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识别和培育路径研究

2023-04-29 00:44:03江小芳王兴中尹彤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28期
关键词:区域创新发展路径

江小芳 王兴中 尹彤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以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为基本框架的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评价指标体系,高效识别广西十四个地级市城市创新水平,研究发现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及玉林市创新水平较高,进而提出了优化制度环境、加快成果转化、深化市场影响等广西区域创新高地培育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创新;创新高地;发展路径

DOI:10.12433/zgkjtz.20232802

项目名称:广西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的识别与培育路径及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桂科ZL22064012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推动地方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十三五”以来,尤其是十九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持续推动创新型广西建设,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广西创新发展。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中,构建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地区被赋予了重要使命。广西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枢纽,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具备发展为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的潜力和前景。因此,深入研究广西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的识别和培育路径,对推动广西经济的创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理论基础

(一)文献综述

全球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贝尔纳(BERNAL J.D.)关于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研究,他的研究奠定了全球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概念的基础。在建设全球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过程中,信任的建立和优良的行政管理是创新高地发展的重要条件。全球范围内,波士顿、伦敦、巴黎等城市以及硅谷、以色列等被认为是成熟的创新高地;在我国,滨海新区、雄安新区和中关村被认为具有发展为创新高地的潜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需要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统筹区域创新资源要素,并强化制度供给、人才供给以及资本赋能。此外,变革高等教育组织结构,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也是一大关键因素。在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等产业园区作为区域开发政策工具,被赋予较强的创新功能,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对推动广西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广西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的识别和培育路径涉及多个因素。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统筹区域创新资源要素,强化制度、人才和资本的供给,可以为广西打造创新高地提供支持。基于此,本文将通过综合前人研究,探讨广西区域的创新环境和要素,以及政府在创新推动中的角色和科技创新政策的应用情况,提出广西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的识别和培育路径。

(二)创新高地的内涵和特征

创新高地是指具有卓越创新能力和引领能力的地区,且其创新活动和产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创新高地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创新密集。且其创新高地具有高度集聚的创新活动,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知识产权创造等,通过创新链和创新网络相互关联,形成创新生态系统。第二,产业聚集。创新高地在特定产业或领域中形成了产业集群,通过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链的紧密联系,促进技术和知识的跨界融合与创新。第三,人才集聚。创新高地吸引和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在创新高地中形成了密集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了创新发展。第四,制度支持。创新高地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发展条件。第五,国际联系。创新高地具有广泛的国际联系和合作,与国际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领域保持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二、广西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的识别

(一)区域创新高地识别测度指标确立

本研究结合各创新评价指标的优缺点,以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为基本框架,构建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借鉴朱乃平的研究方法。R&D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R&D经费可作为评价创新投入的重要的指标。本文采用R&D人员情况全时当量和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作为创新投入的测度指标。其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专利指标被广泛用于衡量创新产出水平,但创新产出的代理指标目前还未有统一的认识,专利是否适合用来衡量创新产出,目前学术界对此仍存在分歧,本文采用专利授权数和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书等作为创新产出的测度指标。再次,因为创新环境无法进行直接测度,以及与之相关的指标数据获取困难,所以运用间接和替代指标表示与创新环境相关的重要经济产出,即采用有R&D活动单位数、R&D项目数和高新技术区等作为创新环境的测度指标。最后,创新绩效的衡量借鉴现有文献,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GDP增长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三项指标作为创新绩效的测度指标。

(二)发展阶段识别

广西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的发展可以划分为萌芽阶段、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

首先,萌芽阶段。各城市的创新活动尚处于初级阶段,创新资源和能力有限,创新生态系统尚未形成。在此背景下,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培育初创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创业培训和咨询服务。其次,起步阶段。创新活动逐渐增加,创新生态系统初步建立,企业创新意识增强,初步形成创新人才储备。为了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应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积极吸引风险投资和资本支持。再次,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创新活动持续增长,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投入增加,初步形成创新集群和产业链。最后,成熟阶段。创新活动全面发展,创新生态系统成熟健全,企业创新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

