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校园、新的同学,新的自己即将开启一段新的征程。同学,愿你在这段新的征程上,能获得秋菊凌霜绽放般坚贞不屈的品格,冬梅傲雪盛开般坚忍不拔的意志,迎春冒寒怒放般不畏困难的勇气……锻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绝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周国平《信仰之光》
【读美文·话写作】
本文作者王开岭,是一位一直在文章中追溯古典、保卫生活、怀念人类童年的作家,他一贯“从自然细节开始,从那些曾经来过却告别的风物开始,从那些被人类辜负的生存元素开始”,追索着如今这个纷繁时代里所逝去的精神与情感。此文就是借着对“树”的认识和怀想,抒发了对故乡和家园的深厚情感。
作者由古时人们对“树”与“家”的认同,写到今人对树的淡然和陌生。结尾处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我们成了路人”之“我们”既指人和树,也可理解为人与人、人与家、人与故土、人与自然乃至人与传统风俗,因此,这句话蕴含的情感相当丰富,至少包括如下数点:没有了树,犹如我们失去了亲属,表达了作者的伤痛之情;没有了树,致使我们与故乡越来越疏远,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之情;没有了树,致使我们解除了与自然共栖的契约,表达了作者的忧伤之情;没有了树,致使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表达了作者的忧患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