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题

2023-04-29 00:44
关键词:姐姐美丽建设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美丽中国”在农村的实施和体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乡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点,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归宿,是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体现了深刻的生态内涵。从内容上来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而美丽乡村建设则着眼于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从发展秩序来看,二者都是要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GDP至上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到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摘编自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

材料二: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在这春风激荡的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美丽黔西南,共同拉开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序幕。

我们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法则,借力一年一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加强生态保护,深挖民族特色,有效地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山地旅游发展。

中央领导人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美”。我们举办万峰林峰会,旨在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凝聚大家的力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奋力开拓一条通往同步小康的创新之路。

我们将着力推进美丽乡村与山地旅游融合发展。黔西南的乡村聚集着丰富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我们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景区化建设美丽乡村,全域化打造旅游景点,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山地旅游产品,加快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把山地变为“聚宝盆”。

我们将着力推进美丽乡村与山地文化融合发展。黔西南的乡村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山地文化,我们将发挥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布依戏、苗族歌、彝族舞”等民族文化品牌,保护和植入文化元素,提升美丽乡村的价值,把乡村变成“摇钱树”。

我们将着力推进美丽乡村与山地生态融合发展。生态文明时代,山地最珍贵。黔西南山地之贵,贵在生态,绿水青山、天地人和。我们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厚植生态优势,让山更青、让水更秀、让天更蓝、让土更净、让乡村更美;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合理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把黔西南的自然之美、生态之贵转化成为支撑同步小康的大产业,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将以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为新起点,加快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共建美丽黔西南,共谱发展新篇章!

(摘编自杨永英《在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有删改)

材料三:

以美丽乡村作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载体,契合了美丽中国建设中对乡村板块的诉求。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国民族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9年,恩施州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10多年来,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第一,在乡村产业发展上,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动传统农业转型与升级,效果明显。恩施州村集体因地制宜,推动耕作技术更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效益凸显。

【个案1】春沟村

春沟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林果、花卉等产业,最终形成“赏花—采果—育苗”三位一体的新产业模式,改变了传统花木产业的单一性,促使其向现代花木产业转型。

第二,在乡村环境建设上,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优化村民生活空间。美丽乡村要建,更多村庄的基本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也亟须改善。截止到2017年底,恩施州69个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实现“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空间变得整洁、亮丽,层次感增强。

【个案2】A村

中央领导人就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指出“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在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以前,进出A村的主要是一条土坯路,2014年后,政府修成了3.5米宽的水泥路,并建起了垃圾池。

第三,在乡村文化服务上,引导村民深度参与文化活动,文化活力得以彰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恩施州以建构文化活动物质空间为基础,为每个村修建文化活动广场,配备音响设备设施,在空间重构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同时,政府还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并提升村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认同。

【个案3】舍米湖村摆手舞

摆手舞原本是土家族祭祀中的一种舞蹈,在舍米湖村至今仍保留着摆手堂等遗迹,当地政府从支持非遗文化传承的角度,对破败不堪的摆手堂进行修复,复原了传承空间。

第四,在乡村社会治理空间上,不断推动村寨特色化发展。城乡空间治理根本区别在于对不同因素的关注,乡村的空间治理离不开乡村性因素的结合与反馈。因此,具体的空间治理与文化传承应该结合地方性与地方经验。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在贯彻国家标准的同时,注重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追求村庄建筑外形改造上达到“天人合一”;改造同时,还将国家乡村治理理念镶嵌到村庄物质空间之中,使家风礼俗、乡规民约、国家情怀等传统认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嵌交融。

(摘编自谭志喜《从“乡土中国”到“美丽乡村”: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与路径调适》,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归宿是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要着眼于整体提升新农村的建设水平。

B.无论是在建设内容还是在发展秩序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都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

C.“天人合一”是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庄建筑外形改造的追求,也是黔西南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的法则。

D.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应以保护乡村文化为主,深入挖掘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没有改变传统的GDP至上的发展观,完成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转型,新农村建设就难以启动。

B.只要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道法自然的法则,就能促进绿色发展,开拓通往同步小康的创新之路。

C.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应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契合美丽中国建设乡村诉求,因为民族地区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地位重要。

