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明月暗蕴意诗词

2023-04-29 00:44:03李嘉璐
《学习方法报》语文高考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诗词诗人文章

李嘉璐

写优选范文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叹惋年岁的流逝是贯古至今的常态,似是岁月难留消逝无影。我却道,人间难留去无迹,唐风宋韵诗间存。诗词裹挟着清风,与明月相伴,摇着乌篷船,唱着巴蜀歌,流经更迭的朝代,古老的岁月,犹葆古之精华,存今之风貌。孟子言,所过者化,所存者神。诗词,便是贯古穿今,葆有中华文化之精髓而留存时光的存在,称其构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也尚不为过。诗属奇数之美,词属偶数之美,前者成双成对,对仗工整,后者参差多态,无论是开合畅达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亦或欲说还休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予情于草木,寓理于万物。一诗一词,共同缔结成中华文化的璀璨瑰丽。

诗词如画,寥寥数笔,只言片字,胜似万语。春暖江畔,游春之乐,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好比一幅草青柳绿的江南春景图;故人相辞,离别愁绪,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诉尽旧友三日难叙尽之情思;年老神衰,壮志未酬,一句“铁马冰河入梦来”,道出一生难了于心的憾意;身处异乡,心系桑梓,一句“寒梅著花未”,胜过一封诉说思念的千言家书。诗词的字句,短而精。这得益于古人的巧思,反复的推敲,将所闻所见,所听所感,连并着清风明月、草木花鸟,一同囊括于诗词的字句之间。由此,诗词可谓取山川之精华,诵岁月之流歌,韵律优美、朗朗上口,形体短小意蕴深邃,因此而流传千古,经久不绝。

诗词如酒,千古江山,百年悲欢,酿成醇酒,待君品味。诗词,是独属中华民族的浪漫。一花一木,一湖一舟,在诗人笔下,也便成了传情达意的媒介。观花,想到花谢零落,便有了“林花谢了春红”的感慨;赏月,思及远方故乡,便有了“月是故乡明”的叹惋;雁过,正值出征边塞,便有了“归雁入胡天”的郁情。人生无常,境况不同,感思迥异。同遇春风,浪荡不羁时有“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的柔靡绮丽,落魄无助时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唏嘘喟叹。前时不知人生苦滋味,后时欲解脱而不得。诗词如浓茶,须慢品细鉴,才能品出诗词所描绘的风花雪月间诗人难言而深切的思绪。

诗词如卷,生死之念,壮士之志,万物之理,皆在诗间。山水花木,生死别离,悟得哲思,尽数写于诗词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对世人勤俭节约的劝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对眼前失意的慰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对挫折的不羁态度。这既是诗人对自身的劝勉,亦是对后世的勉励与期许。多少人生哲理,诗人以一生去参悟,蕴含于诗句间以勉后世。也正因诗句间的理,中华诗词经久不绝,常用常新。

诗词,带领我们品悟春花秋月,识得人间百态,拥有面对逆境的豁达,面对生死的坦然。品读诗词之意趣,不止在景,不止于情。常言道,读一首记一句亦为收获,诵千言默百篇不是尽头。故生活琐碎繁杂,且吟诗词煮新茶。予生活诗意,品百态人生,悟中华之美。

【點评】

本文紧扣材料,基于自身的阅读体验,用诗意化的文字解读中国古典诗词,深入解读诗词的意蕴内涵。文章长短句结合,语言灵动,感染力强,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

文章整体结构合理,思路清晰。首段即以诗词为引,通过饱含诗味的文字、恰当而独具个性色彩的譬喻,呈现出中华传统诗词的文化魅力。中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表情达意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此篇文章能够于繁杂之中巧取一面,从景情相衬的角度,既能通过正向衬托的方式解析意象,体察古人的细腻情愁;又能借李煜前后期诗词境界的区别,从反向衬托的角度道出诗词情味的高下。整体阐释全面,说服力强。文章结尾与开头呼应,情感得到升华,全篇结构圆合,情味悠长。

常言道:“读书的厚度就是文章的深度。”这一论断在本篇文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猜你喜欢
诗词诗人文章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诗人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诗词之页
中国诗歌(2015年1期)2015-06-26 11: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