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先生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需要一种新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脱胎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奋斗史,这种精神根植于黄河、长江的血脉,这种精神升華于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的革命史,这是一种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忠信仰,这是一种镌刻在山河大地、民族记忆中的不朽烙印。
这浩然之气,是新时代我们依旧需要的胆气、豪气、英气、志气、大气,不论是孟子的舍生取义,抑或是鲁迅的民族脊梁,再或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胸怀与精神,我们都称之为民族精神——最终淬炼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塞罕坝精神、航天精神等光辉而伟大的精神。
一个伟大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它有辉煌的历史,更在于它能将自己的民族精神继承发扬,凝练入魂,形成一种时代的风骨,形成一种群体的共鸣。这才是一个民族从伟大走向伟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土壤。这种精神的传承就是一种铸魂工程、树人工程。
有了万千具有民族精神的时代青年,才有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精神就是焦裕禄为了兰考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雷锋同志从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钱学森不惜一切代价毅然回国,实现两弹一星宏伟目标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袁隆平奔波田间地头,只为造福苍生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南仁东以身许国不足道,只为遥望一星河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神舟与北斗团队奋发图强的飞天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我们每个青年学子努力学习,以天下为己任的拼搏精神。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代大潮,浩浩汤汤,时代风云,山雨欲来。今日的繁华盛世,得益于先辈的无悔付出与巨大牺牲。今天的我们当以何种精神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变为现实?我想我们要做心中有家国、眼中有风云的时代青年。
吾辈当怀赤子心,只要我们葆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保持“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挺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脊梁,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秉承“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就一定能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书写新辉煌。
潜心为学志铸魂,砥砺成才勇建功。千帆竞发向星河,当乘长风凌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