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之弥高
——论孙其峰老人

2023-05-01 13:44□梁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孙先生文人画花鸟画

□梁 江

真实的孙其峰先生,只是一个平和敦厚的长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座右铭是:“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何谓“知足”?他曾解释说,对待生活已经很知足,要求不高,能吃饱就行,也不想穿什么好衣裳、坐什么车;“知不足”,即审视自己是不足的,不管是绘画技法、思想认识,还是待人接物,都有不足;而“不知足”,说的则是治学,“对好多书像欠了账似的,看过的还想再看看”。这样的言语平淡无奇,一如他的画作,平和率真,温雅内敛。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先生淡泊名利、勤于追求、宽容厚道的天性。

“书乃心画”“画如其人”,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经典之论。孙其峰先生葆有一颗宁静致远的心,艺术只是天机流淌。他的为人行事和书画风格,只是禀赋精神的外化。其之所以让人敬重,首要的便是这一内在的品格。

1944年,孙其峰先生考入北平国立艺专国画科,先后受教于徐悲鸿、黄宾虹、李苦禅、秦仲文、王友石、汪慎生等,同时得益于寿石工、罗复戡、金禹民等金石书画家。他后来的艺术取向,与王友石、汪慎生等传统型画家及徐悲鸿的艺术变革都有着直接的逻辑关联,并逐渐明确了以文人画传统为主干,尊重自然、抒发心性的艺术道路。平和自然、秀雅清新,成为他主要的创作趋向。这种不偏激、不守旧,尊重中国书画艺术特征和历史逻辑的艺术态度,与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相吻合。

《鸳鸯图》孙其峰

孙先生的花鸟画多属小写意,清丽秀雅、活泼灵动。小写意的要旨在“形神兼备”,且便于阐发文人画的笔情墨趣。先生向来重视写生,注重造型,努力从面对自然、深入生活的写生中获得创造鲜活艺术形象的动力。他认为,唯有通过写生才能了解大自然的千态万状,才可熟识花鸟的自然规律及结构特征,才可进一步谈论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另一方面,他一直结合书法的探求,重视发挥笔墨技法的表现力。对此,中央美术学院李树声教授的评论比较中肯:“孙其峰的绘画特色,一是以墨线造型,特别是画鸟,线条的表现力极强。数笔之后,形体、结构、质感、动势表现得十分准确,不露笔墨痕迹,而能把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这种造诣和功力是孙其峰花鸟画艺术的基础。二是画面构成朴素自然,在平凡中赢得观众喜爱。”

他的花鸟画题材多与生活情景相关,长于捕捉大自然中鲜活生动的瞬间。他继承了中国绘画重“文”的传统,但避开了程式化的笔墨游戏和类型化的闲情逸致。他的作品中不乏传统文人画常见的鹰、竹、梅等题材,但无论笔墨还是情调都已迥然有别。诚如郎绍君先生所言,“孙老的花鸟画生机盎然、乐观进取,而不是冷逸荒寒、多愁善感,以乐观进取作为人的生命需要和精神特征”。孙先生把自己多年的追求概括为十六个字:“不求形似、不离形似,貌离神合、似非而是。”显然,这样的不即不离、不似之似、以形取神,是在艺术创造的层面把握了更高的真实。先生的十六字诀,既是对自己创作经验的概括,也是对小写意这一命题的最好诠释。

在花鸟画之外,孙先生也作山水和书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先生书法功力深厚,曾遍临钟鼎文、石鼓文及秦篆、汉隶,尤其对汉代《张迁碑》、唐代孙过庭《书谱》着力。他于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无所不擅,而论者以其草书、隶书造诣为高。孙先生强调,作书应融汇众妙,但不能没有自己,不能“忘我”,书贵“有我”。正是在植根于前人传统的基础上,他通过行草书展现出自己的个性与风貌。几十年来,他书法与绘画并行不悖,形成相得益彰的互动效应。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孙其峰

《白梅斑鸠》孙其峰

对于孙其峰老人的艺术人生,2013年“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有一颁奖评语,兹转引如下:“孙其峰先生从艺80多年来,充分地继承了中国文人画重‘文’的优良传统,他修养全面,在绘画、书法、篆刻和画论诸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他教书育人,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勤俭朴素,彰显出一名优秀导师的宽广胸怀。孙其峰先生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为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培养了大量人才,为中国当代美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评语,简括而全面。孙其峰先生攀越了艺术的高峰,其峰仰之弥高,植根于我们这个时代,属于民族的艺术,将永远葱郁青翠。

猜你喜欢
孙先生文人画花鸟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纪念孙筱祥先生
两车相撞,73岁“老学霸”用物理运算自证无责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廿一世纪的文人画——观白德松画展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