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伟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需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组织开展有趣有效的课堂练习,实施及时奏效的教学评价。为了让教学情境更逼真、课堂练习更有趣、教学评价更有效,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小学数学教学。如,利用微课视频、电子绘本等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人机互动、闯关游戏等组织开展更为有趣的课堂练习,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评价学生的动态表现和作业情况。
〔关键词〕 信息技术;情境;练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0-0085-03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创造了优渥的条件。教学情境、课堂练习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依托逼真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更为形象、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依托有趣的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参加课堂练习的积极性;依托奏效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但是,倘若教学情境不够逼真、课堂练习不太有趣、教学评价不甚奏效,课堂教学的质效就会大幅下降。鉴于此,教师可以巧妙、恰当、适度地融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让教学情境更逼真、课堂练习更有趣、教学评价更奏效,进而构建精彩、有趣、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深度融合,让教学情境更逼真
逼真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中的插图、课件中的图片等,都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的一种媒介。但是,因为插图、图片等都是静态的,所以依托插图、图片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太逼真,进而导致教学情境在助力高效课堂建构方面的作用不太明显。鉴于此,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为逼真的教学情境。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通过引领学生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可以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一段微课视频,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微课中,可以近距离地向学生展示翩翩起舞的蝴蝶、巧夺天工的建筑、自动化的啤酒灌装流水生产线、五颜六色的风车、百玩不厌的旋转木马……所有这一切,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都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对称美、平移美、旋转美的兴趣。同时,微课视频也能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与多彩生活之间的关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自主拍摄一些自然风光、生活趣事等,并利用视频剪辑技术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利用这些微课视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二)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境
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共同特征。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紧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并依托这些故事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巧妙、恰当地融入故事情境中,以此激发学生解决故事中数学问题的兴趣。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快乐农场——运算律”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了一个关于“农场”的故事。这个故事以电子绘本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在故事中,主人公和父母一起前往乡村度假。他们来到了一个家庭农场,看到了鸡、鸭、兔、羊、猪、牛等各种畜禽。在参观过程中,主人公需要计算各种畜禽的数量以及比较各种畜禽的多少等。以此为契机,教师巧妙地融入了关于“运算律”的相关知识。
显而易见,教师以电子绘本的形式创设了故事化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绘本故事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探究绘本故事中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故事化的教学情境,也有助于学生更为形象、直观、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
二、深度融合,让课堂练习更有趣
练习在数学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组织学生一丝不苟、积极主动地完成练习,可以让他们深度理解、持续内化数学知识。但是,如果练习缺乏趣味性,那么,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下降,练习也会缺乏实效性。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练习,增加练习的趣味性,让练习更加有趣。
(一)融练习于人机互动之中
现阶段,交互式一体机基本上成了教室中的标配。人机交互功能,是交互式一体机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交互式一体机的交互功能,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练习,以此实现学生与课堂练习之间的精彩互动、有效互动。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设计一个“砸金蛋”游戏,并将关于“分数除法”的算式融入这个“砸金蛋”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学生首先需离开座位、走上讲台、走近一体机。之后用小錘子随意砸开某个“金蛋”。此时这个“金蛋”中就会出现一道数学题。学生若能够准确计算出这道题目,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积分奖励。
在上面的“砸金蛋”活动中,教师巧妙、恰当地利用了一体机的互动功能,精心设计了一个互动练习。这样的互动练习,能够增加练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乐此不疲地参与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掌握各种数学知识。
(二)融练习于闯关游戏之中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通常会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精心设计一些闯关游戏。同样,闯关游戏也应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通过组织学生完成这些闯关游戏,既能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也能够让他们真实体会到练习的乐趣。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奇异的克隆羊——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例。在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些闯关游戏。在第一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小数加减法运算法则的问答练习。为了顺利通过这一关,学生必须准确完成这些练习。在第二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小数加减法的口算练习。因为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闯关,所以他们会认真完成这些练习。当然,为了让闯关游戏更有趣、更激烈,教师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即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练习。
显而易见,如果教师能够在闯关游戏中巧妙、恰当地融入课堂练习,就能够让课堂练习变得更有趣、更具吸引力。同时,学生也会以更积极的态度、更饱满的热情参加课堂练习。
三、深度融合,让教学评价更有效
教学评价是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必要环节。为了对学生在课堂环节中的实际表现以及对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教师可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评价过程,据此让评价更加奏效。
(一)评价学生的动态表现
课堂是由彼此关联、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组成的。通过组织学生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既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信息技术,适时适度地评价学生的动态表现,以此让学生对学习任务始终保持浓厚兴趣,进而助力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评价软件,对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动态评价。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姓名导入教学评价软件中,在各个教学环节,利用教学软件随机抽选学生通过问答的形式,了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实际情况,再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利用教学软件对其进行评价。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之后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实际状况,利用教学评价软件对其进行动态评价。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积分制评价。在整堂课结束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体评价。对总积分位于前三名的学生,给予一些额外的精神奖励,或奖励他们一些小礼品。
(二)评价学生的作业情况
课堂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状况的窗口,也是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知识的途径。因此,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教师应进行细致入微的评价。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更细致、更准确的评价。
例如,当学生完成课堂作业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抽选几名学生的作业,并将其放置在视频展台上。之后,将学生的作业投放到一体机大屏幕上,聚焦大屏幕中学生的作业,教师就可以与全体学生一起评价。当发现学生在课堂作业中的错误时,教师可以利用放大镜工具,放大学生出现错误的部分,以便全体学生能够更为细致、准确地分析学生的作业错误。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体机中的红笔功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精准评价。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拍照、同屏功能等,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及时、精准、有效的评价。如,教师可以在智能手机中安装一些作业评价软件,之后通过拍照、上传等环节,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智能化评价。一旦学生的课堂作业中出现某种错误,教师就可以利用同屏技术,将学生作业展示到大屏幕上,进行更为细致的评价。
综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巧妙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精心创设更为逼真的教学情境,开展更为有趣的课堂练习,实施更为奏效的教学评价。以逼真的教学情境为支撑,以有趣的课堂练习为载体,以奏效的教学评价为推手,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就会持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張晓珊,周孟楠.数字时代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22(21):146-149.
[2]梁伟旋.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J].中小学电教,2022(1):39-41.
[3]张燕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4]马小椰.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