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剖析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的对策,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成因;对策
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和体现的精神风貌。一般来说,精神文明包括科学、艺术、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精神成果;也体现为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社会风尚、道德规范等精神风貌。我国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是大学生提升政治思想深度、明确基本价值判断、认同良好社会风尚、提升道德修养水平的过程,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1]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交换信息的主要场所,加强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目前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网络政治素质不高
大学生政治素质是指大学生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对内表现为政治心理,对外表现为政治行为。目前来看,大学生网络政治素质不高的现象比较明显:一是部分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偏听偏信,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蛊惑;二是部分大学生对于网络有害信息传播的危害认识不足,热衷于以谣传谣,搞“小道消息”;三是部分大学生往往为了宣泄情绪或被西方不良思潮蛊惑,发布错误的政治言论。由此可见,大学生网络政治素质不高,很容易受到各类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也容易成为传播各类不良网络信息的“媒介”,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成长,也会传递负面价值和情绪。
(二)网络价值观念混乱
大学生网络价值观念是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判断对错的依据,受网络空间价值观念传播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网络空间价值观念的传播。[2]目前来看,网络空间中大致有三种主要的价值观念: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二是中华传统价值观,其精华部分是提倡继承和发扬的价值观念;三是西方价值观,西方价值观往往兜售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多元化的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大学生往往因为不同的价值观产生分歧,在大学生群体内部造成了思想上的撕裂,影响了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开展。部分大学生推崇西方价值观,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认同、不自信,滋生出所谓“崇洋媚外”的情况,影响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三)网络风尚认同偏差
“风尚”一词主要指社会风尚,一般指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风气与习惯。网络空间是虚拟的社会,也存在着网络风尚。大学生的网络风尚认同,指的是大学生认同网络空间中的某些风气和习惯。目前看,大学生在网络风尚认同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拜金主义严重,部分大学生认同网络空间里“金钱至上”的观点,把超级富豪当作偶像,将赚钱作为唯一的人生目的;二是享乐主义严重,部分大学生推崇网络空间里“及时享乐”的观点,不加节制地消费,有的大学生甚至因此背负债务;三是泛娱乐化严重,部分大学生推崇“娱乐至上”,在网络空间无休止地寻找娱乐刺激,对娱乐节目、娱乐明星大肆推崇,不惜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
(四)网络道德修养不足
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是大学生道德修养在网络空间的具体体现。[3]目前来看,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责任缺失。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在网络空间里缺乏交往诚信,往往说话不算话,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惜夸大或者隐瞒事实,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另一方面,部分大学在网络空间里造谣传谣,对信息的正确性、准确性抱着“事事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的大学生甚至抱着戏谑的心态,成为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的传播者。第二,网络暴力严重。目前来看,部分大学生在网络空间里实施网络暴力的情况比较严重。对于网络空间里出现的舆情,大学生往往情绪高涨,部分大学生开始通过网络对当事人进行谩骂、攻击;少数大学生甚至不惜侵害他人隐私进行网络“人肉”,并通过网络、电话等手段对当事人进行骚扰和恐吓。这些网络暴力的行为,显然超出了大学生表达意见的限度,更多是情绪的宣泄,甚至触犯了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第三,网络行为失范。目前来看,部分大学生在网络空间里行为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部分大学生为了需求刺激,寻求内涵低俗的网络内容,来满足自身的低级趣味;再如,部分大学生为了一夜暴富,甚至参与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等行为,触犯了法律。
二、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的成因
大学生网络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因:
(一)网络空间信息传播的“宽口径”
从外部环境上看,网络空间信息的传播具有“宽口径”的特征。网络空间对于信息更加宽容,信息往往良莠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好奇心强、涉世未深、缺乏判断力的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一方面,网络空间的西方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可能会扰乱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认知,给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网络空间的错误观念,如封建社会的思想糟粕、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享乐主义的价值观等,可能会影响大学生对事物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错误的认识,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两面性”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往往表现出与现实空间不一样的“两面性”。与现实空间不同,网络空间使用的身份往往是匿名的,接触的人群也是匿名的,而且整个空间是虚拟的,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使人产生没有丝毫约束的错觉。很多人觉得在网络空间里,既不担心受到现实道德的约束,又不担心会遭受相应的惩罚,在这种没有约束的宽松环境里,自律不足的大学生很容易产生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行为。因此,很多大学生抱着“不在乎”、“没关系”的心态,容易产生失信、造谣、网络暴力、行为失范等诸多的有违网络道德的现象。由此可见,在网络空间里,自律性差的大学生很容易释放人性中“恶”的一面,影响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
(三)网络精神文明教育的滞后性
从教育层面看,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教育明显滞后。其一,高校对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足够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区别于传统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其二,高校对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的内容建设显得滞后,很多高校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教育内容体系,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中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态。其三,高校对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创新显得滞后,没有采用针对性地教育方法,使得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其四,高校对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的师资建设显得滞后,目前来看,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部分高校教师还不能适应网络空间的教育活动。
三、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
由上可见,提升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势在必行:
(一)充分认识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空间的“原住民”,因此,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忽视:一方面,高校应该明确网络空间信息对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了解目前网络空间信息的内容、特点,为深入实施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认知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制定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方案,明确责任和分工,加大投入,确保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开展。
(二)强化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的内容建设
内容建设是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一般来说,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大学生网络政治素质建设,引导大学生的“四个认同”,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有效抵御各种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第二,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念教育,通过网络空间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的传统价值观,来纠正大学生错误的价值观。第三,加强大学生优良网络风尚的认同,帮助大学生摈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第四,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通过道德教育配合法治教育,帮助大学生远离网络暴力和行为失范。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的方法创新
与传统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不同地是,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基于现实空间,也要基于网络空间,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将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课程化,要从网络政治素养、网络价值观念、网络风尚认同、网络道德修养等方面入手,通过专题化教学,让大学生了解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从而养成网络精神文明意识。[4]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络平台的宣传,基于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加强高校自媒体建设,鼓励高校师生以自媒体平台为依托,发布有益于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通过自媒体渠道强化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5]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的师资建设
高校教师是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因此,建设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必由之路。一方面,要提升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提升高校教师在网络空间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让广大高校教师积极、主动地为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提升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水平。另一方面,鼓励成立专业从事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师资队伍,组成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专业团队,通过网络平台特别是自媒体平台,持续不断地向广大学生施加影响,加强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
四、结语
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将建设工作落在实处,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助力。
参考文献:
[1]孙丽丽.网络虚拟社会视阈下精神文明建设的路径前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3):59-61.
[2]时伟.网络虚拟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困境及其破解[J].理论月刊,2013(12):146-149.
[3]袁晓琳.守护网络道德是捍卫精神文明的根脉[J].人民论坛,2017(2):76-77.
[4]杨飞霞.基于价值认同的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构建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11):90-91.
[5]杨红星.高校精神文明网络管理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1):74-76.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项目名称:2021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1C54)
作者简介:陈为化(1979.5-),男,汉族 ,湖南武冈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