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文
“不到东壁,你算是白来霞浦了。”说这话的,是四年前带着我们一帮摄影爱好者行摄霞浦的赖导。
赖导是土生土长的霞浦人。跟别的导游不同,他专接摄影团队,也就是所谓的“摄导”。霞浦是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很有名气的摄影胜地,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摄影人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创作采风,所以赖导的档期总是排得很满。由于常年带团在霞浦的海岸线上游走,赖导对这里的每一个拍摄点都非常熟悉。他甚至知道每个点在不同的季节、时间段和天气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参数,才能拍摄出光影和画面效果最好的照片。正因为如此,四年前,他把我们霞浦之行的第一个住宿点安排在了东壁。
东壁是霞浦县三沙镇的一个渔村。它背靠青山,面朝大海,是绝佳的落日观赏和拍摄地。村前的海面上,有一个被人们称为“海上牧场”的植物类海产品养殖场。从高处望去,那些为养殖紫菜和海带而搭建的规规整整的棚架,以及在一个个棚架和粼粼波光间穿行的舟船,构成一幅幅令人赞叹不已的“油画”。可惜那天天公不作美,我们还没到东壁,老天就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直到次日上午,海天之间还是迷迷蒙蒙的一片,啥也看不清楚。为了不耽误后面的行程,我们只得带着满腹遗憾离开。我跟赖导开玩笑:“到了东壁,可我还是白来霞浦了。”
那个被雨雾包裹着的东壁,成了一个难猜的谜,也成为藏在我心底的一个念想。这个春日,我终于按捺不住,又一次乘上南下的动车来到霞浦,去探访那个我一直心心念念的东壁。
下了火车,转乘汽车,到达东壁村时,已是午后。安顿好住处,我连东西都顾不上收拾就直奔海边而去。在海边的栈道上、土坡旁,已经有许多架着“长枪短炮”的摄影人守候在那里,等待着东壁村“最美落日时光”的到来。
尽管地处北纬26.9度附近,但初春时节的海风吹在人身上,仍旧有点冷飕飕的感觉。这是一年当中的“青春期”,是花的季节。站在海边放眼望去,东壁村的房前屋后,村后的山头上和海边的小路旁,菜花、李花、桃花、玉兰、杜鹃,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姹紫嫣红,争奇斗妍。海风拂过,鼻息间便有一股淡淡的、夹杂着海腥味的香气隐隐浮动。这是一种只有在花季的海边才能闻到的,由大自然勾兑、调制出来的气息。
之前听人说过,东壁的黄昏是最美的。其实,何止黄昏啊!只要不是遇到像我四年前那样的大雨雾天气,东壁村的每时每刻都能让你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美。海面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紫菜架就是東壁村的看点之一,也是让许多摄影人灵感迸发的景致。
跟霞浦许多沿海的地方一样,东壁村盛产紫菜和海带。村旁的那片海面,搭建着许多养殖紫菜和海带用的棚架。那些棚架用一根根竖着插入海底的毛竹作为支撑,远远望去,有极强的线条感和画面感。光与影的变化,更增添了那些线条和画面的灵动。
紫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藻类植物,有多个品种。东壁村养殖的紫菜叫作坛紫菜,因福建平潭的海坛岛而得名。紫菜经孢子育苗后,于每年9月初下海养殖,10月下旬左右开始采收,一直可收获到次年1月。紫菜收完后的空档期,正好被用来养殖海带。此刻,在那一个个棚架上生长着的,应该就是海带苗了。
都说霞浦的春天多雨雾,秋日多晴好,我两次到东壁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也许是为了弥补我四年前的遗憾,老天这次格外给力。站在栈道上,能见度极好,东壁的美景一览无余。
临近黄昏的时候,阳光的色调逐渐偏暖,海面上的波光也变得柔和起来。此时,西南方向的天际出现了一个个云团,并缓缓朝东壁村的方向飘过来。渐渐地,云越来越多,差不多占了四分之一的天空,把正在西下的太阳也遮挡住了。望着蔽日的阴云,我心里有些沮丧:难不成,这次又看不到东壁的夕照美景了?
正当懊恼之际,浓厚的云层好像突然被一双无形的手用力撕开。几道耀眼的光亮从云缝射出,如舞台上的聚光灯那样,在海面上留下了一道道美丽的光影。
“哇,云隙光!”有人兴奋地喊了起来。一时间,几乎所有在场的摄影者都按动了相机快门,“咔嚓”声此起彼伏。此后的一个多小时里,太阳在云层里时而钻出,时而钻进,像是在跟我们玩捉迷藏,从云缝中射出来的光线也不断变幻着形状和色彩。随着太阳角度的降低、色调的进一步变暖,被阳光照耀的海面,以及海面上无数根支撑养殖棚架用的竹竿,便闪动在烁烁的金光中。舟船驶过,那金色的波光便从船的后方荡漾开去。
不知不觉中,原先聚拢在西边天际的厚厚云团逐渐被风吹散,落日的金辉布满了整个海面和天空。那一刻,你一定能够明白,什么叫“流光溢彩”,什么叫“落日熔金”。
夕阳继续下沉,渐渐落到了远方的山头上,金色的海面也被涂抹上一层胭红。远远望去,无边无际的“海上牧场”波光粼粼,舟船影动。人在海边,犹如置身于一幅巨大的风景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