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与方法研究

2023-04-29 02:26刘雅楠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28期
关键词:防治策略林业病虫害

刘雅楠

摘要:林业病虫害是制约林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林业部门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防治林业病虫害,确保我国林业顺利发展,提升社会生产力。在林业经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工作经验,并结合林业病害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此降低林业病害的可能性,减少林业损失,提升林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林业病虫害的特征,然后分析有害生物控制的重要性,接着指出林业病虫控制中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提高林业害虫防治工作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策略

DOI:10.12433/zgkjtz.20232827

一、林业病虫害特征

第一,危害面积增加。近年来,病虫害的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危害面积不断增大。各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各不相同,不利于防治工作有效开展。目前,我国的病虫害防控技术有待提升,一些林业工作者在进行病虫害防控工作时,使用的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导致病虫害问题不能被很好地解决。

第二,病虫害的类型不断增多。一些地区对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林业资源破坏严重。根据有关林业病虫害的调查报道,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相比,林业害虫数量增加了20多种,出现了一些外来害虫,给给地方林业带来了严重损失。

第三,病虫害的出现次数呈递增趋势。在某些区域,病虫害频次呈增加趋势,时间间隔有越来越小的趋势。一方面,病虫害种类繁多,各害虫的出现时期有一定差别,造成了病虫害频繁出现;另一方面,一些病虫害的危害也有所增加,对防治技术和防治人员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四,大多数有害生物防治难度很大,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虽然治理人员大力清理完病虫害,但受气候、生态等因素的影响,病虫害还会继续出现。

二、林业有害生物控制的重要性

(一)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保持林业生态环境的稳定,是林木害虫控制工作的基本目标。降低病虫害能确保林业中多种植被的正常生长,维持生态系统的循环发展,对于解决我国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所以病虫害防控工作有着很高的生态价值。在林木保护工作中,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基本方针,把病虫害防控作为工作重点,把先进的防控思想作为切入点,把病虫害防控工作作为工作重点。

(二)经济效益高

在我国,以控制害虫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方法控制害虫,对林木的稳定性产生了很大冲击,不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但林业病虫害防控工作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从相关资料可以看出,通过科学管理防控工作,不仅可以降低传统防控工作成本,还可以缩短林业恢复的时间,提升林业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产力。

(三)预防土壤侵蚀

目前,水土流失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由于人口增长,人们不断开发农田,会导致土壤疏松、储水能力下降等问题。为了有效控制沙漠化,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退耕还林措施。

(四)改善自然环境

近年来,关于温室效应的讨论甚嚣尘上,海平面升高、地球温度升高等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不同的植被类型中,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数据,近年来夏季温度不断上升,已对工业等各领域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此我国目前正积极推进绿城建设。

(五)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

过去,林业资源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家具、建筑、道路等,虽然价格低廉,但经济价值并不高。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民对绿水青山的向往日益高涨,例如,“天然氧吧”“绿色环岛”等一系列的生态观光活动正在兴起,不仅为国家林业事业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新时期林业病虫控制中的若干问题

(一)病害和害虫的多样性与耐药性的提高

目前,由于病虫种类呈现多样性的特点,林木发生病害的频率有所提升。在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控工作时,要以病虫种类、林业隶属地的生态环境等为依据,灵活选取防控方案,从而达到在确保林业安全的基础上,提升防控效果的目的。在进行林业病虫害的防控时,由于缺少时效性和科学性,相关工作人员在选取方案时,没有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导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控难度。

当前,一些有害生物对林业资源的耐受性逐步提高,给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些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控制时,对化学物质的用量和用法的熟练程度不高,导致在应用过程中的误差,影响了树木正常成长。此外,如果采取单一的化学防治方式,那么同一种农药的应用频率越高,对病虫的抗药性就越强,有可能发生变异,导致农药的效果减弱。因此,在使用药剂控制措施时,应合理选用药剂,尽量减少药剂对树木的危害。

(二)对病虫害的控制不够重视

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有关部门重视对林业害虫的控制。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多数地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注程度逐步提高,但从当地层面来看,一些地区仍存在对病虫害防控工作不够重视的问题,从而对树木的正常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给地方政府带来了经济损失。基于此,各地区的行政主管及从业人员应加强对林业害虫的认识,加强对林业害虫的控制,以此确保林业为社会提供可持续的林业资源。

(三)对病虫害的控制不力

有些林业中的病害和昆虫有很快的增殖速度和很大的危害,所以要对林业中的病害和昆虫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并在早期进行防治,避免或减少其造成的损失。当前,害虫的防控工作缺少积极性,人们对害虫的防控一直处在消极状态,对害虫的监管也很少,导致害虫大规模传播,增加了防控的难度和成本。例如,一些区域没有先进化的监测技术及装备,区域内林木病虫害检测工作相对落后,不够了解病虫害发生中心点以及相关情况,造成病虫害发生的规模持续扩大。

(四)自然林退化

在自然状态下,森林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但目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对天然林业的破坏程度也在逐步加大,造成了大量的滥砍滥伐、土地沙漠化、土壤重金属污染,导致天然林的面积持续下降。随着人工林地的不断扩大,林业中的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我国的人工林大多以单性树种为主,人工林的生态体系相对简单,物种多样性不足,导致病虫害在人工林中的防御能力不强。同时,林业结构单一,一旦出现了病虫害的问题,工作人员很难对其进行及时防治。

