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伟 席玲/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42 所是我国成立最早、实力最强的复合固体推进剂专业研究所。建所以来,42 所人肩负使命,南北转战,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努力为国家探索能量更高、性能更优的固体火箭推进剂,推动航天固体动力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艰苦卓越的“高能探索”之路,持续推进了固体动力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为夯实国防安全战略基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逐步形成了航天固推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高能精神”。进入新时代,面对“三高”全面发展新要求,必须深刻把握其基本内涵,充分认识其时代价值,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新时代继续凝聚、激励固推人坚守航天报国初心、履行航天强国使命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为新时代航天强国建设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高能精神”是航天三大精神在高能探索中的生动体现,它蕴涵了航天三大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严谨务实,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等基本内涵,同时又体现出了固推人特有的行业特点和精神气质。
探索更高能量推进剂是国家赋予固推人的神圣使命。1970 年,42 所服从国家指令,离开内蒙古四院大家庭南下湖北谷城郭峪山沟,专门从事高能固体推进剂研究。一批批科技人员北上南下、出城进山,义无返顾,始终把国家需求放在第一位;面对易燃易爆的未知风险,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始终不忘高能梦想。正是凭着满腔报国的坚定信念,最终在高能的道路上一路奏凯、屡获突破。
高能探索初期,囿于当时超前的攻关目标、薄弱的研制基础和有限的技术条件,攻关一度陷入绝境。42 所人及时调整攻关思路,多路探索,转战“亚高能”,最终实现了中能推进剂的成功。高能原材料研制风险极高,大家发扬“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吃透技术,胆大心细,最终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高能原材料的研制、生产和应用难关,成功掌控安全风险,被誉为“高能驯虎人”。
1979 年,某高能原材料在试验过程中发生爆炸,两位同志当场牺牲,近十年的高能初期探索就此停止。进入80 年代,时任副所长侯林法在无人敢干高能的情况下,公开张榜招募队伍重启高能攻关,最终研制出真正意义上的高能推进剂,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今天的42 所已经形成“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专业技术跨越式发展。
在历次“高能攻关”、“联合攻关”中,42 所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确保了攻关的成果。推进剂转入工程放大和型号研制后,坚决服从大局,全力配合发动机和型号总体开展技术攻关和生产协作,提供技术保障和服务,在多次型号研制紧要关头配合总体解决重大问题,为型号研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固体推进剂是一项基础性、前瞻性的技术,一代固体推进剂的成功研制和应用,往往需要一代甚至两代人默默为之奋斗、探索。无论身居三线山沟,还是鄂西北三线城市,42 所人坐得了冷板凳,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潜心固体推进剂技术不断突破前进。
进入新时代,航天企业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既要继承“高能精神”蕴含的优良传统,彰显其时代价值,更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赋予“高能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当前,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创新成为科技创新重要新途径。固有的技术路线正在成为制约固体推进剂能量突破的“天花板”,未来的推进剂发展需要更具前瞻性、战略性的原始创新来驱动。42 所以更加开放融合、合作共赢的创新视野,吸纳多方创新力量,建立合作共赢的协作机制,以极具前瞻性、战略性的自主创新,驱动固体推进剂技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一个市场主体,航天企业正全面参与到了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面临全面市场化的开放、竞争与合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全方位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管理的改革创新难度丝毫不亚于技术攻关的难度,同样需要拿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劲头去攻克改革中的难题。
新时代需要无私奉献,更需要一套鼓励实干、崇尚实干的激励机制。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收获与贡献相匹配”的原则,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有效统一,对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行为及时奖励,肯定干事创业的行为价值,激发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让正向激励发挥出鼓励实干、崇尚实干的导向作用,全面激发和调动干部职工新时代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航天研究所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对内需要高效的产研体系衔接配合,对外需要快速响应市场的运行机制。这些都有赖于各类专业化人才的支撑与协作。要加强各类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把每一个岗位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力量汇聚成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巨大洪流。
完善航天传统精神教育基地建设,巩固和建成一批“高能精神”文化载体,加强对外宣传和传播,增强内外文化影响力,持续开展教育活动,巩固航天优秀文化基因。
联合各方力量,完善运转机制,向上拓展装备发展需求的专业视野,向下细化专业学科支撑建设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夯实固体推进剂对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建设军民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探索完善直接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创新管理模式,强化研发与市场、研发与生产的紧密结合,疏通成果转化机制和通道,加速成果转化和应用。
整合党、政、工、团整体优势与合力,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强化改革发展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障,持续推进管控模式优化、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调整等改革。强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意识,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梳理优化研发、生产、管理等运营流程,逐步建立快速响应市场的运行机制。
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建设,培育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持续选拔、推荐和培养各类专家,完善技术、技能、管理和服务等各类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素质、能力与业绩相匹配的职业晋升机制,完善以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为代表的系列激励政策,坚持目标导向,强化实绩考核,提升激励的及时性、有效性,让实干、能干成为企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