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颖
丽江的昼与夜
马明晖
入住丽江古镇,朝看晨岚,暮听清风,夜观星月,在枕水而卧间回味蹉跎岁月,心灵在此刻放慢步伐,没有浮躁,没有虚伪,于随心随性间,得到了回归和休憩。
丽江的美,缘于古镇上古朴的民居,湿漉漉的狭窄的石板路两旁,掩映于绿荫间的白墙青瓦,刺向天宇的飞檐翘角,依山傍水,拙中藏巧,衬托在蓝天白云之下,在饱经沧桑、历经无数风雨洗礼后依然朴拙自然。古屋的脚下,缓缓地流淌着清澈的溪水,绿苔在水中轻柔地招摇,长长的水草像微微翕动的五线谱,斑斓的鱼儿躲在绿苔下面,偶尔露出轻柔的尾巴,似舞动的音符,穿梭其间。目光随着水波的流动,许多感慨与祈望也不由自主地涌现出来。
经过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古镇醒来了,描了眉,袅袅地来到飘拂着垂柳的长廊下,低垂着眼帘,无须含情脉脉的眼神,只要一个会心的微笑,便温暖了每位游人的心扉。
白天的古镇相比夜晚热闹了许多。南来北往的游人逡巡其间,各地方言充斥街头巷尾,在这里交汇成一曲欢快的交响乐。清秀而清爽的古镇,宛如一幅淡雅古典的江南水墨画,在阳光下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诗意。古老的大水车不紧不慢地、不知疲倦地旋转,转走了古镇的历史,转走了似水年华,转走了多少或匆匆或悠闲的足迹。曲径通幽,纵横交错的街巷,家家户户的门前,都种了四季花草,溪畔的人家,还不忘栽些杨柳,愈发显得古朴自然。人们在树荫下品茶聊天,任清风拂面,听小溪在脚边哗哗流淌。历史仿佛在这里停滞不前,此间的人们心若止水,心平气和地享受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不追赶什么,也不去排斥什么,日子过得安逸淡然。
入夜后,古镇的景致和白天截然不同。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次第亮了起来,像极了秦淮河畔。走在古镇中五花石铺就的古街上,径幽、巷窄、路曲、灯红、柳翠,一铺一景,一巷一画,耳闻目睹间,仿佛走进清明上河图中的历史,体味到古镇沉淀和摇曳的繁盛遗风。就着疏朗的星光,信步于古城的石板路,脚下每一块石板都已没了棱角,只有岁月打磨出古铜镜一般的亮泽;脚边,一直随行的溪水,淌出了茶马古道遥远而神秘的余韵。溪水咚咚,小巷悠悠,水随巷弯,巷随水转。
夜深了,有了心情去领略丽江的悠闲。不觉走进酒吧街的樱花屋,就着一壶清茶,耳边萦绕着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窗外明月当空,屋内灯影朦胧,吹着微风,看着流水潺潺,心,此刻也轻轻荡漾起来,混合着自由、惬意、闲适、懒散,发酵成一种怡然情怀。屋里屋外皆成风景,正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就这样,我醉倒在古镇浓浓的夜色中。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12期,有改动)
读与悟
丽江古镇的昼与夜,是两幅风格迥异却又相得益彰的山水风景画。白天的丽江古镇,像清新淡雅的水墨画,白墙青瓦,溪水潺潺,优雅静谧,古朴自然;夜晚的丽江古镇,似浓墨重彩的油画,灯笼火红,灯影摇曳,市井喧嚣。我们跟随作者徜徉于古镇中,仿佛也体味到了那幽远闲适的意境,产生了怡然惬意的感觉。
读与写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游记,文中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丽江古镇的柔美情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寓情于景,将闲适自得的感受融入对丽江古镇的描写中,生动展现了丽江古镇白天的“欢快”和入夜后的“悠闲”,突出了古镇令人陶醉的美,表达出自己对丽江古镇深深的喜爱。
黛眉是座山
王剑冰
