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Ⅰ再突破:观点的迁移运用

2023-04-29 00:44李凤成
关键词:长江流域经济带长江

李凤成

突破点

2021年、2022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接连出现了观点迁移运用试题。该类题目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所引的文外材料是一种观点,要求结合文本观点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评价;二是所给的文外材料是具体材料,要求运用文章观点进行分析,这就变成了观点与例证的关系。近些年此类题型的命题角度多是依托“情境”,就某一问题(意义、价值、方法、措施、态度)加以理解和探究,能用文本提供的事实、观点和方法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等。命题越来越注重贴近考生生活,体现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应用性、创新性,越来越注重引导考生从“关注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从“机械训练”向“理解创新”转变,反套路化越来越明显。

突破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当今世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日益成为一个整体。长江文化既是长江流域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成为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文培元,以文铸魂,传承长江千年文脉,让长江文化更加熠熠生辉,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现实创造力。

加强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的大量文物和文化遗产,见证着长江文化的源远流长,昭示着长江文化的创造与魅力,是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根基。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展示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加强战略对接和区域统筹,着力健全系统保护、协同保护的体制机制,更多借助科技手段、调动社会力量,不断加大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传承好中华文化基因,守护好中华历史文脉,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聚合文化力量。

推动长江文化育民、惠民、利民。保护不是将文物和文化遗产束之高阁,最好的保护是让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浸润人们的精神世界。要加强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聚焦长江题材,讲好长江故事,推出更多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体现长江文化内涵的优质文化产品,用长江文化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固本培元,让人们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长江流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优化供给、创新机制、提高效能,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推动长江文化融入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发挥长江文化的教化功能,成风化俗,推动长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和社会建设,用长江文化引导人、凝聚人、激励人。

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提质增效。文化和旅游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长江流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找准点位,提升效能,发挥旅游在传播弘扬长江文化方面的独特优势。推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大力培育体现长江文化的优质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引导和支持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区市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纵深推进“文化+”“旅游+”“数字+”,推动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深度融合“产城景”、农文旅等资源,丰富相关产业文化和人文经济内涵,提高行业发展能级,培育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摘编自贺云翱《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

材料二:

长江流域先民丰富的生产活动和文化创造,积累了大量文物、遗迹、遗址资源,造就了长江流域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例如,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江西崇义上堡梯田等展现着古老农耕文化。2006年我国公布的第一批10大类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与长江流域有关的超过半数,如蜀锦、昆曲、南京云锦、安徽宣纸等,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村落、世界遗产,还包括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工业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还有长江流域的近现代革命遗迹旧址资源等,构成了规模巨大、类型丰富的长江文化宝库。

长江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独特品质。长江通江达海、联通天下,自古就是一条开放包容的大河。长江流域水稻种植技术向外传播,影响亚洲文明的发展格局。长江与“海上丝路”连接,一直是瓷器之路、万里茶道的重要生产集散之地。四川邛窑、湖南长沙铜官窑、江西吉州窑、景德镇御窑厂等也利用长江走向世界,让长江发展成为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通道。近代以来,长江促进了中西文化汇聚和交流互鉴,如近代洋务运动等都与长江的运输和文化沟通功能相关。

新时代的长江文化展现着新气象新风貌,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江文化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国土空间管控、负面清单管理等,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长江生态系统不断得到保护修复,“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长江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持续加强。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21年起实施长江保护法,2021年底正式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23年出台《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等。2022年,长江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8.1%,比2015年上升16.3个百分点,长江干流连续3年保持Ⅱ类水质,“微笑天使”江豚数量增加,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正在去除沉疴、焕发活力。

(摘编自傅才武《推动长江文化展现新气象新风貌》)

内容概述

材料一基于长江文化对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所起的重要支撑作用,着重论述了如何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具体来说谈了以下几个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文培元,以文铸魂,传承长江千年文脉,让长江文化更加熠熠生辉;加强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推动长江文化育民、惠民、利民;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提质增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纵深推进“文化+”“旅游+”“数字+”。

材料二基于长江流域形成的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着重论述了长江文化的特征,具体来说谈了以下几个问题:长江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独特品质;新时代的长江文化展现着新气象新风貌,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江文化意义重大。

写法归纳

材料一从“怎么办”角度出发,采用了总分结构,首段为总写,其余三段为分述;材料二从“是什么”角度出发,采用了并列结构,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在论证方面,第二则材料采用了更为丰富的论证方法,特别是采用了很多的例证。

