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彪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
A. 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 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 民族革命,推翻清朝
D. 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2. 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此书一问世,便迅速传播,销售量居当时革命书刊的第一位。这说明( )
A. 同盟会建立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开展
B. 改革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
C. 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思想来源于邹容
D.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逐渐被国人接受
3. 中国近代经历了从“夷物”到“洋务”、从“淫巧”到“长技”、从“臣民”到“国民”的历程。下列主张体现了由“臣民”到“国民”转变的是 (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师夷长技以自强
C.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D. 民族、民权、民生
4. 1898年同时避难日本的孙中山与康有为近在咫尺,但同出身广东的二人却并不和睦,在科举精英康有为的眼中,留学国外的孙中山不过是“不学无术”之徒,孙中山也认为康有为是“腐朽之儒”。孙康二人彼此敌视的根源主要在于( )
A. 对君主专制的态度不同
B. 所受的教育背景存在差异
C. 流亡国外的压力所导致
D. 认可的民主政体形式不同
5. 孙中山曾高度评价某次革命事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是役”是指( )
A. 黄花岗起义 B. 萍浏醴起义
C. 广州起义 D. 义和团运动
6. 历史地图以简明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从下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 清政府被列强所控制
B. 义和团遭受中外镇压
C. 起义军占领了武昌城
D. 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汉
7. 林伯渠在1941年时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上述材料强调了( )
A. 辛亥革命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革命缺乏一定的社会基础
C. 革命摧毁了君主专制制度,意义重大
D. 革命时机不够成熟,广大民众尚未觉醒
8. 武昌起义后,各地革命党人即动员群众剪辫……从此之后,剪辫渐成一种风尚,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由此可见( )
A. 政治变革推动社会变革
B. 剪辫成为革命的一种方式
C. 民主共和观念已被民众接受
D. 群众剪辫为武昌起义成功奠定基础
9. “它为弱小国家和民族建设现代国家树立了典范;它废除了王权世袭制度,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确立了中国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它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在中国的首次尝试,为中国政治走向现代化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也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它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B. 北洋军阀政府
C. 南京国民政府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10. 小钱币反映出大历史。如图是民国时,东三省官银号发行的奉票。图中有“中华民国十三年制”等字样,据此判断,该奉票发行时间换算为公元纪年应是( )
A. 1922年 B. 1923年
C. 1924年 D. 1925年
11.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指出:“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由此可知南京临时政府( )
A. 已得到列强全力支持
B. 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C. 实现了中国完全独立
D.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12. 1913年春,宋教仁被杀手刺杀于上海火车站,经过调查,刺杀的幕后黑手是袁世凯的亲信。“宋案”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B.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 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 日、美争夺中国的矛盾加深
13. 电视剧《觉醒年代》有这样一段叙述: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后,北京、广州、武汉、青岛等地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多地工人也举行罢工,拒不承认“二十一条”,誓雪国耻。“二十一条”是国耻,因为它( )
A. 是与日本签订的条约
B. 使袁世凯复辟帝制
C. 使日本侵占东北
D. 牺牲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14.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登基。1916年2月25日下令缓办帝制,撤销大典筹备处,3月22日又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袁世凯从称帝到取消帝制,总共经历了83天。袁世凯的“皇帝梦”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辛亥革命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B. 孙中山和黄兴等发动了“二次革命”
C. 袁世凯的复辟行径逆历史潮流,不得人心
D. 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
15. 下图的内容是香港《华字日报》1922年3月对国内时局有关报道的标题。由此可知国内正处于( )
A. 二次革命时期
B. 护法运动时期
C. 护国战争时期
D. 军阀割据时期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初次举行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庚子( 1900年)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二 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的原因和作用。(4分)
(4)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同学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并说明理由。(4分)
17.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第二十三条: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全国陆海军……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第四十四条: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
——《中华民国约法》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四 1914—1918年的中国社会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总统的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4分)
(3)指出材料四中“1914—1918年的中国社会”所处的局面?并根据材料,分析此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的影响?(6分)
18. (16分)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利器之梦】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改革之梦】
材料二 康有为、梁启超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变法序幕。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实施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变法历时103天而失败。
【共和之梦】
材料三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建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又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历时103天而失败。这次变法在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2分)
(3)材料三同盟会“十六字”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哪“三民主义”?1912年3月中华民国颁布了什么重要文献?(8分)
(4)以上的三个“梦”都以失败而破灭,说明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见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