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首都汴京,即今天开封沿岸的繁华景象,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场面,是我国古代绘画宝库中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不朽之作。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历史考证,还原了真实的宋人生活。
画面一 虹桥和风信竿
汴河上这座单孔拱桥是《清明上河图》的“画眼”,它仿佛一条彩虹跨越汴河两岸,所以名为“虹桥”。虹桥上熙熙攘攘,不可思议的是,这座承载了如此多人车牲畜重量的拱桥,没有一颗钉子,也没有桥柱支撑,更没有钢筋水泥。那它是用什么建造的?
原来,虹桥的桥身由好几排长长短短的木板组成,木板交叠、拼插搭建成拱形,既坚固稳定,又美观大方。这项堪称《清明上河图》中最亮眼的高科技叫作“叠梁拱”,领先了欧洲四百多年呢!
从虹桥走下来,可以看到两边各有一根高高的木杆,顶上停着一只小鸟。它们可不是刚好落在这里的普通鸟儿,是专为船只指明风向用的,叫作风信竿。小鸟由鸡毛做成,材质轻巧,所以能隨风来回转动。人们根据鸟儿脑袋的朝向,就可以轻易地判断出风的方向。
画面二 便面
《清明上河图》中有很多人执扇,一人在平桥附近,骑着高马,头戴席帽,手执椭圆形扇子;一人在正店门前,也骑高头大马,也拿蒲扇;一人在孙羊店转角处,似是道士拿着扇子作执笏状;一人拿扇子做遮脸状……这么多人拿着扇子,是因为天气炎热吗?其实在中国古代, 扇子的用途不止纳凉驱热,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男人拿扇以示身份,比如诸葛亮的羽扇纶巾指挥三军。还有古时候妇女习惯以扇遮面,以示羞涩。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在古代,如果在街上遇到不想打招呼的熟人,就用扇子挡住自己的脸,此种行为被称为“便面”,这在北宋不仅不是不礼貌的行为,反而是礼貌之举。
画面三 外卖
“外卖”是当下很时尚的一个名词,足不出户下单即到。殊不知几百年前宋朝人也很时尚。据史书记载,宋孝宗经常派宦官到市场上的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喊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店铺点外卖,而且“直(值)一贯者,犒之二贯”,小费给得很大方。天子带头不在家里吃饭,百姓们也就跟着懒得下厨。甚至还可以派个家丁先去饭馆、酒楼点菜,然后再由专人乘车送上门来,送到家了再给钱。如果和某家店关系好,餐具和食盒甚至都能留在府上过夜,第二天伙计再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