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考生
孤独之于人是一种无法避免的情感体验。当远离家人独在异乡时,我们会体会到孤独;当遭遇挫折一时无法排遣时,我们会体会到孤独;当春意阑珊叶残花败时,我们也会或多或少地感到孤独。可是,今天我想谈论的孤独是一种超越了现实生活成为一种独特审美体验的“大孤独”。
这种孤独可能源自于性格取向的独立不群。就像那李白,他天生不可一世的傲骨,“视君王为同类,视同类为僚属”。“贵妃研墨,力士脱靴”只是常规操作,还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非常之举。管你什么“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才能,敢如此恃才傲物,我就不用你。于是,当权者按照自己的生存逻辑把李白赶出了朝廷,美其名曰“赐金放还”。傲然不屈的李白并没有低头,他品味着性格赐予他的这份孤独,他不仅要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还要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写出上述震烁古今的诗句的李白因为独特的性格在孤独的沃土上开出芬芳之花。类似的花还有明代的徐渭,还有清代的曹雪芹。
这种孤独可能源自于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谁能想到这躲在墙角独自开放的几枝梅花竟然是声名远播、权倾一时的王安石的写照。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这些都是主政一方时王安石亲自实践过的,也是大有成效的。可是他低估了仁人君子们的固执,更低估了追名逐利的小人们的下作。尽管王荆公不在意生活品质,也不在意浮名虚利,但他终究被自己的“执拗”和小人的下作打败了。梦寐以求的“富国强兵”没有到来,“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封建政治逻辑依然在延续。以“墙角梅花”自况的王安石因为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在孤独的沃土上开出芬芳之花。类似的花还有南宋的辛弃疾,还有清代的左宗棠。
这种孤独可能源自于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他是无私的春蚕,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告别亲人,从此隐姓埋名,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不知有多少次,他在洒满月光的戈壁上凝望自己的故乡,可对亲人的思念转而融入了伏案灯下的苦研。也不知有多少次,他在烈日炽烤的沙丘上畅想学术的殿堂,成为了引领后辈的模范。我曾有机会看到一张他的照片,打着补丁的衣裳搭配着一双破旧的黑色条绒布鞋,看上去连一个普通的农民都不如。他就是邓稼先,因为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他选择远离家人的孤独,选择远离学术声誉的孤独,甚至不自觉中选择了和世俗常情格格不入的孤独,而他的孤独也最终换来了震撼世界的蘑菇云。类似的孤独还有为新中国鞠躬尽瘁的周恩来,还有大半生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
“大孤独”者之可贵源于对高贵品质的坚守,源于对理想事业的热爱,源于对天下苍生的仁爱。此种孤独最动人。我想我们在感动于“大孤独”者,致敬“大孤独”者的同时,也应努力成为“大孤独”者。
点评
写孤独,作者没有停留在自我情绪的宣泄里,而是用一种宏阔的视野写了超越现实生活具有动人审美意义的“大孤独”。整饬的结构,丰富的内容,真挚的情感,使得本文具有很强的示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