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海英
一、单项选择题
1.(2023·全国专题练)沙洲氤氲、河湖纵横、候鸟齐飞、苇荡摇曳……走进湿地、亲近大自然已成为许多人热衷的生活方式,湿地公园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湿地公园主要以原生态的自然湿地景观吸引游客,同时融合了钓鱼、农植、露营、游船、骑行等多种休闲体验活动。可见,湿地公园()
①主动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满足了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②是城市生态建设的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东西;③与城市生活形成有机整体,提升了湿地旅游的综合价值;④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促进了生态旅游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山东模拟)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讲的是要不断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向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由此可见,推动产业振兴要()
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因地利用乡土优势资源;②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牢牢牵住产业振兴这一“牛鼻子”;③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把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有机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北京模拟)2023年3月9日新华社报道,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袁之良团队研究取得新突破,首创出量子密钥分发开放式新架构,采用光频梳技术,第一次成功实现615公里光纤量子通信。该架构在确保量子通信安全性的同时,能大幅降低系统建设成本,为我国建设多节点广域量子网络奠定基础。这体现了()
①创新性思维能够把观念的存在转变为现实的存在;②理论创新上的社会实践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③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④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安徽月考)从“蛟龙”潜海,“双龙探极”,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白鹤滩水电站顺利投产,“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机组全面建成投运并实现“走出去”,到C919适航取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国重器亮点纷呈。我们要一茬接着一茬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奋勇攀登世界科技巅峰,努力实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更多重大突破。这些科技成就的突破表明()
①从量变到质变,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总趋势;②在实现制造强国过程中量变比质变更重要;③重视量的积累能为实现制造强国创造条件;④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广东期末)戴上VR眼镜,尽享360 度环幕全景电影;进入VR展馆,沉浸式漫游古老建筑……从工业生产、文化旅游到教育科普、演艺娱乐,近年来,虚拟现实产业加速发展,融入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但也仍存在不少风险挑战,如基础元器件、开发工具不足,需求分析不充分、不到位等。上述材料表明()
①虚拟现实产业体现了产业发展新动态,具有生命力;②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具有不确定性;④虚拟现实产业必在新旧事物的融合贯通中实现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福建模拟)“鼠鼠文学”作为一种网络新梗,是一种清醒的痛苦文学。这种文学是一种调侃和自嘲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全面剖析自己的过程,直面自己的缺点,直面对自己的不满,去接纳,去改正,去学会共存,去实现个体的成长。“鼠鼠文学”的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辩证否定观是实现个人自我发展的根本动力;③事物的发展就是通过矛盾的斗争性来实现的;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改编)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三年来,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2月,112项试点任务已全部实施,累计形成30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44项已在全省复制推广,40项获国家部委认可并推广,5项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推广,1项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这启示我们()
①矛盾的特殊性总是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②辩证的否定推动制度创新成果的不断形成;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④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改编)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材料表明,调查研究应()
①抓住重点,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精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③从客观存在的问题出发,旨在实现调查研究方法改进;④聚焦矛盾主要方面,牢记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9.(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2月,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爆全网。它能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进行自然语言对话,跟人类聊天时遇到敏感问题会“打太极”,还能替打工人生成颇具幽默感的辞职信。可以说,ChatGPT打开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商业化落地且成为消费端爆棚的大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也面临一些伦理挑战:ChatGPT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生成错误信息的能力远超人类;它还会被人类不当使用,比如学生拿它写作业,黑客拿它写代码用于网络攻击,诈骗犯拿它开设“杀猪盘”等。面对ChatGPT 这个新晋AI网红,我们应清醒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以优补劣,推进我国AI技术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ChatGPT的发展。
10.(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该法把握黄河流域特点,紧紧抓住黄河保护主要矛盾问题,充分总结黄河保护工作经验,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全面推进国家“江河战略”法治化的标志性立法。该法特点突出,亮点纷呈:
一是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坚持以水为核心、河为纽带、流域为基础,全方位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针对黄河流域各种特殊问题,对特定区域、特定问题规定特别制度措施。
三是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流域一盘棋,妥善处理多元诉求,平衡好各方利益,统筹谋划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把握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增强黄河保护法律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做好与有关法律的衔接,注重发挥法律合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黄河保护法是怎样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的。
(参考答案见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