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施药方式与防治药效试验

2023-04-29 21:06祁明芳
种子世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赤霉病小麦

祁明芳

摘 要:小麦赤霉病是由稻瘟病菌在稻秆上越冬而来,第二年春季温度上升时发病,但在扬花期最为严重。在麦田的抽穗期,是麦田中的一大疫病发生的高峰期。如果在扬花期持续多雨,或者在高温的情况下,都会导致疾病的爆发。该病毒侵染植物后,会引起植物的发病、扩散和侵染,严重时会导致整个植物的大面积发病。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最为重要的一种病害,其发生主要表现为首先侵染麦穗,再由麦穗开始蔓延,在整个小麦生产上造成大面积危害。病害由小麦茎秆和叶鞘侵入,常在小麦籽粒中快速扩散,造成小麦腐烂、败育。该病害在我国北部的分布范围很广,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目前,对该病害的控制主要以多菌灵和咪鲜胺等单一制剂或复合制剂为主。并对其进行了实验与示范,以寻求其最优剂量与施药方式,希望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小麦类赤霉病俗称“烂麦头”。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麦穗上,是一种真菌病害,可由多种真菌侵染引致,造成小麦穗子部分或全部腐烂。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农业生产的小麦疾病。该病在中国广泛分布,且主要在水稻的抽穗期和扬花期出现,很容易引起水稻的大面积减产。它的危害范围以小麦的颖壳、苞叶、穗颈、小穗部位为主,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浅绿色的小孔,后来变成了暗棕色到灰色,如果遇到了一些潮湿的天气,那么这个小孔就会扩展成红棕色,并且凹陷、收缩甚至破裂。当穗颈和小穗受到危害时,会导致穗部出现白色的干瘪现象。

1试验设计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本实验设置6个处理,每个处理25m2,3次,10个,随机布置,每个处理不重复。三因子(药剂处理,药剂用量,喷施时期),三层次(处理中不设置反复)。利用自行设计的自动喷雾机,以水位控制,在10%的出苗期进行了中间试验。试验药剂:中国农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扬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名称:麦丰)的30%美乐精油乳液;江苏省姜堰区农技中心研制的75%的戊唑醇可湿性粉;江苏扬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50%甲基硫菌灵粉剂,50%多菌灵粉剂,75%三唑精粉剂,50%丙环唑精粉剂。

每个小区的观测与调查以10m2为单位,在每个区域中,随机选取1002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肉眼对每个有效地调查田(反复)进行统计,并结合大田小麦长势、病株情况、小区的产量、穗数、穗粒数等因素,对每个小区的小麦产量和相关的经济技术参数进行统计。

试验设计试验地点:青海省贵南县农业单位。试验药剂:50%的多菌灵也叫多克菌,也叫多菌灵。丰海技术公司生产的产品;供试作物:麦子。以0.43hm为对照,在施用药剂第1日和第5日测定防治效果,并统计其防治效果。试验设计:各处理3次,小区(5次)的面积为202,长度为7m(1m×5cm),宽度为3m,周围有保护线。施药方法:五月十二日播下种子,五月二十日用小型飞机喷洒药剂;五月三十日测定病穗密度及病害指标。施药前进行处理调查。每个处理点选取10个品种,测定株高,并做好统计。从中间的叶子起,一棵一棵地进行观察,每个小区选取5棵麦子的叶面积,并对其进行了面积测算(以A表达)。本实验使用的农药是氢烯·戊唑醇·SC.60mL/667m2,30%唑醚·戊唑,30%唑醚·戊唑醇VP.25mL/667m2,粉唑醇(250g/L)SC.30mL/667m2,37%戊唑·咪鲜胺水乳剂·40mL/667m2,17%唑醚·氟环唑SC.60mL/667m2,50%多菌灵WP.100g/667m2,以1kg/hm2的水量为基准,进行喷洒。试验期间,在麦田开花期前15d,第一次为麦田开花期前20d,第二次为麦田开花期前20d,第三次为灌浆前期。

1.2试验实施情况

施药时间:2022年5月5日,小麦拔节后施药。施药器械:选择了中国杀虫剂行业联合会所建议使用的对路杀性强的除草剂和除草剂。在植保无人驾驶飞机上采用氟虫腈和敌草隆进行飞防,在植保无人驾驶飞机下采用混合农药丁硫g百威的“世保多保”进行飞防。药剂用量:氢烯·戊唑醇·SC.60mL/667m2,30%唑醚·戊唑,30%唑醚·戊唑醇VP.25mL/667m2,粉唑醇(250g/L)SC.30mL/667m2,37%戊唑·咪鲜胺水乳剂·40mL/667m2,17%唑醚·氟环唑SC.60mL/亩,50%多菌灵WP.100g/667m2,清水,按比例喷洒。施药方式:与无人驾驶喷雾机相比,采用手持喷头进行喷洒,喷洒幅度更大,用量也更大)。调查时间及次数:五月八号至五月十号的调研。