材料的联系与区别

两篇文章都讨论了“长江文化”这一话题,共同点是:都肯定了长江文化对人民群众生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区别:材料一着重论述了如何推动、利用好长江文化;材料二着重论述了长江文化的丰富内容,开放包容的独特品质,在新时代中的新气象新风貌。

专练·考点

1.2023年10月20日“长江文化节”在苏州张家港市开幕,有记者采访创办文化节的元老之一徐洪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筹办初的茫然,到如今的羽翼丰满,长江文化节20年发掘和展示的长江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这个问题难住了徐洪高。他思忖了片刻说,无法归纳或许是对的,长江文化就是一种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文化。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有关内容概括徐洪高这样回答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分为两部分——情境化内容(记者采访徐洪高,问其如何理解长江文化,徐洪高表示无法归纳,长江文化就是一种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文化);任务部分——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有关内容概括徐洪高这样回答的原因。分析情境化内容与任务之间的关系可知,要求考生以材料中的有关内容验证徐洪高所讲的“无法归纳或许是对的,长江文化就是一种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文化”,也就是找出诸如长江文化包括哪些种类的文化,在新时代有没有新的变化。

明晰答题方向后,接下来应分析两则材料。两则材料,第一则是基于长江文化对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所起的重要支撑作用,着重论述了如何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第二则基于长江流域形成的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着重论述了三方面问题,在第一段论及长江文化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在第二段论及了长江文化影响亚洲文明的发展格局,是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中西文化汇聚和交流互鉴。

接下来应根据题目“概括”的要求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梳理概括上述内容,也即:合并材料一第二段语句“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的大量文物和文化遗产”与材料二第一段语句“长江流域先民丰富的生产活动和文化创造……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提取材料一第三段语句“用长江文化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固本培元”,合并材料二第二段语句“四川邛窑……长江促进了中西文化汇聚和交流互鉴”,提取材料二第三段语句“新时代的长江文化展现着新气象新风貌,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江文化意义重大”,最后优化、概括写出。

答案:①长江文化有着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分布着大量文物和文化遗产,其规模巨大、类型丰富;②长江文化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长江是世界文化汇聚、交流互鉴的重要通道;④长江文化是动态的,在新时代展现着新气象新风貌。

多练·其他

2.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文化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现实创造力。

B.长江文化肩负着展示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将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做大做强的责任。

C.作者不赞同将文物和文化遗产束之高阁,他认为长江文化应发挥教化功能,但其前提是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

D.旅游在传播弘扬长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这一优势的发挥应基于其与长江流域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3.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长江文化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B.在材料一的第二段中作者只是讲了要保护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但是并未谈及如何实施保护。

C.长江流域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如蜀锦、昆曲、南京云锦等,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D.长江助推亚洲文明的发展与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既有地理因素,又有人们“有意为之”的因素。

4.下列选项体现长江文化产生积极影响的一项是(  )

A.历史上长江上游地区不断实施炸除险滩、开凿纤道、修筑束水坝等航道整治工程,人们为航运的顺利和安全费尽心力。

B.长江文化流域除川、渝、鄂、湘、赣、徽、苏、浙、沪七省二市外,还包括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

C.在长江文化数字大展上,视效团队黑弓及国内前沿数字艺术团队麦塔维用数字+艺术展现真实、立体、生动的长江。

D.“通天神树”上,金乌栖息;青铜纵目面具,神秘庄严……三星堆遗址中古蜀的文明成果让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倍增。

5.结合材料一思考,如何建设好长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破 技法

“观点的迁移运用”答题“4步骤”

1.审题,看要求。题目分两部分,一是现象(情境化内容),一是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不要被题目“情境化”噱头所蒙蔽,要审明题目背后考查的实质,也就是明确题目要我们“答什么”。

2.梳理,读材料。对材料结构和内容要有完整、深入的梳理把握,只有深入理解材料,才能跨材料、宏观地解决问题。

3.解答,明思路。题目所问→文本印证。依据题目设置的“问点”,找到文本的对应“答点”,进行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梳理概括。答题时要全面,重要信息就是重要得分点,分条叙述,不可遗漏。

4.分析,扣观点。(1)要在理解文本内容和作者观点基础上,结合题目所给出的探究话题,进行自己的理解与表达。没有套路模式,答题关键就是对“文本+考题”的综合理解。(2)要紧扣材料观点,分条表述自己的理解。理解的内容一定要以文本为依据,不能想当然。

致作者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作者向我报投稿的作品一经采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报拥有其在报纸、网络的刊载权、出版权,以及稿件的编辑、复制、发行等权利;同时,本报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费用。本报刊发的作品与图片,因未能联络到原作者,未能及时发放的,敬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本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长江流域经济带长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长江流域园区的府际合作研究
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