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望
阅读意义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著名作家之一。他晚年时期创作的《复活》,对人性进行了深刻剖析,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和艺术长期探索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通过阅读《复活》,同学们能够在感受托尔斯泰笔下的宏观世界的同时,了解其对人性的深刻刻画以及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把握书中人物们的精神复活和心灵的辩证发展。
版本
《复活》(商务印书馆·全译典藏版2.0)
核心问题探究
《复活》里面的男女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性格发展分别经历了三个阶段:早年时期的少男少女相爱阶段,后期的堕落阶段,以及最后的精神复活阶段。两个人的心灵变化和成长有一定的过程,而“精神复活”则是我们要着重探究的主题。
阅读方法
1.情节梳理法
男女主人公从相识到最后的精神觉醒,经历了一段曲折错综的过程,通过对重要情节的梳理,品鉴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等来洞察人性精神的复活。
2.探究分析法
探究分析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复活的原因及意义。
阅读任务
1.阅读《复活》第一部第一章到第十八章。品味男女主人公初见时的美好爱情以及后期男主人公的行为,进而探究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及变化。
2.阅读《复活》第一部与第二部展现男女主人公“复活”的部分,感悟人性的复活主题。
导读说明
在《复活》这部长篇巨作中,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第一次相遇便擦出爱情的火花,青春的美好和悸动在两个人的心中埋下了爱情的种子而且悄悄发芽生长。列夫·托尔斯泰擅长从人物的对话和场景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展现人性的变化发展。
托尔斯泰塑造人物以其独特的“心灵辩证法”而著称。本议题通过梳理男女主人公关系史——初遇到重逢,通过洞察人物心理变化,分析人物形象特征,品味人性变化。
探究(一)初遇生情愫,再遇变人性
梳理1:初遇生情愫
聂赫留朵夫第一次见到卡秋莎,是在他念大学三年级那年的夏天。当时他住在姑妈家,准备写一篇关于土地所有制的论文。往年,他总是同母亲和姐姐一起在莫斯科郊区他母亲的大庄园里歇夏。但那年夏天他姐姐出嫁了,母亲出国到温泉疗养去了。聂赫留朵夫要寫论文,就决定到姑妈家去写。……
那年他在乡下姑妈家的生活是这样过的:每天一早起身,有时才三点钟,太阳还没有出来,就到山脚下河里去洗澡,有时在晨雾弥漫中洗完澡回家,花草上还滚动着露珠。早晨他有时喝完咖啡……然后高高兴兴地吃午饭,一边吃一边说些有趣的事,逗得姑妈们呵呵大笑。……夜里,特别是在月光溶溶的夜里,他往往睡不着觉,原因只是他觉得生活实在太快乐迷人了。有时他睡不着觉,就一面胡思乱想,一面在花园里散步,直到天亮。……
聂赫留朵夫从小由他母亲抚养成长。当年他才十九岁,是个十分纯洁的青年。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妻子才是女人。凡是不能成为他妻子的女人都不是女人,而只是人。……
吃过茶点以后,大家在屋前修剪平坦的草地上玩“捉人”游戏……他们拍了三次手。卡秋莎忍不住咯咯地笑着,敏捷地同聂赫留朵夫交换着位子。她用粗糙有力的小手握了握他的大手,向左边跑去,她那浆过的裙子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
聂赫留朵夫跑得很快,他不愿意让画家捉到,就一个劲儿地飞跑。他回头一看,瞧见画家在追卡秋莎,但卡秋莎那两条年轻的富有弹性的腿灵活地飞跑着,不让他追上,向左边跑去。……他双手被荨麻刺破,还沾满了晚露。但他立刻对自己的鲁莽感到好笑,爬了起来,跑到一块干净的地方。
卡秋莎那双水灵灵的乌梅子般的眼睛也闪耀着笑意,她飞也似的迎着他跑来。他们跑到一块儿,握住手……她向他靠近些,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搞的,竟向她凑过脸去。她没有躲避,他更紧地握住她的手,吻了吻她的嘴唇。
