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增胜
新闻聚焦
日前,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发布的一条微博,引发社会持续关注。
在一场博士生推免面试中,她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假设时间来到10年后,你已经成为一名PI(即独立带领一个实验室的博导),你拥有所需要的所有资源(优秀的科研团队、充足的经费、完善的实验设备、大把的时间),那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换一种说法,这一辈子有什么科学问题或者技术难题,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觉得今生无憾了?”“20多位同学,却没有一位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总期待着有一两位同学能脑洞大开地讲讲——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科学研究对象,真的就没有让人发自内心想钻研的吗?”
颜宁表示:科学就是把各种问题找到答案,所以最重要的其实是提出问题。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官微”)
多维解读
1.提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科研创新要学会“提出问题”
科学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颜宁这样说。当我们的科研人员以及后备军,善于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并蔚然成风,就会给科研工作增加无穷的可能性,会放大科学的光芒,一个个“国之大者”才能一一落地。人为什么要去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科学为何要不断求索?因为未知太多。愿年轻人谈起学术理想时,能多一些理直气壮,少一些瞻前顾后。守好这份“脑洞大开”,才能不断叩开真理之门,顿觉“眼前一亮”。
2.科研工作者应由衷热爱科学研究,满怀为人类造福的热情,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其实,“颜宁之问”真正问的并非是学生最想探索什么科学问题,而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初心和使命感。何为真正的优秀?是指超高的分数、漂亮的绩点还是指对于科学研究的由衷热爱、为人类造福的无穷热情?人生的梦想并非一种目的或者终点,而是在实现自身价值、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中。科研工作者应该努力培养热爱科研的高尚情怀,坚守初心,不忘使命,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3.呵护好奇心,激发想象力,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想象力和好奇心是驱动科研的最大动力。“颜宁之问”细说起来也不复杂:态度上是“好奇心”之问,能力上是“想象力”之问。想象力不会凭空产生,需要精心培育。就人才培养机制而言,教育不能只是传递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激发、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凝聚他们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动力。
时评优选
年轻人的想象力从不会“毫无意义”
田闻之
最近,颜宁教授在微博上讲述了一段自己参加博士生推免面试时的经历。当她提问,假设你拥有所需要的所有资源,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这一辈子有什么科学问题或者技术难题,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觉得今生无憾了?结果20多位同学近一半表示没有想过,没有一个人的回答让她眼前一亮。
颜宁的发问,迅速激起舆论共鸣。这一话题很有冲突性,但也不必过度解读。正如有人指出,正在面试的学生处于弱势,出于紧张心理,面对“非典型”问题,保守一点也在情理之中;其次,既然是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颜宁不觉得“眼前一亮”,考生的回答未必就都乏善可陈;最后,科研讲究行胜于言,更重要的问题,不是能不能一时“答好”,而是愿不愿一直“做好”。跳出面试语境来看,这对以学术为志业的年轻人,对一个越来越呼唤创新的社会,倒不啻为一次很有价值的思考或提醒。
科学研究,需要探索未知。很多时候无用之学的纯粹,才是最值得被珍视的精神内核。特别是基础研究的突破点,正是科学家探究奥秘的好奇心。回溯科学史,很多重大理论特别是原始创新,就来源于突破常规的灵光乍现。“吊灯为什么左右摇晃”,伽利略不断思考,提出了单摆等时定律;“世界地图为什么是这样的”,魏格纳大胆想象,萌生了大陆漂移说的想法……试问,若上述这些问题单独拎出来看,有多少人觉得“有意义”?然而,它们的出现却极大促进了科学向前,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不给自己设限制条件,善于观察思考,就会发现时时处处都有好问题,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没有什么想法是“毫无意义”的——投身科研领域的“苗子”必须要有这样的自信。在这个问题上,社会也需要加倍呵护、给予支持,切实提供支持试错的环境、鼓励探索的氛围,科研人员才能心无旁骛地投身科学世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应当放下迅速“摘果”的急躁,给科研人员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给予他们“无意义”探索的底气。
“科学家应该经常坐在苹果树下‘胡思乱想。”面对世界,我们依然有太多未知,从不确定到确定,从不明朗到明朗,从来都不会是坦途。但总有些人也总得有些人,锚定目标,心存热爱,自由探索,去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和他们遥遥相伴,与他们一路同行,我们将走向更远的星辰大海。
(摘编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实战考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①2018年,《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的是中国科学院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创造了自然界不存在的全新生命。有意思的是,这最初源于覃重军5年前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猜想,尽管当时很多人觉得他就是在异想天开,但如今这个“异想天开”却成为了现实。
②医学领域的罕见病克鲁宗综合征,简单而言是颅缝早闭导致头骨被套上“紧箍咒”,影响大脑发育。在现代医学技术的支持下,在婴幼儿时期发现克鲁宗综合征,有望通过手术治疗,而这一手术思路对人们而言是疯狂的:需要将患病儿童的颅骨重塑,“把脑壳拆下来,掰弯再装回去”。这样的想象付诸实践是能够服务人类社会的。
“疯狂”的猜想、“异想天开”“疯狂的思路”变成或有望变成现实,这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这两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