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新
在中国,杏花总是以一种美好的形象出现在故事和传说之中,久而久之,它便成为了美德的象征,带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孔子曾在杏坛讲学,开创平民教育,四方弟子云集,杏坛也成为孔子教育精神的象征。相传,名医董奉为他人治病,仅以杏树作为报酬,时间久了,万株杏树遂形成漫山遍野的杏林,后世人们便常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此外,杏花还常与科举考试联系在一起。古时,乡试在农历八月举行,考中则称“折桂”;会试在农历三月举行,考中则称“探杏”,这便是“桂林杏苑”一词的由来。除了“桂林杏苑”,人们也常用“杏林春燕”来祝福考生。在古代,殿试之期恰逢杏花盛开之时,杏花也因此被称为“状元及第花”。同时,殿试得中者还会接受皇帝的赐宴,“宴”和“燕”同音,燕子又是报春的吉祥之鸟,所以用“杏林春燕”这个词,来表达对考生的祝愿和期盼。
祝愿每一个努力求学的人,终将探杏折桂、及第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