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记》的自传性尤其体现在其中许多元素出现或者化用在张爱玲的其他作品中,比如宋以朗提到:“《秧歌》第一章写茅厕、店子、矮石墙,以及谭大娘买黑芝麻棒糖一段,都见于《异乡记》第五章;《秧歌》第六章写‘赵八哥一节,则本于《异乡记》第九章写的‘孙八哥;《秧歌》第十一章把做年糕比作‘女娲炼石,见《异乡记》的第四章;《秧歌》第十二章写杀猪,则出自《异乡记》的第六章;《怨女》第二章写银娣外婆算命,见《异乡记》的第二章。”这也可以体现出,张爱玲在每一部小说的创作中,都在不断汲取自己生活经历中的感受,都在不断剖析和重构自己的过去,然后塑造出一个全新的故事。
张爱玲还很善于将一个人周围的环境与他自身结合起来,比如:“他们在吃大饼油条,每人捏着两副,清晨的寒气把手冻得拙拙的,不大好拿。穿着不合身的大灰棉袄,他们一个个都像油条揣在大饼里。”“她不慌不忙的,与其说她在那里做着工作,毋宁说她是做着榜样给大家看。她本人就是一个敝旧的灰色的木制模子,印有梅花兰花的图案。”这里的比喻通过人和物的紧密交织,不仅生动,而且凸显出被时代物化、蚕食的小人物的悲哀。她从生活琐事中看见诗,看见艺术的韵律,在普通的生活中重塑出瑰丽的传奇。
(供稿 山西 马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