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秋
记者: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参政议政、出谋划策,请您分享一下参会的心情以及带来的提案。
刘成勇:人民政协是政协委员参与国是、履行职责的大平台,在这个群贤毕至、人才荟萃的平台上,我深深感到,参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新任委员,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18字要求,坚持委员履职和做好本职相结合、读书交流和协商议政相结合,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参会期间,我围绕“国之大者”,着眼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发展中华文明,重点关注了2个领域工作:一是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总体要求,聚焦推动中华文化全景呈现和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就高质量推进古籍数字化工作建言献策;二是围绕建设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和国家版本资源总库,聚焦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系统规划征集中华文化海外版本工作建言献策。
记者:新时代新征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一名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工作者,应如何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刘成勇:文化因创新而辉煌,文明因发展而精彩。过去几年,我深度参与实施了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建设。作为新时代标志性文化工程,中国国家版本馆肩负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使命任务。我要牢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本遵循,充分认识推进文化自信自強对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聚焦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中国国家版本馆建设发展为抓手,做好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工作。
一是独具匠心展示宣传中华文明。中国国家版本馆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一条以“中华版本”视角解读、阐释、展示、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之路。以版本典藏展示的方式,挖掘版本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展现版本折射的历史脉络、文明成就,呈现版本承载的文化精神、民族品格,是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生动印证。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1+2+3”展览体系贯彻实施了这一思路,重点打造了主题展览“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基本陈列“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和“见证伟业——中华民族复兴版本展”,专题展览版本工艺展、中国邮票展和中国货币展等。
二是科技赋能助力文化绽放活力。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开馆典藏实物版本资源近2400万册(件),建设运营的国家版本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平台汇聚出版产业链上下游数据资源近5亿条,开放检索的数据总量已达2400余万条,面向政府部门、出版行业、科研院所和社会公众等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服务。下一步,我们还将紧密围绕数字中国建设整体规划布局,发挥资源禀赋,融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面向古籍数字化服务、出版物大数据、文化数字展陈、文化“走出去”等重点领域,打造系列公益性服务平台,不断满足数字时代受众对文化资源多样化、综合性、个性化、互动化的需求。
三是守正创新做好版本活化利用。2022年第十八届深圳文博会期间,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联合亮相,并推出富含中国国家版本馆建筑景观、精品馆藏等文化信息元素的“中华版本”文化主题文创产品,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态样态鲜活阐释中华文明。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国家版本资源总库,深入挖掘版本多重价值内涵,高质量开展展览展示和研究出版,策划实施精品书目推荐和数字出版精品展示体验等全民阅读文化活动,打造文瀚讲堂等书香文化品牌,推出兼具文化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增强青少年群体的文化自信,您认为从工作的角度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刘成勇: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是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熏陶。这对我们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工作者提出了立足本职,坚持不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以先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环境优化,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社会氛围的职责要求。
中国国家版本馆作为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也是保藏中华文明种子的基因库,如何将版本这颗记录历史、见证文明的“金种子”种进青少年心里,是我们一直思考并努力的方向。一方面,我们将推进馆校共建,鼓励青少年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近距离接触承载中华文化的版本资源,了解中华版本厚重的文化意义,见证中华版本鲜明的时代印记,深入感受中华版本的深厚魅力,深切感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将主动走进校园,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社教活动,让青少年通过中华版本载体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与此同时,我们还将深入研究把握新时代青少年群体的特点特征,以打造版本文化IP、活用新媒体矩阵等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青少年日常生活,润物细无声地陶冶青少年文化情操。◎
记者: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通过阅读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请问您如何看待推动全民阅读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蒙曼:阅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具魅力,有许多内容值得阅读学习。学习中国传统哲学,从中感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学习中国历史,从中吸取文化兴衰、朝代更替的经验教训;学习中国文学,特别是儒家经典、古诗词等,从中培养独具特色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体系。中国哲学、历史、文学,都是阅读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遵循,更是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源头活水。登上虎年春晚舞台、受到广泛喜爱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就是在深入了解《千里江山图》、充分认识到中国山水对于中国人精神修养意义的基础上,推出的创新力作。
阅读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浩然之气,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古人有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体现在经学、史学、文学等方方面面。阅读王维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文天祥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感受具有穿透力、影响数代人、作用新时代的浩然之气,增强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全民阅读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力量。通过阅读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族精神,增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任务要求。对于更好地形成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蒙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这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更好形成全民阅读浓厚氛围提供了根本遵循。
培养爱读书的阅读习惯。要“向内看”,充分认识“我要读书”的重要性,回归内心,找到读书的乐趣。制定阅读计划、满足阅读需求、养成阅读习惯,感受“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充实与快乐。
把握读好书的阅读方向。一是读经典。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世人精挑细选、大浪淘沙后传承下来的名著佳作,记录着中华文明的根脉与枝叶。二是读“踮起脚尖才能够得着”的书目。读书需要循序渐进,分阶段地提高阅读层次,选择能够提升见识、增长知识、提高才干的书目,不断突破阅读瓶颈。
找到善读书的阅读方法。要“向外看”,把读书与现实生活、当下追求、人类未来结合起来。读书使情感更加敏锐丰富,使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读书关乎每个人成长、不能置身事外。深化全面阅读,要回归个体内心、回归现实生活,从现在开始,就地读起来、直接读起来。●
(责任编辑: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