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古语云:“欲速则不达。”兵家言:“兵贵神速。”快与慢,孰是孰非,应做辩证的考量。慢有慢的长处,慢工出细活,慢工出巧匠,讲究的是精致;慢可以生产出经得起检验的高品质产品。快有快的优点,快刀斩乱麻,快马加鞭,追求的是效率;只有快,才能节约时间,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果。但是,快与慢,又各有其短。老牛拉破车,龟步迟迟,这样的“慢”实在有悖“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囫囵吞枣,贪多嚼不烂,这样的“快”却也贻害无穷。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全在于具体需要。
当快则快,快是为了效益的提高。只有反应敏捷、决策果断、处事迅速,才能抢占先机,获得成功的青睐。大到国家建设,只有快,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加速发展。如改革开放初期广为人知的“深圳速度”,“三天一层楼”。短短几年间,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就摇身一变而成为引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小至一场战斗,只有抢占先机,才能克敌制胜。如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日驰两百里,让对方失去先机,而使我方得以突出重围,走向胜利。快则胜,慢则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取得更好的效益,我们应该“更快、更高、更强”,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速度的提升。
当慢则慢,慢彰显出为民办事的温度。在高铁快速普及的时代,“小慢慢”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依旧欢快地穿行在部分偏远地区和山区。它是这些地方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桥梁,承载着沿线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地人的“心头爱”。如果说一日千里的高铁体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慢慢”传递的则是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慢也是为了保证质量。托·德雷克斯说:“缓慢就是稳妥。”培根说:“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理智地“比慢”,是为了万无一失、马到成功;盲目地求快,则易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因此,很多时候,强调急事慢行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反复调查、深入论证的科学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若非为赶工程、超进度,或许施工方会有较多时间去考虑质量问题和安全监管,而非近乎麻木地放纵事故隐患的存在;如果能让施工节拍慢一些,抽出必要的时间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防范教育,掌握一些应急措施,是完全有可能将事故损害降至最低的。由此可见,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盲目比“快”,一窝蜂地大赶快上,必将犯下严重错误,甚至出现重大生命安全事故。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快与慢,各有其优劣。辩证地看待快与慢,正确地处理快与慢的关系,灵活地调控快与慢的节奏,关乎成败,关乎大局,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评析
文章行文大气磅礴,结构清晰明朗,对照式结构有理有据地写了“快与慢”在于“具体需要”。当快则快、当慢则慢的观点深入人心,并且恰到好处地引用名人名言,使得文章干脆利落,一语中的。结尾轻点“科学发展观”,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