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资战”的实践结晶

2023-04-29 20:05潘宏
雷锋·强军号 2023年10期
关键词:老战士敌机志愿军

潘宏

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是党史、国史和军史研究的常青主题。众多有关抗美援朝主题图书的撰写和出版,极大促进了该领域研究,但是历史的描述文字是平面、骨感的,为了丰富抗美援朝史料典籍体系,2021年,我率课题组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重大项目——《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口述史料整理与研究》,课题顺利立项给我从事军事口述史研究以极大鼓舞。迄今项目设计的200位志愿军老战士采访任务已接近尾声。

70年过去,志愿军老战士的口述回顾,让我们倾听历史声音,超越时空与历史对话,让抗美援朝战争史增添了血肉与温情,使志愿军老战士的影像得以永久“保真”,军事口述史研究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青年军人得以了解70年前的那场战争、战场和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风貌。项目的开展真正成为一场“以史资战”的实践。

血脉·传统

在采访施善玉老首长时,他讲述了所在的志愿军第26军88师的一段经历:1951年初,我从战地卫生队出院时,领导指定由我带领40多个康复的伤病员复返前线。行军第二天,有位小同志突然肚子痛得不能行走(后来得知是急性阑尾炎),我就急找朝鲜当地“面”政府(相当于中国乡政府)借了一头牛让小战士骑,并打了借条。三天后,小战士能走了,我便与几位老兵商量,把牛还给当地政府,请他们转交回去。这时,我们队伍中几位从国民党军队解放过来的四川兵却说:还什么呀,杀掉算了!我们入朝以来忍饥挨饿还没吃过肉呢!听到这话,我们几位老兵说:那怎么行,借东西要还,这是红军时期立下的规矩,出国作战也不能违背!几位女同志也支持我的看法。为此,我们还开了一个军人大会讨论这件事,最后还是把牛还了回去。事情过后,那几位“解放战士”深受教育,切实感到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和自觉守纪观念已融入每个军人的血脉。

施老继续回顾:部队打过三八线进入汉城后,南朝鲜的老百姓并不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天部队来到一户留着“仁丹胡子”的老人家准备宿营,老人用拐杖声色俱厉地轰撵他们,并关紧大门。一夜过后,当这位长者看到露宿屋檐下的志愿军时,知道这是一支不伤害百姓的部队,再后来,当他们遇到敌机轰炸被志愿军请进防空洞时,老人深受感动,纷纷召回躲进山里的村民,慰问志愿军战士。当我们离别时,这位朝鲜老人还在施老领导王科长的日记本上写下“大军是仁义之师”七个大字。

牺牲·不朽

采访戴景山首长,当时戴老是38军114师司令部的文化教员,他讲叙了曹玉海的感人故事:1943年曹玉海在山东老根据地参军,之后很快提干,渡江战役时身负重伤,调养一个月后,听从组织安排转业到武汉是第一任监狱长,当时已经是营级干部了。1950年7月下旬部队开赴东北时,他听说老部队来了,就找到了师首长,师长翟仲禹对他说:“你已经转业了,算了。”但他坚决要求重返老部队。小他5岁的未婚妻开始不同意,后来同意了条件是先结婚再去朝鲜战场。曹玉海说:“既然去出国作战,就有一个生死问题,现在就结婚对你不负责任,我们还是保持未婚(夫妻)关系吧。”这是很可贵的!

曹玉海最后的战斗是守备汉城南岸350.3高地。这是通往汉城的必经之路,曹玉海作為营长率领342团1营守在京安里以北这个制高点,仗打到最艰苦的时候,一个营也就剩五六十个人了,当时我作为助理英语翻译,在指挥所作战科跟首长们在一块,任务是保证随时随问了解战场情况,所以当时的情况记得很清楚。当时师长正在研究要保卫这个高地,就打电话给曹玉海说:“我们研究过了,你撤下来,把阵地交给3连连长赵连山。”

曹玉海说:“感谢师长对我的信任,现在阵地上还有五六十个重伤员撤不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怎么能撤下山呢?我不能撤,我和他们共存亡。”师里考虑,像他这样级别又是立过战功的人应该保住,于是师首长亲自打电话叫他撤下来,他不撤,接着李伟政委又给他打电话:“你听命令,撤下来!”曹玉海还是回答:“我不撤,我坚持到底。”后来首长问他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他说:“让我的未婚妻她不要悲痛,但是组织上也不要和她联系了,让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后来曹玉海在阵地上两次负伤,他和教导员方新两个人都留一箱60炮弹在身边,另外还有一些手榴弹,最后他们把60炮弹打出去以后,带着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了。最后这个阵地上只撤下3个人。一营在曹玉海的带领下,苦战七天七夜,用生命和鲜血打退了敌人几十次进攻,守住了350.3高地。1953年10月29日,新华社从平壤发出专电,向世界公布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模范和特等功臣名单,排在最前头的是特级英雄、特等功臣黄继光、杨根思二人;接着是一级英雄、特等功臣邱少云、曹玉海。

