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伟德
这个暑假,梅少菁和10多名同伴带着婚纱、西装、秀禾服,从湖北武汉辗转来到贵州省丹寨县,开始了今年的“圆梦计划”。一到暑期,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圆梦计划”的十余支小分队便分散到全国各地,为老人送上迟到的婚纱照,这个活动已坚持了近10年。无独有偶,为村民拍全家福,是贵州师范大学“1家1”团队延续了11年的传统。一届又一届队员接力,见证了山乡和人们的变化。
在广大农村,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名字叫作留守老人。民政部排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留守在农村的老人数量达到了1600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12%左右。这些留守老人,绝大多数处于独居和空巢状态,长期与孤单寂寞为伴,精神亟待得到关怀和慰藉。
相比于物质上的贫困,精神空虚的留守之痛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课题。在孩子们不能“常回家看看”,子女的陪伴变得稀缺而珍贵的情况下,公共关怀就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包括文化下乡、结对帮扶、定期慰问等活动的开展,让绝大多数留守老人得到了有效的关怀与呵护。不过,随着这些慰问活动的开展逐步走向深入,如何避免活动变得形式化和程式化,如何进一步使活动贴近实际、贴近需求和贴近现实的精神关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给山区老人拍照片呈现出一种更精细的精神关爱,值得鼓励和推广。
大学生给山区老人拍照片能够较好地体现对留守老人的关怀,而且在形式上能够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一方面,大学生为老人照相的过程能够让两代人实现更多交流,这会给老人们带来更新鲜的体验。此外,在拍婚纱照、艺术照时,通过妆发、造型和道具的衬托,可以让老人看到另一个自己。虽然对于经常照相的年轻人来说这无足轻重,但对于鲜有过照相经历的老人,却能带来较为持久的精神愉悦。
另一方面,相片作为一种图像式的记载,既是对某一瞬间场景的定格,也是对整个过程的呈现,可供留守老人在闲暇之余端详,在回味与追忆中去重温那温暖的一刻。这也能够或多或少地丰富他们略显枯燥的精神生活。
对那些几乎没有照片或者只有老照片的留守老人来说,在波澜不惊的生活中,能够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也为他们了却了心中的遗憾。一些留守老人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对社会新奇事物产生更多兴趣,并对自己的集体有了更多感情。因此,这些照片也就释放出在拍照之外更多的精神意义。大学生给山区老人拍照片也给如何做好留守老人的精神关怀活动带来了更多启示。
给予别人爱者,也会收获爱的回馈,感受到爱的真谛。由此表明,精神慰藉也好,人文关怀也罢,用心用情才能真正走进老人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感受到真诚而温暖的爱意。以爱为基础,才能实现更多情感的交流、灵魂的碰撞,进而迸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芒。
(摘编自2023年08月16日《北京青年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