
书评
从18世纪到1914年,德国崛起为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强国。本书追溯了德国在这段时间的工业化过程,关注德国向现代经济增长转型的决定因素。
两位作者借鉴了大量晚近研究,将德国经济起飞的根源追溯到18世纪以前,强调了制度变革逐步重塑旧制度、刺激农业革命出现的作用,强调了行会转型以及出口导向的农村原始工业的重要性。本书对19世纪工业化的讨论,揭示了国家官僚机构和普鲁士自由主义改革(包括关税同盟)作为塑造早期工业化的力量所起到的作用。
价格:¥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