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优良品种种苗繁育技术研究

2023-04-29 01:05:26高忠春
种子世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优良品种红树林

高忠春

摘 要:本文重点探讨红树林育苗养护保障措施,包含苗圃建设、大苗培育、市场监督执法及余缺调剂四个方面。针对苗圃建设,强调选择合适地点、优化布局设计、提升设施水平及加强管理。在大苗培育方面,探讨研究适宜生长技术、实施专项计划、建立市场及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再进一步论述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监管机制、执法力度和跨部门协作,以提高市场监督执法力度。此外,强调需求预测、调剂信息平台、政策制定及监管服务等方面,以实现种苗余缺调剂。

关键词:红树林;种苗繁育技术;优良品种

引言

红树林是一类具有特殊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同时具有减缓海岸线侵蚀、保护海岸环境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各方面影响跟破坏,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目前对红树林种苗繁育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便加强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1红树林育苗种植技术

1.1种子采收

红树林种子采收应在成熟时进行,以确保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率。成熟种子的表现为果实呈饱满状态,颜色由绿色转变为棕褐色;采收时,需注意潮汐、盐度等环境因素,以避免对种子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在采摘红树林种子时还注意要选择在低潮时期进行采收,以降低盐度对种子的影响,同时,为保证种子的新鲜度,在采收后应尽快进行对种子处理和播种[1];这个时候的种子拿去繁殖,萌发率是非常的高的。

1.2圃地

选择适当的圃地对红树林育苗成功至关重要,相关人员在选址时,应尽量靠近原生红树林,以便从中获取种子、幼苗等物质资源。当然,选的圃地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以降低盐度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苗床高度应设在每日高潮线以上,以保证苗床不被海水淹没同时还需要考虑潮汐、盐度、土壤类型等因素;为红树林种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比如潮水盐度应保持在15-30‰的范围内,以满足红树林种苗生长的需求。

1.3容器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容器对于红树林种苗的生长也是至关重要的,容器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排水性和保温性,以满足红树林种苗生长的需求;一般推荐使用规格为10-15厘米直径、15-20厘米高的无底圆筒形塑料容器,这将有利于种子的生长、幼苗的移栽及根系的发展;相关人员在选择容器时可考虑使用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容器,以降低环境污染。

1.4播种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浸泡、消毒等,细致的工作会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处理工作的时候,建议使用稀释的硫酸铜溶液(1000:1)消毒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在容器内,并覆盖1-2厘米厚度的育苗基质,以保持适当的湿度;播种后,保持土壤湿度,避免过度浇水,以免影响种子的发芽,同时,注意控制环境保持在25-30℃的范围内,适合的温度能促进种子发芽[2]。

1.5病虫害防治

红树林育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病虫害主要有:枯萎病、叶斑病、蚜虫、螨类和蛾类等;为确保育苗的健康生长,相关人员需要了解每种病虫害的性状及其侵害植物的方式,并针对不同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枯萎病,主要由真菌或细菌引起,感染植物导致水分输送受阻,导致叶片枯黄、枝条枯萎;其防治措施包括: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施用拮抗菌剂(如木霉菌、放线菌等),或使用抗病品种进行育苗;化学防治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1000-1500倍稀释喷施。

(2)叶斑病,大多数是由真菌引起,侵害叶片表面,导致叶片出现不规则形状的褐色或黄色斑块;防治措施包括保持适宜的通风条件,避免湿度过高;定期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性化学农药进行喷雾;如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1000倍稀释喷施。

(3)蚜虫,这类虫害属于小型昆虫,通过刺吸植物汁液为生,可能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畸形;防治措施包括引入瓢虫等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使用黄板或者昆虫捕捉器进行物理防治;适量喷施生物农药或低毒性化学农药;如使用4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按1500倍稀释喷施。

(4)螨类,这类微小的节肢动物,以植物汁液为食,侵害叶片、嫩枝等部位,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叶片变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干燥环境;使用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进行喷雾防治;如使用1.8%阿维菌素水乳剂,按2000倍稀释喷施。

(5)蛾类,包括害虫幼虫和成虫,幼虫主要为叶片的食草,成虫可能刺吸植物汁液,导致叶片损伤、植株生长受阻;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性信息素捕捉器捕捉成虫,减少产卵;对幼虫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核杆菌等;如使用10%苏云金杆菌乳油,按2000倍稀释喷施,化学防治可选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按2500倍稀释喷施。

