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双迎 田军 李振
研究从立德树人的视角,结合高校排球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系统地探讨排球课程思政建设内涵以及课程建设实现的路径。研究认为女排精神富有时代意义。女排队员经历了“五连冠”的荣耀,同时也经历过低谷时期的打磨,从而铸造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深度挖掘女排精神,将女排精神具有的“竹棚精神”“知行合一”的思政元素融入排球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育人教学方法,以育人育才为重要教学目标,做到“教”与“育”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充分发大学生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的斗志。并建立健全“三全评价”的教学体系,多角度、多方位衡量教学效果,使得女排精神真正融入到學生心中,从而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强化育人目标,实现排球课堂育人价值最大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其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教育的首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也突出教育具有立德树人的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七大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再一次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凸显“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育人的前提是要育“德”,而“德”不是像具体的运动技术。德是由内而外展现的气质修养,德育是一种激发、唤醒,而不是直接授予的,它是需要个体感知环境,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逐渐内化信息,自我构建而成的。
高校体育课程开设项目较多,其中排球是高校开设的一门体育课程,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不同运动项目之间有着不同的项目特点,德育属性不尽相同。排球属于隔网对抗型项目,但排球又区别于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这类隔网对抗型项目。排球必须是多人制参加的项目,因此要充分挖掘一个项目中所包含的德育观念,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项目学习中,充分感受项目魅力,从而达到健全人格、促进体质健康的目的。排球课堂是教学载体,女排精神应全方位融入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上。通过排球课堂这一载体,将教学内容和女排精神进行有机融合,充分挖掘排球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及课程建设实现的路径,充分发挥排球运动项目的德育属性,为丰富排球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提供理论依据。
1 女排精神的时代内涵
1.1 爱国主义精神是核心思想
女排精神是代表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精神,成为体育健儿砥砺奋进、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象征,中国女排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排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祖国在女排健儿的心中至高无上,爱国主义精神是女排精神的核心力量,女排从辉煌到低谷,再从低谷到辉煌,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支撑着她们,这种精神应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种精神财富和进取动力。体育的魅力在排球运动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代表中国出战的中国女排队员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维护国家的利益,不仅仅是为自己赢得胜利,更多的是为国家赢得荣耀。排球赛场上队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创下“五连冠”的辉煌战绩,每次胜利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歌响彻整个体育馆的时候,中华儿女都会感觉到无比的自豪。正式这种自豪感和荣誉感,让女排姑娘和中华儿女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也正是这种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女排精神内涵中爱国主义的精神是一种奉献、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和尊严奉献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激励着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报复,坚定理想信念,并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努力、奋斗。
1.2 集体主义精神是基本原则
集体精神强调将集体利益放于个人利益之上,女排队伍中从教练到队员无一不奉行着这种精神。排球是集体运动项目,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靠的是集体努力,稳定准确的垫球是前提,灵动敏捷的二传球手有是关键,主攻手一击即中的扣球完成了整个链条的最后一环。在球场上的每个队员都各司其职,发挥自己优势和长处,为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成绩垫底,但凭借着队友间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的力量,通过默契的配合一次次击败对手,最终取得冠军。这个冠军来之不易,是每个队员之间团结凝聚,为集体奉献自己最大努力,整个比赛的全过程诠释了集体主义的真正意义。球场上每一个个体都被连接在一起,用行动证明在集体的合作之下才能够发挥出个人的特色和最强力量,同时证明集体主义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1.3 顽强拼搏精神历久弥新
2019年世界杯排球赛中国女排再次夺得了冠军,这也印证了“英雄就是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这句话。中国女排的实力可能不是最强的一支队伍,但肯定是一支最不怕吃苦、不怕困难,最顽强的队伍。中国女排最早是在四面透风的竹棚训练馆进行一系列的艰苦训练,即使在恶劣的训练环境下,运动员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拼搏,创下了“五连冠”辉煌成绩。从第一个世界冠军到“五连冠”,女排经历了成功的喜悦。之后沉寂一段时间,无缘决赛,多年默默训练,女排姑娘从不放弃,咬牙坚持,无论对手实力多么强大,都会以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种种困难。从低谷再到里约奥运会冠军,中国女排经历了无数磨难,全是靠着不服输的拼劲和打不倒的韧劲,一分一分的打,一球一球的拼,不服输、不怕难,咬牙坚持,最后取得胜利。这正是女排顽强拼搏精神的体现,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和鼓励着人们,遇到困难和艰辛,不要放弃,不要退缩,无论成功与否,都是值得被人尊重的。
1.4 永不言败是精神力量
排球不落地,将永不言弃,是对排球运动项目的最好的诠释。在球场上,放弃很简单,也很容易,而永不放弃则是一种信念。女排队员凭借着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信念,克服重重苦难,顽强拼搏,无所畏惧。从1981年到现在,中国女排经历过无数的比赛,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积累,将挫折和失败当作是磨练石,在挫折中砥砺前行,不断咬牙坚持,不畏困难,不惧挑战,不断成长。“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明知道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的摇摇晃晃,还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这是教练郎平对女排精神的评价,虽然道路坎坷,只要不放弃、不言败,就可能取得成功。也正是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永不言弃的韧劲,支撑着女排姑娘一次次走上领奖台。
2 女排精神融入排球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创新
2.1 不忘出初心的竹棚精神
1979年,女排的姑娘们踏上郴州的土地开始排球训练之旅,在郴州将要开始备战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的封闭式训练。当时条件艰苦,在郴州的竹棚女排就开始了训练之路。面对刚铺好的、高低不平木地板,女排们没有喊苦。面对表面粗糙、木刺暗藏的地板女排队员们没有喊痛。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女排队员依然完成紧密的训练。小小的竹棚训练馆中,集结着女排队员每一滴汗水,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也由此深深驻扎在每位女排队员心中。反观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时代,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日益增高,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相对优渥,因此,通过向学生讲解“竹棚精神”,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在艰苦条件下,或者在逆境中更应该咬牙坚持,不畏困险。