D.一旦缺乏与地方性、地方经验的结合,离开乡村性因素的反馈,乡村空间治理就不能体现与城市空间治理的根本区别。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沟村大力发展林果、花卉等产业并形成“赏花—采果—育苗”三位一体的新产业模式,体现了乡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B.从恩施州69个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实现“旧貌换新颜”可以看出,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环境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C.恩施州为每个村修建文化活动广场,配备音响设备设施,说明当地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

D.材料引用“中国要美,农村必美”“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强调了建设美丽乡村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重要性。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美丽乡村和生态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但材料二作为致辞更多地使用短句,有何效果?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一个活着的文化要素必然对于利用它的人有好处。如果要证明这一点,你认为材料三中的【个案3】还应该补充哪两方面的信息?请简要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风云初记①(节选)

孙 犁

早晨,春儿把信带在身上,到姐姐家去,好找个顺便人捎走,另外,心里有些事要对姐姐谈谈。到了五龙堂,堤坡上姐姐家的小屋,整个叫太阳照着,几只山羊卧在墙边晒暖儿。小屋的门紧掩着,春儿听听:屋里不只姐姐一个人,好几个妇女在说话,她推了推门。

“谁呀?”屋里安静下来,听见姐姐下炕来问。

“我。”春儿说,“大白天上着门子干什么?”

“我妹子来了。”姐姐和别的人说。

“她是吗?”一个妇女小声问。

“还不是。”姐姐也小声说,“你们先等一等,我出去看看。”

姐姐慢慢开开门出来,随手又把门带上,对春儿说:“你这个时候跑来干什么?”

“哈!上你这里来,还得看看皇历,择择好晌?”春儿一下子不高兴起来。

“我们正在开会呀。”姐姐笑着说。

“开会是什么稀罕儿?”春儿说,“区上的会我也开过,县里的会我也开过,就没见过你们这小小的五龙堂开会,关起门子来!是占房,怕人冲犯了?”

姐姐说:“好妹子,你先到河滩里玩一会儿,散了会我叫你!”

“我偏进去看看,净是些什么贵人?我不信我就见不得她们!”春儿噘着嘴,往前迈一步。

“你看你这孩子,人家开的秘密会!”姐姐拦住她,“是党的小组会!”

春儿站住了,她的脸红了一下,对姐姐说:“好吧,我就听你说,去玩一会儿。”

“好孩子,”姐姐给她拍拍身上的土说,“我们很快就开完了,你可不要走!”

姐姐转身进屋里去了,春儿离开那里,她嘴里“哦,哦”地招呼着那几只山羊,羊们爬起,跟着她来了,她带它们到河滩里去找草吃。

中午的阳光铺在河滩上,春儿有些发闷。党的名字在她心里响着,有一种新奇的热烈的感觉。

这个贫苦的,从小就缺少亲人爱抚和照顾的女孩子,很容易被这个名字吸引,就像春水阳光和花草一样。她知道姐姐和姐夫都是共产党员,芒种也可能是了。凡是她的亲人都参加了这个组织,就是她还没有。她要加入这个队伍,为它工作,并用不着别人招呼一声。她已经参加了妇女救国会,参加了妇女自卫队,早就认定自己是这组织里的一员了,可是现在看来,还有着一个距离,她被姐姐关在了门的外边。

她要参加党,她要和姐姐说明这个愿望。她很快就决定了这个愿望,她抚摩着大母羊身上厚厚的洁净的绒毛,抬起头来,面对着太阳。姐姐送走了别人,回头站在堤坡上向她招手,她带着羊群跑了回去。

“你不要不高兴,”姐姐笑着说,“不是组织里的人,就是亲生爹娘,夫妻两口子,也不行哩!”

“别充大人灯了,”春儿说,“你以为我还是小孩子,什么理儿也不解哩!”

“我怕你不明白,”姐姐说,“离年傍近了,你不在家里操扯操扯吃的,跑来干什么?”

“可说的是嘛!”春儿笑着说,“就为的是在家里吃不上,才跑到你这里来,站到大河滩里去喝冷风呀!要不,给你家当个羊倌,求姐姐赏碗面吃吧!”