总之,相关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农药时,要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的用药方法和用药量,同时遵循“三早、三满、三防”的原则,即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满茎喷、满叶喷、满穗喷;防治病虫、防治草害、防治鼠害。这样才能保证红树林育苗的健康生长,提高育苗质量[3]。

1.6芽苗移栽

芽苗移栽是将生长良好的苗木从原育苗地移植到新的生长环境中,在移栽前,应评估苗木的生长状况,确保其具备良好的生长势头;移栽前需对苗木进行适当砍根修剪,促使根系再生和养分吸收;移栽时期需选择温度适宜、气候湿润的季节,通常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提前为新生长环境准备好充足的有机质、适宜的酸碱度、养分丰富的土壤;移栽后要及时浇水,每隔3-5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约为每平方米20升,以保持土壤湿润。最后,还需要注意对移栽苗木进行遮阳处理,防止阳光直射引发生长困难,逐渐减少遮阳处理,使苗木适应新环境的光照条件。

1.7根系繁育

根系繁育是红树苗种繁育中比较特殊的方式,其成本低,这个繁育需要特殊的环境;如需要红树林长在比较泥泞的地上,在红树的根系上,由于养分充足红树根系上会形成长出一些新的根茎,这些新的根茎逐步长成新的红树苗木。

在红树生长的泥泞的地方,找到红树的根茎,将其挖掘出来;接着将根状茎分割成若干个小块,每个小块上要有足够的根系,接着把分割好的根状茎移植到育苗盘中,插土要求松软肥沃,透气性好;待移栽后,要每天喷水一次来保持土壤湿润,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1.8苗期管理

红树林苗期管理是在苗木生长过程中进行的各项护理工作,前期要关注水肥管理,在移植后保持营养袋湿润;每隔7-10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约为每平方米25升,以保持土壤湿润;当小苗恢复正常生长后,每7天喷施一次0.1%~0.2%的15-15-15复合肥水溶液,并在施肥后用水淋洗叶面,以免烧苗;在不同生长阶段,根据植物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量,合理施加肥料。

除了水肥管理,还要关注病虫害防治。每周使用75%百菌清800-1000倍液进行消毒,连续进行两次;接下来,每周喷施1-2次同样浓度的消毒液或50%可湿性多菌灵500-800倍液,连续进行2-3周;同时,及时进行除草、松土操作,去除杂草和灌木,改善土壤通气性,增加土壤保肥能力。针对红树林苗木的特点,制定合适的修剪方案,以促进枝干生长;冬季注意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采取覆盖、增加遮阳网等方法,避免低温冻害苗木。

1.9炼苗出圃

炼苗出圃是在苗木长势良好、生根发芽后将其移栽到生长环境中,出圃前约2-3个月开始炼苗并停止施肥;挑选符合造林规格要求的苗木,连同袋子拔起,根据幼苗高度和等级进行摆放;炼苗过程中,需进行适应性训练,包括降低温室内温度,增加通风,逐渐减少浇水。苗木拔起断根后的5天内,每天在退潮后浇淡水;5天后,停止浇淡水,让海水根据自然规律浸泡苗木,以提高苗木的耐盐性。

出圃时应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进行出圃操作,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移栽,以降低光照对苗木的影响。若能提前确定造林地点,可将苗木运至造林点进行炼苗,使其充分适应造林立地条件。

移栽后,要继续加强苗木的管理和养护,定期浇水、施肥、修剪,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以确保苗木在新生长环境中茁壮成长。在苗木移栽后的一个月内,特别关注苗木的成活情况,观察有无枯死、生长不良等现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苗期管理和炼苗出圃措施,有助于提高红树林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为成功实施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工程奠定坚实基础[4]。

2红树林育苗养护保障措施

2.1加强红树林苗圃建设

加强红树林苗圃建设是提高红树林苗木质量和保障红树林生态建设的关键。

第一、要选择合适的建设地点。红树林苗圃应建在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质地适宜的地区;选址时应尽量避免在易受污染或具有潜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建设苗圃,当然还要注意因地制宜地选择红树林种类,使其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最主要的一点是要优化苗圃布局设计,合理规划苗圃内部的道路、排水系统、温室大棚、育苗床等设施,以便于人员进出、植物生长和病虫害防治。此外,还应考虑到日照、通风和温度等因素,保证苗木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为了使苗圃管理更加高效,可以考虑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