1.3药效计算

防治效果以250mL/hm2为标准。采用邓肯新复极差法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多元对比。用变异数对测试的数据进行了检验[1]。

1.4统计分析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19.0。通过对不同处理小麦产量、穗数、穗粒数的变异系数的比较,发现不同处理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别(P<0.01),所以,在同一环境下,不同处理对于小麦的控制作用是一样的。与此同时,以Duncan新复极差法的多元对比结果为基础,对各种因素对小麦赤霉病防控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到了:施药量〉施药浓度。其中,药剂用量对控制小麦条锈菌病害的作用最为显著,药剂用量次之。当小麦抽穗10%的时候,控制和实验处理在各个因子中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有明显的差别,可以看出,控制和控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效果为:防控药物浓度〉施药时间〉防控阶段[2]。研究发现,在该实验条件下,与对照组比较,使用不同农药的防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P<0.05),这就意味着在该实验中,在施药量和施药时间都是一样的情况下,使用不同农药,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效果是一样的。

2试验目的和试验结果分析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致命性疾病。它的最大特点是:在麦穗的盛花期,如果遇到多雨、高温的天气,麦穗、叶鞘和茎秆上都会出现很多的子囊孢子,这些子囊孢子通过雨水和广丰的方式被扩散到了子囊孢子球上,从而让它发芽形成了很多的子囊孢子,再通过空气的流动将它们扩散到麦穗的花药和颖壳上。如果有合适的条件,这种子囊孢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产生出很多的芽孢,如果有合适的温度、湿度,就可以在麦粒的表面快速地发芽,然后入侵到麦粒的表面。在一定条件下,若有更多的子囊,则可造成麦粒在一定条件下大面积感染,就会危害到麦粒的叶杆。病情较重的时候,在小麦的籽粒上会有一大片的红棕色菌斑。在小麦的灌浆期,如果气候适宜,则可由病害的穗部扩展到籽粒,导致千斤、千斤等性状的发生[3]。若不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将会对其生产和质量造成很大的损失。

2.1试验目的

为了探索出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控制作用,找到了最优的药物配比、应用的浓度(用量)以及施用方式,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小麦条锈菌病害的防控工作奠定基础;为我国新的杀虫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产品和配方,对我国的农用杀虫剂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为此,我们做了这个实验。

2.2对小麦增产效果分析

实验证明,药剂用量越大,其产量越高。在不同的品种中,不同的品种之间存在着极极明显的差别。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药剂组合下,不同的药剂组合对赤霉病的防治作用有显著的差别。

2.3对小麦生长影响分析

使用多菌灵和咪鲜胺复合药剂,对小麦的长势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不同的品种中,使用多菌灵敌百威复合杀虫剂对提高籽粒质量有明显作用;用500多菌灵滴眼液喷洒,不会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用25%的多菌灵水剂600-800倍的浓度喷洒,可以明显地减少小麦的赤霉病发病率[5]。

2.4药剂的使用方法

在小麦齐穗期间,以20%的多菌灵水溶液(活性成分)与15%的白粉(活性成分)混合后,施用600-800g/667m2。喷洒于水中,可防治小麦赤霉病害。对水喷雾。小麦赤霉病是我国重要的气象病害,尤其是在扬花和结实率较高的时候,尤其是在扬花和结实率较低的时候,更是防控的重点。在不同的处理之间,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情况存在显著的差别。在赤霉病发生早期,药剂对稻瘟病的控制作用无显著差异,而在稻瘟病发生后,药剂对稻瘟病的控制作用为72.56%,对稻瘟病的控制作用为76.94%。结果显示,在水稻扬花到灌浆期的水稻上,要把握好扬开花的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喷洒3次,也就是在麦田的开花期到拔节期间喷洒一次;在返青、拔节、开花、结实期各2次。

2.5施药方法

在控制小麦条赤霉病害方面,通常采用药液和种衣率为0.3%的25%多菌灵混匀,达到98%的防效;化学浸种:以25%多菌灵粉的质量分数为0.2%-0.5%,将其浸入15分钟,待干燥后即可撒种;化学农药与种子混合或播后喷洒;化学农药对根部或根部进行灌溉等。但这些措施都存在着各自的缺陷,无法达到对水稻纹枯病的有效控制。而采用喷洒的方式,不仅能对该病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能增加该病的治疗效果。鉴于该病害在我国南部省份较为常见,需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特征,制定防治对策。在南部地区,天气以高温多雨为主,湿度大,光照少,温度高,降水多。对此,我们应该做如下的预防和治疗:加强田间管理。建立科学的耕地耕种制度,加强耕地的防洪和排水;在此基础上,应注意增加化肥、P.K等肥料的施用,以增强小麦的抵抗力,适时进行病虫害的治理,科学施用杀虫剂,以防为本。适期用药防治。在发病初期,应结合天气状况及疾病进展及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以实现对该病的有效控制。

