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热点综述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时事热点 [1]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技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现代化都要经过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带来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生活水平改善。然而历史证明,中国走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子行不通,照抄照搬别国工业化发展的模式也“水土不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如下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探索道路: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典型题例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原因。
提示: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中西方现代化都要经过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带来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生活水平改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借鉴西方现代化的有益经验。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既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走自己的道路,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提示:示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其所蕴含的智慧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治国理政的科学智慧,丰富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文化源泉,进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时事热点 [2]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作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近年来,H市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打造以党建“红色大脑”为核心的智治系统,形成“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一键调全局”的全新智慧治理格局,推动一些小区建起“红色物业”“红色管家”,引导部分街巷设立“党员巷长”;建成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平台等多个平台,为应对市域重大风险、稳定信息研判、解决社会治理难题等提供技术支持;推出“一村(居)一警”“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变被动治理为主动治理;形成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一核多元、共建共治”模式,针对治理薄弱的村(社区)、产业园区、重点项目等,推动基层自治构建不同模式。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H市各项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截至2023年4月,全市已排查各类风险隐患3961个,化解矛盾纠纷588起,办理民生实事3883件。
典型题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H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
提示: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H市坚持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建引领,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效能。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H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主体的作用,提升了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与实践能力。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H市创新基层法治方式,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了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