“我知道你多心了!”姐姐说,“妇女自卫队的工作,你领导的起来不?”

“凑合子事呗,反正什么也做了,”春儿笑着掏出信来,“你给找个可靠的人捎了去!”

“给谁的信呀?”姐姐问。

“给我姐夫,另外也捎带着芒种。”春儿背过脸去,引逗那个爬在炕上的关东小孩去了。

“那天我公公回来,说起给你寻婆家的事儿来。”姐姐说,“十八九的人了,你心里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什么主意?”春儿把脸凑到孩子的脸上说,“这孩子可胖多了,就是不忙。”

“是心里不忙,还是嘴上不忙?”姐姐问。

“两不忙。”春儿站直了身子,面对着姐姐,“我心里着急的是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呀?”姐姐问。

“姐姐!”春儿庄重热情地说,“你介绍我入党吧,我想当一个共产党员!”

姐姐很高兴地答应了她。

春儿回到家来,热了一点剩饭吃。天黑了,她上好篱笆门,堵好鸡窝,点着小煤油灯,又坐在炕上纺线。她摇着纺车,很多事情在她眼前展开,心里很是高兴。她思想一些关于妇女的问题,她的知识不多,心里只有那些小时听书看戏得来的故事。在灯影里,她望着墙上那几张旧画儿,丈夫投军打仗去了,妻子苦守在家,并不变心。每一幅的情节,她都懂得,也能猜出那女人说的什么,想的是什么。“可是都没有我们好,我们除了纺线织布,不是还练习打仗吗?”

窗户纸微微的震动,她听见远远的地方有枪炮的声音。她停下纺车,从炕上下来,走到院里,又从那架小梯子上爬到房顶上来。她立在烟囱的旁边,头顶上是满天的星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霜雪,落在了屋檐上。东北天角那里,有一团火光,枪炮的声音越过茫茫的田野。

我们的部队在那里和敌人接火了,她的心跳动着,盼望自己人的胜利。在严寒的战斗的夜晚,一个农村女孩子的心,通过祖国神圣的天空、银河和星斗,和前方的战士相连在一起。

(有删改)

【注】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从“七七事变”展开,表现了抗日战争初期,共产党在滹沱河两岸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曲折历程,反映了冀中劳动人民的觉醒进步和澎湃高涨的战斗热情。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春儿去姐姐家,除了想让姐姐找个人给姐夫和芒种捎信,还想谈谈自己入党的事情,为下文春儿的活动提供了背景铺垫。

B.选取小屋、山羊、堤坡等景物,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了冀中地区的风貌,渲染了温暖和惬意的气氛,也烘托了春儿的内心。

C.从姐姐家回到自己家后,春儿的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细致传神地写出了她日常的生活状态,同时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

D.远处枪炮声吸引春儿停下劳作,爬上屋顶观看,这些描写将根据地人民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连接起来,升华了主旨。

7.关于文中春儿和姐姐第二次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姐姐告诉春儿刚才不让她进屋是因为要遵守党的纪律,这得到了春儿的理解。

B.春儿说自己在家闲的没事,想给姐姐家放羊,但姐姐想让她去领导妇女自卫队。

C.春儿要求入党一事反映了她积极要求进步的思想,也为她在结尾的言行作了铺垫。

D.人物的语言口语化和个性化,姐姐和春儿的性格在对话描写中很好地得到展现。

8.围绕入党,春儿的思绪随着她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国外有评论认为,孙犁“甚至是新中国的伟大叙事者之一”,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小说在叙事上的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腹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后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国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之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谴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节选自《春酒堂遗书·芋老人传》,有删改)

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这三处括号内的字母写出来。(3分)

知从郡城A就童子试B归C老人略知D书E与语F久G命妪H煮芋以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延,“邀请”之意,与《过秦论》“秦人开关延敌”中的“延”含义相同。

B.向,“从前”之意,与《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的“向”含义相同。

C.西塾,本指门外西侧的堂屋,后多作学校或教师的代名词,这里指的是学校。

D.社稷,原本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后来常常被用来作为国家或朝廷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芋老人为人善良、乐于助人,看到一位书生在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便给予其帮助。