“你这是干什么!”卡秋莎说。她慌忙抽出被他握着的手,从他身边跑开去。……
从那时起,聂赫留朵夫同卡秋莎之间的关系就变了,那是一个纯洁无邪的青年同一个纯洁无邪的少女相互吸引的特殊关系。 (第一部第十二章)
归纳总结
通过对聂赫留朵夫的描写,如“高高兴兴地吃午饭,一边吃一边说些有趣的事,逗得姑妈们呵呵大笑”“原因只是他觉得生活实在太快乐迷人了”“当年他才十九岁,是个十分纯洁的青年”,我们能看到聂赫留朵夫最初是一个乐观、阳光、纯洁、尊重女性的优秀青年。
“捉人”游戏让男女主人公第一次相遇。传神的描写,如“卡秋莎忍不住咯咯地笑着”“卡秋莎那两条年轻的富有弹性的腿灵活地飞跑着”“卡秋莎那双水灵灵的乌梅子般的眼睛也闪耀着笑意,她飞也似的迎着他跑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淳朴、善良、有灵气、充满活力的美好的少女形象。
而细致的动作描写“她向他靠近些……吻了吻她的嘴唇”则向我们展现了一对少男少女爱情萌发时的美好。两个人从此心生爱意,而这种爱意,对于两个人都是未知的、神秘的、欢乐的。
梳理2:再遇变人性
片段一:聂赫留朵夫这次到姑妈家去,是因为他所在的部队已开赴前方,他中途要经过她们的庄园,而且两位姑妈热情邀请他去,但主要的原因是他很想看看卡秋莎。也许在灵魂深处他已产生那如今脱缰的兽性的冲动,对卡秋莎起了歹念,但这一点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第一部第十四章)
片段二:从看见卡秋莎的第一天起,聂赫留朵夫就感到了旧时那种对她的爱慕。他现在看到了她的白围裙不能不感到激动……此时他真感到心旌摇荡,六神无主。他感到自己爱上了她,但已不是当年那种初恋了,三年前,这种爱情对他来说是个谜……当年他深信人一生中爱情只能有一次,爱上了谁就应当海枯石烂不变心,可现在,他也在堕入情网……而且为此高兴,他已是个久经情场的老手,知道爱情就是寻欢作乐,即使瞒着自己的良心……由这种爱很可能做出越轨的事来。(第一部第十四章)
片段三:“这像什么话?哎,这怎么行?您姑妈她们会听见的,”她嘴上这样说着,而她的全身却在说:“我整个人都是属于你的。”
这一点只有聂赫留朵夫懂得。
“得了,你开一会儿门吧。我求求你。”他说着这些毫无理性的话。
她不出声,然后他听见一只手摸索着找门扣的声音。门扣咔的一响,他就顺着推开的门缝溜进去。
这时候,她只穿着一件硬粗布做成的衬衣,裸露着胳膊。他抓住她,抱起她来,把她带走。
“哎呀!您这是干什么呀?”她小声说。
可是他不理睬她的话,一直把她抱到他自己的房间里。
“哎,别这样,放开我吧。”她说,可是她的身子更偎紧他了。 (第一部第十七章)
片段四:但眼下这桩令人吃惊的偶然事件使他记起了一切往事,迫使他承认自己是个没有心肝、残忍、卑鄙的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卑鄙小人,他才能带着这种良心上的罪责恬然自得地生活了十年。但此时此刻他还远远没有如此深刻的自省自责,他考虑的只是现在怎样不让外人知道这件事,使她或者她的辩护人不把这件事完全揭穿,使他不至于在公众面前大失面子。
(第一部第十八章)
归纳总结
通过片段一我们能够看到此时的聂赫留朵夫已经与三年前大不相同,从心理描写语句“对卡秋莎起了歹念,但这一点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一个“歹念”让我们看到此刻他对玛丝洛娃的感情已经不纯洁,心思正在悄然变坏。
从片段二画线句我们能够看到聂赫留朵夫三年中的具体变化,“三年前,这种爱情对他来说是个谜”与“他已是个久经情场的老手,知道爱情就是寻欢作乐”形成对比,聂赫留朵夫堕落的、自私自利的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片段三,我们能看到男女主人公的语言和动作与心理相互交错复杂,玛丝洛娃对爱的单纯热烈和聂赫留朵夫欲望的不可控制充分暴露于此。
在片段四,聂赫留朵夫承认了自己是一个“没有心肝、残忍、卑鄙的人”,但此时的他仍然没有自责自省,而是陷入利己主义的深渊与泥潭之中无法自拔。他依然是一个丑恶无耻的资本主义富家子弟的形象。
探究(二)精神复活
梳理1:法庭旧人再相见,人性觉醒初萌芽
片段一:他眼睛没有离开这第三个被告的脸,想:“这不可能,她怎么会叫柳波芙呢?”……对,这个女人就是她。这会儿他看出了她脸上那种独一无二的神秘特点……(第一部第九章)
片段二:玛丝洛娃听到这里,全身打了个哆嗦,张开嘴巴……身体又哆嗦了一下,甚至跳起来,脸涨得通红,嘴里嘀咕着什么,但被民事执行吏所制止。
(第一部第十章)
片段三:聂赫留朵夫感到仿佛是他被带去受审判。在内心深处,他觉得自己是个坏蛋,没有脸正眼看人,但习惯成自然,他还是大模大样地登上台。
