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俊杰 范洪凯 周国峰 苟晓东 苏强
摘要:针对渗坑和沟渠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复杂、可生化性较差的问题和底泥中污染物有毒有害、易富集的问题,分别采用“曝气充氧+生物菌剂”原位措施、“水解酸化+曝气调节+絮凝沉淀+SBR”异位治理工艺、“pH调节+化学氧化”原位措施及自主研发专利“底泥重金属污染模块化异位治理方法”进行治理。经治理,废水中挥发酚、TP、COD、BOD5、氨氪的去除率分别为93%、95%、97%、98%、95%,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CB8978-1996)一级标准,输送回原沟渠。底泥中Zn、萘、苯胺、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a)芘的去除率分别为75%、0.98%、0.95%、0.94%、0.99%、0.97%,低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三次征求意见稿)住宅粪用地筛选值要求,送至当地砖厂进行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渗坑和沟渠;生物菌剂;SBR;底泥污染模块;资源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志码:B
前言
据报道,在中国大部分农村造成渗坑和沟渠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基本可以分为农业种植、农业养殖、生活污水以及乡镇工业废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大量农村工业废水释放到渗坑及沟渠中,包括重金属、纺织染料和酚类化合物等,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破坏。目前,渗坑和沟渠的治理主要是采用原位修复技术或异位治理技术等单一技术,造成污染物无法全部达标和治理成本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