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我国发布了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保护了82.36%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类。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共分为珍贵濒危物种生存繁衍区域、野生动物集群分布区域等六类,涉及31个省、区、市,覆盖了565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繁衍地、迁飞地,包括兽类127种、鸟类339种、两栖爬行类62种、昆虫37种。
适用话题
野生动物保护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 敬畏自然
深度思考
一、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最宝贵的财富之一。野生动植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野生动植物可以帮助维持生态平衡,确保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我国发布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就是为了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二、善待野生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我国发布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旨在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野生动物在生态环境中有其存在的位置和功能,作为同等生存在自然中的成员,人类对其应该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护。与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的自然万物和谐共处,与自然和谐发展才应该是生态文明时代应有的美好场景。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地球家园,就是呵护人类自己。
三、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的发布,彰显出我国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当前,人们对保护野生动物,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还未形成全面、透彻的认识和共识。从内心深处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侵扰,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平共处,是我们面向未来的现实选择,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仅要根植在意识中,更要落实到实践中,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速写速用
有公众认为,相较于众多亟待填补的“保护空白”,不足2%的比例还是太低,且缺少配套实施管理细则,恐难真正落地。其实不然。从出台过程来看,名录是基于20多年来我国各项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依据《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认定暂行办法》的相关技术性规范编制而成。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符合相关认定条件的自然区域,还可以向国家林草局书面建议将该区域增补列入。这体现了名录的动态开放性。同时,“保护空白”并不意味着现在没有保护措施,名录也尊重属地因地制宜、采取适当保护措施进行管理的能动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将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划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保护、恢复和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对不具备划定自然保护地条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划定禁猎(渔)区、规定禁猎(渔)期等措施予以保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名录的价值恰在名录之外。重要栖息地最重要的价值是补充,对现有保护地体系之外的栖息地给予关注并提供保护屏障。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当亚洲象“旅行团”安然走出雨林深处的保护区,当华北豹畅行太行山间的领地,当勺嘴鹬自由地在北部湾滩涂越冬栖息,当大鸨信守年年回归北京通州农田越冬的约定,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第二批、第三批科学完善的重要栖息地名录,更重要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决心和行动力。
(摘编自《重视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