太行山始终以峻拔奇伟、厚重壮观著称。为何黄河三峡尽头,现出这么一座峻中出秀的山?或还是因了那个名字?说白了,那名字太女性。来了才知道,还真有一个叫黛眉的女子,曾经是汤王妃,她聪慧贤淑,助君成功,后遇冷落,执意出走并隐化此山。我相信,王宫里不缺美人,黛眉的离去也许于商汤王无损,但多少年后,一个时代连同那个王都不复存在,她的名字却同山一起留下了。我们不必查证传说的真伪,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的欣赏和追寻。
山若有了灵气,是挡也挡不住的。在通往黛眉山的山道和水路上,各种念想与追寻不绝于途。
进去了才知道,这山是何等奇崛险峻,百态千姿。好容易攀上一座高崖,又会面临一道深谷。峡谷中穿行,顾了脚下顾不了头上。又是一道峭崖下的空旷峡谷,正是人们想象中的万丈深渊。只有鸟在这深渊里鸣叫,叫声掉落渊底又反弹上来。追着鸟看的时候,就追上了天穹半弯明月。大亮的白天,怎么会有月亮?可它真真地挂在山顶。从擦耳峡挤出来,觉得它是黛眉的发梳。好容易绕进一处平坦之地,竟然感觉是到了山的怀抱,那是多么大的一片草地,各种野花点缀其中。那阵势,完全是一幅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象,来了的人们,扑进草中,再也不想出来。
所以,一味地认为黛眉山展现的是奇险嵯峨、深峡断谷就错了,她的气质,还在于她的苍葱与翠秀。一个倔女的不羁她有,一个秀女的优雅她也有,她不甘平庸,不甘寂寞,在此尽情腾挪,尽情舒展。由此,黛眉也真的让人有一种亲近感。
然而,黛眉还会说,只有山仍不构成佳景。你再看山前,竟是一条河,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在这里拐了个弯,这一弯就是270度,因小浪底工程,这里变成了浩渺的一汪碧水。站立山巅,遥望出没于云间的太行王屋,俯瞰滔滔涌流的黄河之水,觉得黛眉所占位置实在是好,她与之共同组合成了不可复制的山水胜景。
这么好的地方,不来都要遗憾。杜甫有首《新安吏》,当年他路过新安,心绪正乱,显然错过了黛眉山,若是面对这满山佳韵,一水幽梦,说不定会诵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样的感怀。李白呢?过来洛阳多少回,也与黛眉擦肩而过,否则也会有“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的激动。我相信墨子来过,墨子看山又读水,由此形成他壮阔的思想和胸怀。
太阳不断地为黛眉补妆添彩,忙碌了一天,这时要归去了。黄昏时看黛眉,就看见了那俊丽的虚虚实实、起伏有致的眉峰。这眉峰,正有一汪秀眼来配,此刻那秀眼更显得微波脉脉,澄澈清明。
渐渐地,一切都覆在了静寂之中。站在黛眉山上,天地广阔,星星尤其多,尤其亮,好像举一张网就可以网一兜回去。流星在比照黛眉画眉,左一道,右一道,长长的秀眉在天空闪过。这时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轻微的,尖锐的,单调的,双重的,在山的四周此起彼伏。而你又会感到另一种声息,那是黛眉的声息吗?此时,她一定是睡了,真的,已经看不见水的亮眼,好看的眉,也只留给月亮守着了。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7月31日,有删改)
读与悟
本文联想丰富,韵味十足。文章开始由汤王妃的故事写黛眉山名字的由来,充满了神秘气息。从黛眉山到山前的母亲河,二者共同组成了不可复制的山水胜景,黛眉山景色的“佳”全面呈现,黛眉山的文化韵味也缓缓流出。作者还在行文中联想杜甫、李白、墨子与黛眉山的渊源,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读与写
作者按照游踪描写景物,移步换景,表现了黛眉山“峻中出秀”的特点。在描写黛眉山时,作者用了“黛眉山”“黛眉”两种不同的称呼,蕴含着不同的态度。使用“黛眉山”这一称呼时,是将黛眉山作为一个自然景观在写,观察细致,文字中蕴含着作者理性客观的态度;使用“黛眉”這一称呼时,是将黛眉山拟人化,将其看作一个温婉的女子,体现了作者对黛眉山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