四、提高林业害虫防治工作的策略

(一)开发新的控制技术,有针对性地处理病虫害

林木病虫害防控工作需要研究人员加强对防控新技术的研发,对已有工作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改进,确保病虫害防控工作有效发挥作用。新时代病虫害的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出现新品种,不断丰富新病害种类,对害虫的控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研究和开发人员应依据林业所处区域的外在环境条件,针对新出现的病害和病害特征,设计有更多有针对性的技术计划,从而全方位提升病害和病害的控制效率。根据树木种类和外界自然情况,深入分析林业病害发生的原因,保护树木的防治技术,指导防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进行。与此同时,国家要加强对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扶持,为技术研究和开发提供足够的人才、技术和设备,确保技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充分体现技术的价值。

其次,林业部要提高各单位的工作效率,建立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同时各单位成员也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随时掌握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程序以及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对各种除虫装备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与维修,利用新技术推进防控工作,从而让林业害虫的防控工作达到全新的高度。林业部门还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系统性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新技术的认识,确保工作人员准确把握病虫害防治工作和新技术的重难点,灵活选取工作方式,满足林业发展需求。

最后,林业管理机构在选择控制技术时,要注意病害的发生特征,并与整个流程的工作理念相联系,细化操作模式。因此,在控制药剂使用时,应尽可能地降低药剂的使用量,防止药剂对林木的二次损害。新技术的运用以及对害虫的科学管理,可以使害虫的控制更加有效,从而促使我国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对控制工作的关注,减少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林业的良好生产对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产出具有重要作用,而林业病虫害是影响林业效益产出的主要原因,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对林业生产和林业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目前,由于我国的林业种植面积持续增长,林业病害的种类和数量也逐渐上升,这使得林业病害防控工作变得更加困难。由于潜伏于土壤等环境中,有可能随时随地发生,难以彻底治理。因此,林业部门要把病虫害防控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把治理工作分解到每个层次,把防控的职责分解到每个个体,提升工作人员的关注程度。此外,还应在林业防火工作中,对林业防火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教育,使林业防火工作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提高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防治人员对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的认识,使其灵活采用防治方法,有效防治林业病虫害,从而确保林业生产良好运行,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生态破坏、经济损失,不断提升林业品质。

(三)建立监督和警告机制,适时进行管理

林业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给林业害虫的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大多数病虫害都是持续性和长期性的,单纯依赖后期的防治并不能将其彻底消灭,因此,对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建立林业资源的动态监控体系,及时了解林业资源的危害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在此过程中,防制工作要注意监测树木长势,并根据相关经验,分析病害出现的概率。

其次,健全的监控和预警体系能有效提升害虫控制的效率,所以林业管理机构要加大监控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力度,引入专门的技术人才,配置先进的监控设备,进行多元化监控,协助害虫控制工作,提升工作人员对害虫控制的精准度,提升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最后,在防控工作中,监测预警是关键步骤,利用先进的实时监测技术,监控林木,确保防控人员及时发现病虫害,并进行相应治理,进而防止病虫害蔓延。

(四)造林采用人工混交方式,增加林业物种的多样性

通过物种的多样化,可以使林业中的病虫害得到控制。所以应该以天然为本、以林业为模拟目标,采用科学的造林技术,有效防治病虫害。在造林时,要事先做好计划,确保树种的选择和搭配的合理性,选择优质树种,营造混交林,确保人造林的生态平衡,并提高林业的抵抗力。要想培养出优良的树种,需要注重以下四方面:第一,造林初期,选择适宜的育苗地,为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防范苗木发育过程中的病虫害。第二,在种苗未成熟前,对根际土壤进行深度耕耘,防止发生病虫害。第三,经常打扫和消毒的花圃,确保花圃整洁。第四,及时清理林木周围的野草,提高林木苗木的抗病力。对有病害和病害的林木采取焚烧措施,尽量减少病害和病害的传播。在林业植被种类相对单一或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应重视对林业植被的维护,严禁破坏植被。

当前,我国一些区域林业生态系统还处于单一状态,林业生物多样性建设还不完善,林业生态系统的抗药性也不强。在管理林业资源时,将重点放在提升林业资源的层次性、丰富性上,并与林区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合理增加林业内部的种类,以此提升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林业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保持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另外,人工混交林还能有效隔绝林业中的有害生物,防止林业中的有害生物破坏林业。科学的营林技术,既可降低林木病害的发生率,又可实现林木结构的层次多样化,有利于林木有效生长。林业部门可以采用混交林法来展开人工造林工作,利用混交林提高物种的多样性,从而推动人造林内部的物种多样性发展,从而提高林区的自身抗病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害虫间的相互影响,有效防治害虫,减少害虫的危害。

五、结语

做好林业经营,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林业管理中的病虫害控制是林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林业部门要加大关注力度,研究和开发新的防控技术,建立一套有效的监控和预警机制,运用混交林法等多种方法强化对害虫的防控,最终实现林业良性和长期发展的目的,为林业发展创造更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全峰.常见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J].新农业,2023

(06):34-35.

[2]马德俊.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23,

46(09):91-93.

[3]吕春梅.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及有效措施[J].中国林副特产,2023(02):97-98.

猜你喜欢
防治策略林业病虫害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land produces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