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圣德
空降兵军史馆珍藏着一把精致的“勃朗宁”,这是空降兵第十五军军长赵兰田捐赠的,背后有个传奇的抗战故事。
1943冬至1944年春,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利用休整间隙,在山西黎城阳关一带利用附近村庄的冬闲地修了一个大型练兵场,以适应全团比武会操。不久,这个大操场改建成简易机场,并被“援华美军视察组”相中,作为抗战前线与延安总部联络的中转站。
1944年春的一天,一架美国盟军飞机在参加对日作战中受伤,掉在山西平顺县一带。当日,769团团长赵兰田接到侦察员报告,说平顺城北坠机一架。由于当时通信落后,两天后才得知:该机正是美国援华航空队在与华北日军空战中负伤,人员跳伞后坠毁的,军区骑兵和当地民兵已从山林中共救出9人(其中1名校官8名尉官)。
因山西潞城和微子镇日军出寻,他们出于安全考虑,已将人员往黎城方向转移。当地村民得知来者的情由后十分惊喜,主动将自家仅有的白面、小米、蔬菜、鸡蛋拿出来,忙活着做给这些难得一见的黄头发蓝眼睛的美国盟友吃。
没过几天,赵兰田就接到上级通知,说9名盟军战友要到769团待命返回归建。随后的20多天里,盟军战友经常与赵兰田交谈,他们有时到直属分队转转,有时到农民庭院走走,有时随队到操场训练,偶尔兴起也一起投弹、刺杀、爬天桥、翻单双杠等。有个美军少尉一时兴起,抽出担架上的竹竿作撑杆跳,飞上村民的院墙落在房顶,吓坏了房东,却赢得战士和群众的一阵喝彩。
美国飞机来接人的这天,赵兰田组织召开欢送会,美军少校突然解下腰间的勃朗宁手枪,抱出其睡袋,郑重地给赵团长敬礼,留赠纪念;赵兰田也把自己使用多年的日式手枪和军毯回赠少校留存。中美盟军这种难舍难分的真挚友谊赢得热烈掌声。在飞机轰鸣的马达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中,赵兰田与盟军战友一一握手拥抱、道别。
如今,这把精致的“勃朗宁”手枪静静地陈列在空降兵军史馆,广大观众通过讲解员的精彩讲述,不断了解和传承着中美两军联盟抗日的战斗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