第二、要提升苗圃设施水平。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和设备,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例如,使用自动控温、湿度系统,确保温室内的环境适宜;运用无土栽培技术,提高苗木生长的效率和成活率。相关人员为了保证苗木生长的健康,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期对苗圃进行消毒处理;最后要加强苗圃管理,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苗圃管理团队,负责育苗、养护、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对苗圃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健全苗圃管理制度,确保苗圃运营的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合作,不断引进和创新苗圃管理技术和方法,提升苗圃整体水平[5]。

2.2加大红树林大苗培育力度

红树林大苗培育是提高造林效果和红树林生态恢复速度的关键环节,为加大红树林大苗培育力度,相关工作人员要着重制定一份培育苗方案。

首先需要研究适宜大苗生长的育苗技术,针对不同红树林种类,探究最佳的育苗方法、光照、温度、湿度、肥料等条件,确保大苗生长速度快、质量高。同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提高大苗的成活率和适应性,为了使大苗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种植环境,可以尝试进行模拟实际生长环境的炼苗过程。其次,实施大苗培育专项计划。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支持红树林大苗的研发和推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鼓励苗圃生产者培育高质量的红树林大苗。此外,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加强红树林大苗培育方面的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建立健全红树林大苗市场,通过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红树林大苗的供需平衡。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服务,为苗圃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充分的市场信息,降低交易成本,建立红树林大苗质量认证体系,确保市场中销售的红树林大苗具有良好的品质,提高消费者的信心。

2.3提高红树林种苗市场监督执法力度

提高红树林种苗市场监督执法力度,对保障红树林种苗质量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实施监督执法工作,以下两个方面需要着重推进:

①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红树林种苗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市场主体在法治环境下开展经营活动;同时,加强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6];其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红树林种苗生产、经营和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种苗的合规性、安全性和质量。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红树林种苗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对种苗生产、流通、使用等全程的实时监控。

②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合格红树林种苗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种苗企业的抽查和现场核查,确保其遵守法规、规范运营;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强化跨部门协作;各级政府和部门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红树林种苗市场的监督执法工作;通过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执法协同,提高监管效率和执法效果。

2.4强化红树林种苗余缺调剂工作

强化红树林种苗余缺调剂工作,有利于保障种苗供应稳定,促进红树林生态建设。①加强红树林种苗需求预测。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根据红树林生态建设规划,对种苗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为种苗生产和调剂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对红树林种苗市场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掌握市场动态,为政场决策提供参考[7]。②建立红树林种苗调剂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红树林种苗调剂信息平台,便于各地区及时了解种苗库存情况,及时调剂种苗;平台应具备数据共享、实时更新、信息发布等功能,为种苗调剂提供高效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慧荣,曾泽乾,刘建新.红树林渔业碳汇功能及其影响研究进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2023,62(2):10-16.

[2]黄海萍,陈克亮,王爱军,吴侃侃.我国红树林的历史变化、主要问题及保护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40(2):125-132.

[3]饶伟民,杨凤娟,谢海旗.滨海地区城市渠化河道生态修复实践[J].中国水利,2023(3):43-46.

[4]张信,陈建裕,杨清杰.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时空分布演变及现存林龄遥感分析[J].海洋学报,2023,45(3):113-124.

[5]常云蕾,廖静娟,张丽.东南亚红树林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分析[J].热带地理,2023,43(1):31-42.

[6]覃国铭,张靖凡,周金戈,等.广东省红树林土壤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研究[J].热带地理,2023,43(1):23-30.

[7]承亚男,黄欣,吴志强,等.南流江河口红树林潮沟主要鱼类时空生态位[J].热带地理,2023,43(1):59-70.

猜你喜欢
优良品种红树林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海岸卫士——红树林
幼儿园(2021年4期)2021-07-28 07:38:04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红树林为何能在海水中生长
神奇的红树林
走过红树林
歌海(2018年4期)2018-05-14 12:46:15
北美海棠优良品种及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49:57
寒地多年生毛樱桃改接李优良品种技术
探究玉米优良品种及栽培技术的推广措施
农业与技术(2017年5期)2017-04-11 13:34:22
昆明地区引进优良品种促进农业持续高产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