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热点综述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着眼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出“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
2023年,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坚定信心决心,加力加劲实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时事热点 [1] 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5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40%,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不断激发各产业、各领域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可及性有助于解决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问题,各类数字金融产品便利了小微企业、脱贫农户、返乡农民工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淘宝村和淘宝镇网店年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在农村地区创造了800多万个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收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实现生产效率和节能减排“双提升”的过程中,实现各种资源要素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融通和共享,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全天候跨空间的平台经济便利了商品与服务的出口与进口,使得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模式。
典型题例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是如何契合新发展理念的。
提示:①数字经济的发展激发各产业、各领域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有利于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契合了创新发展理念。②数字技术打破空间限制,引导各类要素在城乡区域之间充分流动,契合了协调发展理念。③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契合了共享发展理念。④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减少资源消耗,提升了生产效率,契合了绿色发展理念。⑤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平台经济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有利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契合了开放发展理念。
时事热点 [2]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2023年3月5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需求侧改革就是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围绕扩大国内总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制度改革。核心内容就是抑制不利需求,鼓励有利需求。“十四五”时期将全面促进消费,推进供给侧改革,在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板块发力。加大农村基建、绿色基建、其他配套建设等新型基建,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等。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减轻支出负担;实施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新能源汽车等政策,结构性地鼓励重点商品消费;财政补贴、减税,鼓励消费金融创新,规范发展消费信贷;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需求侧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丰富消费供给、夯实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从而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畅通,实现消费引领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提升。
典型题例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需求侧改革是如何通过扩大内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提示:①用供给创造需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供给,加强配套建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②用需求牵引供给,完善分配制度,优化消费结构,改善消费环境,加大财税金融支持。③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畅通,使供给与需求在更高水平实现动态平衡。
时事热点 [3] 做强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突出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目前,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以产业链技术评估为基础,全面梳理产业链短板、提前布局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实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充分运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逐步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要改革现有科技体系,提高企业科研决策话语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金介用”深度合作、开放共享的创新体系,真正释放科研人员活力。要通过拆除阻碍产业化的“弹簧门”“篱笆墙”,逐步降低科技型企业各项税费和成本,持续完善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同时,建立基于“创新资源”合作的跨区域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券”的跨区域通用通兑,调动各类主体的创新积极性。
典型题例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作用。
提示:①有利于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②有利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发展新动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③有利于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④有利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推动制造强国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优化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