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佳作精评1
以故事为画笔,绘盛世之宏图
一考生
故事,顾名思义,便是前人旧事。好的故事,总是充满正能量,它能够激励世人,振奋精神,积聚能量,共绘不负前人、引领后人的盛世宏图。(开门见山,阐述“故事”的含义和“好的故事”的意义,揭示文章主旨。)
好的故事,并非人物、情节、主题简单的三元组合,而是以其深长意味与深刻哲理启人心智、促人向上。观乎古,那些浪漫神奇的神话传说、亦真亦幻的民间故事、文人墨客的趣话逸事……与中华文化水乳交融,于代代传承中生生不息;察于今,那普通百姓演绎的柴米油盐、每天都在上演的鲜活故事、体现正义和力量的当代传奇……与盛世华章相得益彰,于华夏大地上绘出一幅幅崭新画卷……好的故事,总会蕴含着一股磅礴伟力,让我们有一种共绘盛世宏图的底气与自信。(紧承上文,陈述“好的故事”的内容和意义,强化观点。)
好的故事,在孩童心底播下一颗颗种子,孕育着一个华盖参天的未来。(分论点一:好的故事可以助孩童成长。)
从在水一方的蒹葭伊人到诗词大家的风雅韵事,从黄香温席到王戎不取道旁李,从书生苦读破茧成蝶到帝王将相之事迹……牙牙学语时的我们就对这些故事耳熟能详。耳濡目染,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心田,播下一颗颗设计未来的种子。再大些,我们悲悯窦娥的冤,感奋岳飞的忠,生发共鸣,学会共情。当然,故事的力量远不止于此。一则好的故事还能给我们以触动与启迪,或许就在某个不为人知的瞬间,将我们的人生轨迹改变甚至扭转,悄然孕育着未来的华盖参天。(列举事例,阐述好的故事能给成长中的人们触动与启迪。)
好的故事,激励人心,催人进取,引领青年踔厉奋发,形成时代风尚。(分论点二:好的故事可以促青年进取。)
每一则好的故事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让青年人拥有时代楷模、人生坐标:钱七虎为国铸盾一甲子,感动中国;程开甲深入罗布泊数十载,艰苦奋斗;钟扬探界无止息,翻山越岭;邓清明恪守人生信条,哪怕多次和宇宙星辰擦肩而过,仍然坚守岗位……感受英雄故事,你我无不深受启迪与激励,立志向榜样看齐,踔厉奋发,成就更好的自己。有了青年微光的汇聚,好的风尚方能传扬万里,社会也因好的故事的洗礼而愈发气爽风清。(列举典型事例,论证好的故事对于引领青年成长、优化社会风气的意义。)
一个个好的故事,将会交相辉映,共同展现出中国的大国风采与风范。(分论点三:好的故事将展现出大国风采。)
放眼全球,中国故事一直被传诵,被盛赞。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一带一路”拥有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进博会和世博会上的中国发声,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一个个中国故事,让伟大祖国宏图大展,一步步走向世界中央。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青年正与祖国一道,不懈行进!(列举典型事例,论证好的故事助力中国树立形象,走向世界,赢得未来。)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吾辈青年当共同携手,不负青春韶华,勇担时代使命和责任,借中国故事的磅礴伟力,用青年人的浩然之气,绘盛世宏图!(点题,呼应开头,总结全文,重申主题。)
(2023年新课标Ⅰ卷作文)
技法揭秘
本文最大的亮点便是条分缕析,由个人到国家再到世界,逐层推进,证明了好的故事对于促进个人成长、弘扬时代风尚、引领世界潮流的重大意义。文章在逐一论证各个分论点时,论据充分而典型,详略有致,尤其是在陈述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故事时,不厌其详,如数家珍,展现了作者的国学功底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也使文章充满文化气息。
佳作精评2
关上门,请打开窗
一考生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很多年轻人对戴耳机情有独钟。戴上耳机,便听不见外界的嘈杂,便可以自我沉淀,放松“卷”累了的身心。好比是回家之后把卧室的门一关,把自我与整个世界分隔开,独享悠然。但关门的同时,请把窗打开。 (文章开篇以“戴耳机”比喻拥有独立的空间,以“关门”“开窗”比喻既要有独立空间又不能与世隔绝,使文章观点充满思辨色彩。)
“闭目塞听”,在过去的语境下是贬义词,但如今却已成为年轻人面对社会压力的重要应对方式,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时代的变化。信息爆炸、知识碎片化,这些标签所构成的现代社会如同一个巨大的搜索引擎,你可以在其中获得有益的信息,但更多冗杂的声音会使你忘记自己需要的东西,忘记自己最初的信念,变得疲惫、迷茫甚至颓废。在这样的环境中,对自己的认知抱有信心的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忧虑的人,希望放松,希望摆脱恶性竞争。他们堵住耳朵,遮住眼睛,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享受自己的生活,这无可厚非甚至是值得肯定的。这是对自我的尊重,是对自我的热爱。(这一段联系社会现象和时代背景,阐述青年人拥有独立的空间的必要性——摒弃冗杂的声音,求得内心的宁静。这一段是文章的主体论述段,强调了拥有独立空间的意义。)
耳机虽好,但不能一直都戴着。关门虽然清净,但请记得适时开窗。开窗能让你保持清醒,能让你清风拂面,能让你看得见地平线上的风景……戴耳机时间长了不摘下来,就可能对外界产生疏离,就像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无法对新生事物有正确的理解;也可能像安徒生《蜗牛和玫瑰树》中的蜗牛,无知而傲慢,自以为聪明,实则不停地倒退逆行。戴上耳机不摘下、闭门而不开窗户者无法了解外面的世界,最终只能在蜗居中自困而亡——亡于污浊逼仄的自我空间,亡于迟钝而病态的心灵。(这一段从辩证的角度阐述如果一直自闭于狭窄的圈子里闭目塞听,只能使我们与外界隔绝,与时代疏离,所以当我们关上门之后,必须打开窗。作者援引名著中的经典案例加以论证,具有说服力。)
相反,那些对世界有正确认知的人会对所处的环境进行检测与过滤,能在个体与环境的矛盾中寻找统一。他们将世俗的纷扰隔绝于门外,又开窗迎来美好的风景、有益的思想、宽广的世界,以获得精神的充盈和内心的满足。两种抉择,两种认知,两种结局,我想在智者的心中,高下已判。(这一段对以上两层的论述作总结,强调“关门与开窗”以及“能在个体与环境的矛盾中寻找统一”的意义。)
面对一些时代的通病,年轻人可戴上耳机在自我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答案。但切记,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要让自己落入封闭与虚妄之中。关门,但请同时开窗。(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呼应标题,重申观点,首尾圆合。)
(2023年新课标Ⅱ卷作文)
技法揭秘
本文结构上采用“起承转合”的形式,先由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导入论题;接着紧承上文,阐述拥有独立空间对于青年成长的意义;再从反面论证“关门”的同时需要“开窗”的道理,使论述具有思辨性;最后总结全文,重申开头陈述的观点。从总体上看,本文观点鲜明,用例经典,表述精当,论述辩证,说理严密。尤其是辩证思维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