(三)区域创新高地的识别

根据本文构建的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评价指标体系,对广西的14个地级市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等四个一级指标进行测度,可以得到各项指数,如表1所示。

根据2013~2021年广西十四个地级市一级指标的各项指数情况,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创新投入方面看,南宁市的创新投入得分最高,为29.53,其次是柳州市和桂林市。这表明南宁市在资源投入、研发支出等方面在全市范围内表现较好。第二,在创新产出方面,南宁市的创新产出得分最高,为32.83,表明该市在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第三,在创新环境方面,南宁市再次获得最高得分,为32.83,表明该市的创新生态、政策环境和创新资源等方面较优越。第四,创新绩效方面,南宁市的得分为4.31,排名较低。创新绩效是指创新成果的影响和实际应用情况。这可能表示南宁市在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价值和经济效益方面仍存在有待改进的空间。

总体来看,南宁市在整体创新指标上表现较好,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方面获得了较高的得分,显示了该城市在创新活动的支持和推动方面的优势。然而,南宁市创新绩效相对其他一级指标得分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的能力。此外,柳州市、桂林市和玉林市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相对较高的得分,表明在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力和潜力。

三、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的培育路径

现阶段,培育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的关键是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等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协同合作。基本思路是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企业主动创新,增加研发投入;学术界加强科研创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各方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将加速广西创新高地的培育和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的创新驱动、学术界的科技合作,可以逐步建立具有引领性的区域创新高地。

(一)夯实广西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发展基础,优化制度环境

要想打造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需要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创新制度环境,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首先,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为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其次,科研机构和高校是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力量,要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再次,优秀的人才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最后,通过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

(二)巩固广西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发展成果,加快成果转化

为了确保广西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的可持续发展,巩固已取得的成果至关重要,而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是关键策略。首先,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平台。其次,重点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创新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水平。再次,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创新团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最后,注重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结合,鼓励企业加强创新链的建设,加快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形成良性循环的创新发展模式。

(三)创新广西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发展模式,深化市场影响

在广西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关键推动力。本文主要探索广西引领性区域创新高地发展的模式,旨在深化市场影响,实现创新生态的健康发展。首先,在多元化产业结构与创新生态方面,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结构的构建,促进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其次,在创新科技政策与激励机制方面,加大科技政策的创新力度,建立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再次,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更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最后,强化创新文化与人才培养。强化创新文化的建设,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为创新高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Bialic-Davendra,M,Bednar,P,Danko,L,Matoskov-a,J.Creative Clusters in Visegrad Countries:Factors Conditioning Cluster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J].Bulletin of  Geography-Socio-Economicseries,2016,32(32):33-47.

[2]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结点联结及其效率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07(01):105-112+121.

[3]孙彤,魏亚平,李宁剑.滨海新区构筑自主创新高地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1-4.

[4]陈劲.雄安新区:全球创新发展的新高地[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1):1256-1259.

[5]翟立新.中关村:从京郊小村到创新高地[J].前线,2019

(07):17-19.

[6]田文富.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制度供给研究[J].学习论坛,2017,33(09):40-44.

[7]孙锐,赵全军.中关村:打造国家人才政策创新高地[J].中国人才,2015(21):58-59.

[8]武汉大学资本赋能大湾区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组.让资

本赋能大湾区全球创新高地建设[J].南方经济,2019(06):1-9.

[9]薛新龙,史薇,霍鹏.创新高地的高等教育组织结构变革研究——以美国旧金山湾区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21(09):91-97.

[10]毛明芳.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基

于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21(01):21-28.

[11]李群.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十四五”科技创新高地[J].人民论坛,2020(31):32-35.

[12]朱乃平,朱丽,孔玉生,等.技术创新投入、社会责任承担对财务绩效的协同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14(02):57-63+95.

作者简介:江小芳(2000),女,湖南省益阳市人,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

通讯作者:王兴中(1974),男,湖南省新宁县人,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正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创新经济。

猜你喜欢
区域创新发展路径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
郑州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发展路径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民营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路径探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郑州市各县(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0:52:48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出版广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20:08
基于GeoDa—GIS的区域创新水平空间结构演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