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振宁
一、单项选择题
1. (2023·山东模拟)2023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5周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有人说,《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②《共产党宣言》标志工人阶级作为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③《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④《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精神武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吉林模拟)放眼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从四分五裂走向高度统一,从积贫积弱走向全面小康,从被动挨打走向独立自主,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这一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②为新型工业化提出中国方案;③成功开辟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④始终具有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江苏联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虽然经历过挫折和失误,但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主要的,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多方面的物质基础。从1953年到1978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1.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7%。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发展了社会主义;③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④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辽宁阶段练)小岗“包干到户”、深圳“先行探路”、海南“最大特区”、浦东“开发开放”、雄安“未来之城”……这些地标串联在一起,勾勒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向城市推进,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到各领域不断深化的坚实足印,展示出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这说明()
①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福建期末)2022年11月3日9 时32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从“一”到“L”,再到“T”,这是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变形记”,也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的印记。我国载人航天成绩举世瞩目,主要得益于()
①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是根本保障——坚定制度自信;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航天发展之路——坚定道路自信;④一代代的航天人传承和弘扬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坚定理论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3·湖南联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所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必须()
①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③一以贯之保持奋斗姿态,做世界领导者;④一以贯之以伟大社会革命引领伟大自我革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3·河北期末)2022年是中国梦提出10周年。回望十年,探寻“禾下乘凉梦”,我们把粮仓筑得更牢、饭碗端得更稳;追逐“九天揽月梦”,我们迎来“神舟”问天、“嫦娥”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求索“实业振兴梦”,我们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之位,筑成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这告诉我们()
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世界共同繁荣;②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③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④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3·广东模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下列论断能够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是()
①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明确规定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②立足时代之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③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④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9.(2023·山东阶段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强调,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经过28年奋斗,党带领人民建立起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某校高三(一)班现举办一场“假如我和中国共产党有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的演讲比赛,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将你想讲的3个历史片段列举出来。(要求:围绕主题,观点鲜明,理论正确,注意运用学科术语;不少于250字。)
10.(2023·浙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提出“中国梦”,到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号召,再到吹响“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的时代号角……党的十八届、十九届、二十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三次宣示,向世界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崇高的光荣梦想、坚如磐石的政治方向、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始终如一的奋斗姿态。
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程中,面对各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三次宣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梦想、初心使命和接续奋斗的姿态。结合材料并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见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