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龙
红楼梦诗词·林黛玉·世外仙源·十七回
上元之夜,元妃省亲,命姊妹们各题一匾一诗。林黛玉所题为——
匾曰:世外仙源
诗曰: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写书人只说:“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然即便此“胡乱”之作,亦让贾妃称赏一番,且认为“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作为林黛玉在《红楼梦》中的第一首诗,此“胡乱”之作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以下是我的一些薄见。
话说“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何为“安心”?是存心、早有打算的意思。这是不符合一路走来林黛玉留给我们的印象的。回顾林黛玉的出场,带给读者的是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先是于第二回由贾雨村点出有此一女,后由冷子兴在演说荣国府时交代其家世,即便是其走进贾府,亦只是些“想到”“只见”的内心描写,不着一言,直至贾母问及病恙,方才有林黛玉《红楼梦》第一语。可见林黛玉是一个含蓄内敛之人,那为什么林黛玉要在元妃省亲,大观园盛宴的场合存心施展自己的才华呢?本人认为有此两方面原因:一是林黛玉本年少才高,本就有表现自己的冲动,只可惜进贾府以来一直没有合适的场合与机会;二是薛宝钗的到来让其有了一种潜意识的危机感,故欲“将众人压倒”,此“众人”之中亦包含薛宝钗。
至于“奇才”,意为与众不同的才华。可见在作者和贾妃眼中,林黛玉之才,非闺阁一般之才,这可能与林黛玉的身世和成长有关。第二回中提到林如海“今只有嫡妻贾氏,生的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她聪明清秀,便也欲使她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故而聘贾雨村为西宾。甚至在嫡妻贾氏故去之后,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读书,又将贾雨村留了下来。这“假充养子”,再配上林如海的“探花”门第,让林黛玉的蒙学和修为既有家学渊源的根基,也兼具男儿纵横天下之志,绝非林黛玉在贾母面前自言认得几个字的水平。故林黛玉之才为“奇才”。
然贾妃只命一人一匾一咏,身为“外姓人”的林黛玉,即便有再高的才情,再强的心气,在当时也只能“不好违谕多作”,只得“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
说“应景”,实际上是应贾妃省亲之景。这种题材在历朝历代已不鲜见,被人们称之为“应制诗”,无非是一些歌功颂德的话语,然而林黛玉却把它写出了别样的味道。
先看“世外仙源”之匾,在呼应场景方面,赞叹了大观园精美绝伦、人间罕有的恢宏气象,但更深处却呼应了红楼梦里的世外仙苑——太虚幻境,与“一个是阆苑仙葩”和“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两句遥相呼应。再则,世外仙源,让我们联想到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而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所描述的世外桃源正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这些又何尝不是林黛玉本人的性情体现和内心理想。就这样,林黛玉硬生生地把一首应制诗,写成了颂圣诗,写成了抒怀诗。由此看来,林黛玉的“胡乱”之作,并非漫不经心。
首联即不同于众人,采用设问起笔,不似吟咏,倒如对谈,给人一种警醒奇绝之感。答句“仙境别红尘”,又用对比,强调了大观园的不同凡响,照应了标题主旨。在程乙本中有“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的版本。其中“宸”,本义为屋檐,帝王居住的地方,在此代指“贾妃”。“悦豫”是一个同义合成词,“豫”本就是心情愉快的意思,古文中常有“上不豫”之句,就是皇帝不高兴、不舒服的意思。如果采用“宸游”版本,而不采用“名园”,虽主题上更契合贾妃省亲的背景,但与颔联之“山川”联系不及,且与林黛玉之性情格格不入,也就显不出林黛玉之“与众不同”了。就如《红楼梦诗词选注》所言:“虽然都是奉命作诗,但每篇总还程度不同地表现了每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身份地位。”
颔联含蓄内敛,“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一句,可以理解为因为贾妃的威仪,让园中的景色显得清新。其中一个“借”字耐人寻味,大观园借贾妃的到来而显得清新,林黛玉不言贾妃,而以“山川”代称,暗用唐代张说“得江山助”之典故,而“江山”又可代指朝廷,是否隐晦地表达了贾家是凭借贾元春的入宫而更加显贵。假设这种理解成立,那么贾家也将随着贾元春的故去而败落,也就照应了秦可卿“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偈言。
颈联用典,却不露痕迹,不事雕琢。前一句写大观园大开筵宴、命制赋诗的场景,后一句赞贾妃娇媚、风姿绰约的威仪。前一句借晋代石崇金谷园典故,据载晋代富豪石崇建别庐于金谷涧,曾宴请宾客于园中,命赋诗,不成者,罚酒三斗。唐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也有“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的句子。林黛玉借此“金谷”典故,言简义丰地写出了眼前花团锦簇、奢华隆重的场面。后一句借汉白玉堂典故,据《三辅黄图》载:“未央宫有殿阁三十二,淑芳、玉堂在其中。”后来“白玉堂”便有嫔妃所居之处的意思,也指皇帝嫔妃,诗中指贾妃。林黛玉借此“玉堂”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贾妃的身份尊贵。“融”“媚”二字以拟人手法来表现筵宴的丰盛和贾妃的娇媚,表现了大观园的盛景,营造了美景乐事的雅境,因而契合了《世外仙源》的主旨。
尾联更显浅白通俗,却蕴藉深沉。字面的解读是:多么幸运啊!得到如此大的恩宠,车水马龙,来往不绝。此种解读照应了小说前文的描写,表达的是林黛玉内心的自豪,但总感觉与我们心中的林黛玉格格不入,毕竟作为此刻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且敏感多愁的林黛玉不可能不产生一种酸楚的感觉。若参照曹雪芹草蛇灰线的结构布局,此联可否理解为暗示贾府衰败的又一隐晦表达呢?毕竟此种表达是不适宜贾家其他姐妹的,更不适宜八面玲珑的薛宝钗。所以,更深沉地解读这首诗,这首诗出自林黛玉之手,更能显示出她“世外仙姝”与众不同、孤傲出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