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女生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8年考研均失败的经历。2015年,她第一次以应届生身份考研,一路奋战到现在30岁,仍未“上岸”。在她晒出的图片里,为考研所做的密密麻麻的笔记,铺满了整个地板,字迹工整,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有网友质疑她“可能就不是考研的料子”,因為即便是第8次考,她的英语和政治考分也有些“低得离谱”;有人建议她“及时止损”;当然,也有人认为,“没必要嘲笑,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考研人数为457万人,2023年将突破500万。在这庞大的考研群体中,有很多人注定要面临失败的结果。考研压力大、“上岸”难的声音,在社交媒体上并不少见,考研8次失败只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而已。
将自己的考研故事和心得体会发在社交平台上,既是个人的正当权利,也没有妨碍成功者享受胜利的喜悦。对其他考研失败者来说,这还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抱团取暖”;对于想考研的人来说,或许还有一定参考意义。
当事女生说,分享的本意是想和过去告别,已经收拾好心情准备重新出发,能坦然面对批评与质疑。这种历经坎坷仍满怀希望再出发的人生态度,和接纳包容不同声音的理性,值得一些人在网上发言前认真听听、想想、学学。
素材解读
8年考研均失败,一般人早已心灰意冷,而这名女生不仅敢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失败的经历,而且还准备告别过去,重新报考,她这份笑对人生失败的勇气,让人肃然起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只要能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微笑面对失败,成功定指日可待。
适用话题
学习之道、笑对失败、保持理性、追逐梦想、学会理解……
运用范例
一名女生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8年考研失败的经历,借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是她个人的正当权利,无可厚非。有些人在网络上冷嘲热讽,口出粗言,往一颗受伤的心上撒盐,实在不应该。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落榜是一种正常现象。面对别人的失意,我们不是更应有同理心,对别人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