B.芋老人帮助的书生后来考取进士官至宰相,于是派人查访芋老人夫妇,并让郡县官员帮助芋老人之子摆脱了当佣工的困境。

C.芋老人转述了那些大小官员因国内发生变故、外寇挑衅入侵等事件,便争先恐后屈膝下跪、赔款逢迎的故事,引人深思。

D.芋老人身处微贱,而出言发语惊世骇俗,连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有时说不出来的道理,他也能说出来,因此宰相十分赞赏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所叙的故事明显是虚构的,试揣摩作者写作本故事的目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5~16题。

杏花天·嘲牡丹

辛弃疾

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①第一。渔阳鼙鼓②边风急,人在沈香亭③北。

买栽池馆多何益?莫虚把、千金抛掷。若教解语④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

【注】①太真:指杨贵妃。②鼙鼓:战鼓,词中指安禄山叛乱。③沉香亭:唐宫亭名,唐明皇与杨贵妃曾在此赏牡丹。④解语:唐明皇曾称杨贵妃为“解语花”,词中泛指美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以设问为开头,看似突兀,实则既能制造悬念,又能在问答中自然推进词意。

B.“渔阳鼙鼓”一句写安史之乱,可让读者联系南宋时局,体会本词的写作意图。

C.“池馆”与柳永《望海潮》中的“凤池”一样,都用借代巧妙隐含了作者情思。

D.词人善于用典抒怀,如结句就以西施自况,曲折表达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

16.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姚鼐《登泰山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色彩,用语简洁,寥寥几字,就将红日初升、霞光四射的情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2)曹操《短歌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深切感慨。

(3)春风是常见诗歌意象,古代诗人常在诗词中借用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多种思想感情,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花瓣中的色素是花儿色彩的来源,其中尤以花青素最负盛名。花青素的最大特点是颜色可随环境改变。如果环境偏酸性,花青素会让花儿显得红光满面;  甲  ,花儿便变得蓝幽幽的。假如碱性太强,就是一副蓝黑色的模样,墨菊、黑牡丹就是典型的例子。  乙  ,还不足以染出花儿的百般姿色。类胡萝卜素、类黄酮、醌类色素、甜菜色素等齐齐出动,才造就出这世间的( ① )。

光靠美色还不够,花儿的气味也很重要。每一朵带香味的花儿都是一座小型的生化工厂。在这座工厂中,花儿将多种化学物质调和在一起,形成了各自的独特气味,让虫儿们即便在夜间也可以闻风而至。

残酷的竞争下,有些花儿在香味竞赛中败下阵来,只得( ② )。A虽然不能“流芳百世”,B干脆选择“遗臭万年”,C如果想要“勾引”蝴蝶、蛾子、蜜蜂的花儿太多,D不如吸引不受欢迎的苍蝇、甲虫这些“逐臭之徒”的到来。于是巨魔芋、大王花干脆散发腐肉的气味。反正终极目的是引来虫儿授粉,至于是什么虫,并不重要。

说到授粉这个活计,最在行的是工蜂。很难想象,若是没有大规模作业的蜜蜂,将有多少花儿丧失繁育后代的机会。可怕的是,上述疑虑正在变成现实。有科学家发现有些蜂巢里的成熟工蜂突然人间蒸发,使得整个蜂巢陷入瘫痪。这种现象被称为“蜂群崩溃综合征”。蜂群崩溃综合征可能是农药滥用引发的恶果,可能是寄生虫横行带来的灾难,也可能是蜜蜂营养不良所致……时至今日答案始终( ③ )。

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坐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21.文中加点的“移”“锈”分别换用为“飞”“立”,为什么表达效果不如原文好?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所使用的词语,显示着我们的思想境界、道德观念、价值判断、文化品位及审美趣味。在校园、社会、家庭和网络等各种交际场合,我们经常听到有人使用“学霸”“学渣”这两个词语。

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请就此写一篇主题班会发言稿,向班级同学表达你的切身感受和真实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猜你喜欢
姐姐美丽建设
Cлово месяца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认识“黑”字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学习方法报》语文新教材高一必修上2023年24期

《学习方法报》语文新教材高一必修上的其它文章
第23期参考答案
第24期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