采访中,我的眼里常常浸满了泪水,唯有心灵深处在感叹:唯有牺牲多壮志,英名随青史而不朽。

格局·担当

在杭州富阳区万市镇白石村,我采访了20军58师172团(杨根思生前部队)老战士纪忠南。志愿军第58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突破昭阳江猛插140华里打到龙浦、县里,歼灭南朝鲜军第9师及7师一部后,奉命向山阳里西北地区行动,准备休整再战。师长黄朝天、政委朱启祥、参谋长周伯明和政治部主任邱布等行军到华川城附近时,接到173团报告,先头二营和敌人先头部队交火。敌情就是命令,师领导立刻停下来研究情况。当时战场情况极其复杂,他们设法与军部、兵团部联系,何去何从很难作出决断。当时173、172团的任务是后撤休整,阻击任务另有部队承担;没有上级命令,没有工事,没有炮火支援也不能说战就战,没有左右友邻部队协同作战很难设想后果。但是,事关全局,后方大批医院、伤员以及志愿军12军、15军等友军部队尚未撤出。谁来承担责任?纪老的家里很小,勉强能够让我们架起摄像机位。但回忆起一支英雄的部队他却眼里发光,没有更多的细节描述,只是一句“那仗打得难啊”!第58师在第五次战役最后阶段连续战斗13天,圆满地完成了防御作战任务,顶住敌人冒进,掩护东线兵团和人民军转移、集结、休整。或许是时间的巧合,这让我想起了抗美援朝西线战场63军在铁原的13天防御阻击战,2.4万将士抵御4.8万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血肉之躯与钢铁肉搏了13天,这两场阻击战终于为志愿军在三八线构筑防御阵线赢得了时间。

采访中,我想,这两次发生在第五次战役第三阶段的阵地阻击战,执行的作战任务皆事关东西两线全局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对63军而言,是其军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激烈、最残酷的一场战斗,多个连队打到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

吴克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了两架敌机,是新中国第一代试飞员,为中国战机定型和量产作出重要贡献。采访中吴克明回忆说:我的家乡萧山是日寇在杭州笕桥机场驻机的活靶场,我从小就盼着有朝一日中国人能开着自己的飞机把日机打下来,是共产党毛主席把我过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不但把我培养成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还赶上抗美援朝,有机会和美帝侵略者展开了空战。1953年4月17日,我第一次击落敌机,我的长机何有珍却在空战中牺牲了。当天,我们空4师从黄海北岸大孤山机场起飞,准备迎击来犯朝鲜清川江一带的美机。我们团起飞8架米格-15比斯,编队刚飞过鸭绿江,在铁山半岛上空就被30多架敌机围住。长机何有珍立刻进入下滑倒转作摆脱,在击落1架敌机后,被数倍于我们的敌机击落。我跟随而行,忽然见到左前方出现敌机,我立即追上将敌机击落。在追寻长机过程中,我飞机中弹,牙齿被打掉四个,手臂也负伤,最后发动机停止工作,迫降在鸭绿江中被救起。我们的老对手美国空军第4联队大部分是参加过二战的飞行员,飞行时间有二三千小时,比我们在航校里面飞几十小时的时间要长得多。打败敌人,我们既靠飞机的性能,更靠我们的意志和过硬的身体素质。吴老叙述得“风轻云淡”,但我却感受到志愿军空军空中“拼剌刀”的重大牺牲和九死一生。

采访中,北京西城区第5离休所施善玉老首长送给我一本《建党建军百年颂:一个离休老兵收官之作》,我看到了他有关东线战场上的这样一段记录:1952年9月13日,在山东张店召开全军英模代表大会时,军政委李耀文讲到,我军出国作战时你们身边的这么多战友,在作战中“光荣”了,话音未落,会场一片呜咽之声,使庆功大会停顿了许久……。施老曾作为抗美援朝老战士老同志代表,在2020年10月23日单独受到习主席,以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采访中他面对我们的镜头声音低沉地说: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有这么多在抗日、解放战场上的战斗骨干牺牲在异国他乡,这是健在的战友心中最大的痛,这是一笔花不完的血色财富啊!

采访让我深深地感到:战场上,心有大格局,方有大作为,始有大担当!

(责任编辑:仇学平)

猜你喜欢
老战士敌机志愿军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冲着敌机,开炮!——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老战士
新中国建国后击落入侵敌机大盘点
一腔热血慰英烈——记抗美援朝老战士郑尚元
闪光的“老战士”
偷架敌机开回家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
红军长征途中击落三架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