(第一部第十九章)
片段四:他觉得自己好像一只做了坏事的小狗,主人揪住它的颈背,把它的鼻子按在闯祸的地方。那小狗尖声狂叫,四脚抵住地面,身子往后退,想远远离开自己闯祸的地方,并且把它忘掉,但主人铁面无情,不肯罢休。
(第一部第二十二章)
归纳总结
面对玛丝洛娃这张软弱无力却深具道德权威性的脸,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开始产生一系列的转折和剧变,这样的心理的反应不仅是聂赫留朵夫堕落人性向善的开始,也贯穿其人性复活的始末。
在片段四这个形象的比喻中,玛丝洛娃这一软弱的他者竟成了聂赫留朵夫的“主人”。这是因为这张脸出现于一个任何有限的力量所无法企及的道德“高度”,令玛丝洛娃能从这个“高度”注视他,就像揪住一只做了坏事的小狗的颈背,令他无所遁形。
最终,聂赫留朵夫的内心完全臣服于深深的罪疚感,他承认自己闲散、放荡、残忍和自满的生活是多么残酷、卑鄙和恶劣,并愿意悔改。
梳理2:男主复活显性灵,回归自然
片段一:“……我的本分却是做我的良心要求我做的事……我的良心要求我牺牲我的自由来赎我的罪。”(第二部第二十九章)
片段二:所谓刑事法庭这种奇怪的机关,究竟是什么东西?它为什么存在?它从哪儿来的?(第二部第三十章)
片段三:“法院的唯一目标就在于维持社会的现状,为此它才迫害和惩办那些高于一般水平而且有心提高这个水平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政治犯,同时也迫害和惩办那些低于一般水平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犯罪型。”(第二部第三十三章)
片段四:“卡秋莎,我原先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我求你同我结婚。要是你不愿意,现在不愿意,那么,我继续跟着你,你被发送到哪里,我也跟到哪里。”(第一部第五十九章)
归纳总结
当聂赫留朵夫精神开始觉醒那一刻,忏悔、自责的情绪一直萦绕在他心头,而“兽性的我”和“精神的我”一直在内心打架,最终“精神的我”战胜了“兽性的我”,人性开始转变,开始“改邪归正、赎罪”。
其次,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还体现在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怀,将私有土地分配给下层百姓,控诉法庭对冤屈犯人的不公正对待。
最后,当玛丝洛娃被分配到西伯利亚服役,聂赫留朵夫毅然决定去陪她服役并再次求婚;这里的求婚,是对玛丝洛娃的同情和怜悯,是人性复活之后对自我良知的觉察,是一种大爱的流淌。
梳理3:女主复活做自己,圆满结局
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 好像感到满意 ,几乎为此自豪”。
第二次见面:“你……拿我取乐还不算,你还打算在死后的世界里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已经不能再照原先那样忘掉一切 ,浑浑噩噩地生活下去。”
第三次见面:“她完全换成另一个人了。”
归纳总结
聂赫留朵夫多次探望玛丝洛娃,玛丝洛娃一次次地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结婚建议,而且每一次拒绝都引起玛丝洛娃灵魂的颤悸,有力地影响着她精神复活的过程,标志着她在复活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你……拿我取乐还不算,你还打算在死后的世界里用我来拯救你自己”,这是玛丝洛娃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愤怒控诉,说明个体意识的逐渐觉醒,唤醒了她友爱正直的品质。玛丝洛娃努力向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价值,超越传统理性主义的道路走来。这种超越理性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现了新人文主义的精神,也是她灵魂在激烈冲撞后的精神回归。
阅读测试
某班级举办外国文学名著阅读活动,请为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写几句图书推荐语。
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专题总策划:吴 泓 曾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