3防治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可行性建议

3.1注意事项

对症用药:要选择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常用的杀虫剂有戊唑醇和氟环唑,它们都是防治小麦条锈菌的有效药物。正确选用药剂:本实验所选用的杀虫剂为5%的苯醚甲环唑乳油,可以用作小麦条锈菌病害的第一选择,但由于条锈菌对咯菌腈比较敏感,所以不能与咯菌腈和戊唑醇混合使用,以免造成药伤;施药时期宜在冬小麦开花前期进行;注意用药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佩戴好安全的防护服,包括胶鞋、胶袜和手套。同时要做好对水壶和水壶的消毒工作。用药后5-7天内不得用杀菌剂。提高防效:使用后要及时进行现场监测,掌握好防治时机、剂量及防治方式,确保防治效果。保护天敌:杀虫剂对昆虫有很强的杀虫效果,但不能用于杀虫剂;不得施用高毒性和高残留的杀虫剂;严格控制和控制农药的高毒性和高残留;要严格掌握药剂(药剂)的配比。上述药液均要在麦田的扬花期施用,并且要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喷洒,才能保证防治效果。

3.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根据这些结果,并根据当地的病原菌特性,筛选出适宜的抗害品种。对于高度易感品种,应注意鉴定其是否具有抗性。清洁田园:病害的叶片、病害的植株必须除去,并运回野外烧毁或埋葬;在发病初期,先将发病苗从根部除去,再用生石灰喷雾防治,防止发病蔓延。适期用药:对条锈菌的防治,以齐穗到成花之前为最好,防治一次即可取得良好的防治结果。在预防和控制中,应选择适当的药物,以确保安全、高效的使用。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戊唑醇、氟环唑、烯唑醇、烯唑醇、烯唑醇等;除以上药物外,还可以添加三唑醇(或三环唑)、井冈霉素等。药剂轮换使用:药剂控制以2-3次为好。鉴于该病对寄主特异性强,而且在侵染后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时必须采取不同药剂交替采取的措施。另外,也可以将杀菌、杀虫剂、杀虫器等添加到药剂中,达到一种药剂同时用于多种疾病的效果。但是不要将这些农药混用,否则就会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影响实验结果和药效。

3.3可行性建议

各地要充分认识小麦赤霉病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做好药剂拌种,搞好种子处理。各地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在小麦齐穗期间使用药剂,当药剂一次控制量到达控制标准时,可以配合药剂二次使用药剂。二次施用时,应选择有效、低毒性、低残留量的杀虫剂,以减少对麦田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因病菌分布广泛,病害较重的地块,可进行二次喷药。对水稻的茎秆和叶片的腐烂,可用5%的烯唑醇干粉20-30g对水中喷洒;用10%苯醚甲环唑30-40g对着水中喷洒,用于控制稻穗腐烂和叶片腐烂。控制时间以在小麦的出苗和出苗早期进行最佳。防治成效上,如果遇到连续多雨的气候,可以在大田进行一次防治;如果遇到干燥的气候,可以在齐穗期间补施一次药剂。在小麦齐穗期间,要重视对病原菌的防护,并对病原菌的混杂进行防治。在麦田中,在麦田中应增加P.K肥料,以增强其对病害的抵抗力。因此,在栽培上,必须选用具有较强抗性和抗性的品种。喷施杀虫剂时,应选择覆膜的种子。

4结论

经药效筛选,30%唑醚·戊唑醇对小麦条锈菌有较好的作用,能有效地控制病穗率74.7%,比其他几个处理的效果更好。在此基础上,对小麦生长中晚期赤霉病菌的发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小麦的发病情况来分析,氢烯·戊唑醇控制作用比较明显,与对照组的药物(多菌灵)相比,它们的控制作用分别下降了36.6%和41.3%。结果表明,25%敌敌畏乳油在控制小麦条锈病中的作用优于多菌灵药量。而且该配方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适宜的防效时间,通过对齐穗期的田间观察,确定了防效的最适时间:25%的杀菌灵可在齐穗到扬前期喷洒1500多倍的杀菌剂。喷洒时需要注意喷雾均匀,药液完全渗透进植物内部,不要留下盲区;一公顷的药剂用量大约是50kg。给药的时机为上午的8:00-11:00,和下午的15:00-17:00。如果是在阳光明媚、没有风吹日晒的情况下,最好是在早晨喷洒;如遇下雨、刮风天,则需加大剂量。在喷洒后的6-8个小时之内,遇到下雨不要再喷洒,会导致其失去药效,也不要不均衡喷洒,会导致实验结果失去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圣敏,徐东,姚全杰,等.小麦赤霉病防治药效试验[J].湖北植保,2022(6):57-58.

[2]于丹莉,许杰,朱德慧.安徽宿州市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32):25-26.

[3]王大洪,刘毅,李武铭,等.4种药剂组合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湖北植保,2022(4):34-36.

[4]苏红.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研究[J].农家参谋,2022(4):78-80.

[5]桂阳龙.16%咯菌腈·氟环唑SC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22,28(1):88-89.

猜你喜欢
赤霉病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有机锡羧酸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杀菌作用
小麦测产迎丰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哭娃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