2.2 脚踏实地、知行合一
女排精神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女排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能够让当代大学生在奋斗过程中具备责任感,努力实现人生和社会价值。这种力量是女排队员通过不断训练和比赛磨练出来的,在赛场神,面对一次次胜利或是一次次失败,她们不会心存侥幸、盲目自信,也不会想着自己的实力不如对手而畏惧、妄自菲薄。她们落实在生活、训练以及日常的点滴之中,脚踏实地,注重积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知”就是学习,学习是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的过程,认知是学习一件事情的源头,首先树立正确的认知,才能驱动完成正确的行动。“行”就是笃行,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有了正确的认识,加上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就可以做到真正的笃行。
3 女排精神融入排球课程的路径分析
3.1 以育人育才为教学目标
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重要途径,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建成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高校是全面育人的主要阵地,高校思政建设中要逐渐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标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水平、文化修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把立德树人作为体育课程内容的重要任务。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体育精神的符号,践行女排精神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代的快速进步,人们的思想价值、思想观念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尤其是新时代青年,当代大学生,因此这也对如何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女排精神”独特的体育思政要素塑造学生的信念和价值观,“拼搏精神”和“集体主义”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进行凝聚和强化。以排球课堂为载体,以女排精神为切入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堂上讲解女排发展中的事迹,通过视频、图片讲述真人真事,强化学生民族认同感、凝聚力,提高文化自信。通过排球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女排精神”的内容,掌握排球运动中的体育品德和思政元素。再通过排球技战术的学习,真正体会和理解女排精神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坚持不懈、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优良品质,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用女排精神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课堂上营造出特有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行为,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观念,其中“德”元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丰富且多维的,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将立德树人内涵与教学目标相融合,循序渐进的进行德育渗透,丰富了体育课程教学的教育意义,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因此,通过“女排精神”所蕴含的精神文化载体来孕育和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重要的优化路径之一。
3.2 挖掘教学内容思政元素
传、垫、扣、发、拦是排球运动中基本的五项技术,这五项技术密不可分,是排球学习的关键。每一项技术蕴含的思政内容不尽相同,所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也不尽相同,将每一个环节进行整理,实现阶段化教学。在理论学习阶段,讲解女排精神的发展历程和价值内涵,深入挖掘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排球运动特征深度挖掘思政元素。从参赛人数来看,排球必须是多人制参加的项目,因此,对团队之间的默契和配合要求更高,根据排球运动的规则,多名运动员在场上,经过三次触球将球击到对方场区,来回往复的进行。这整个比赛过程中,从发球开始,每个球都需要团队中的队员积极配合,默契协作才能完成,正是由于这种团队协作的项目特征,铸造了女排精神中以集体为中心、相互估计、团结协作的精神,时刻提醒大学生以集体为中心,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应该从大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注重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设计教学情境,比如在单人防守等个人技术训练时,为学生设计困难,让学生感受在压力下战胜自我、突破极限、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在攻、防等配合训练时,设计困难、突出矛盾,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形成团结协作的女排精神。从多方面、多维度深度挖掘女排精神的思政元素。
3.3 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
实践性、全面性、参与性是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因此较好地了解进行德育教学的需求,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信息化不断发展,智慧课堂不断走大众视野。“互联网+”、在线视频教学、翻转课堂也相继进入排球课堂教学。通过信息化、科技化的投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以学生为主体,借助信息化手段,充分地激活了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注重挖掘学生自我潜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積极性,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统教学手段和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育人方法,在课堂上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个体的多样化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社会要求内化成为个人品德,将这些要求外化为相应的品德行为。
3.4 建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立德树人导向机制,应建立“全过程、全要素、全员评价”的三全评价体系。其中全过程评价是指评价应贯穿于课程的全过程,即课前、课中和课后。以排球课堂为载体,全面系统的了解整个过程。全要素评价是指对上课状态、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上课中的多个要素进行综合评价。立德树人在实践教学中实现的,并通过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成果,要全方位、多角度衡量教学效果,使得女排精神真正融入到学生心中。全员评价包括教师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通过不断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达到认识和反思的效果,从而得到准确、客观的评价,使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
4 结论与建议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将女排精神具有的“竹棚精神”“知行合一”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高校的排球课程建设中,运用多元化的育人教学方法,坚持以育人育才为目标,做到“教”与“育”的相互配合,形成育人的大格局,更好的落实高校思政建设。从排球课程内容中创新育人方法,既要完成知识传授,又要将女排精神要素融入到排球课程教学中,同时完善评价机制,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强化育人目标,从而实现排球课堂育人价值最大化。
本文系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排球课程路径研究”(ksjy202248)。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