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镇江市南门大桥一直前行,能看见一条清澈的河水从城市中穿过,水面碧波荡漾,两岸山青水翠,上方横跨着一座单孔石拱桥,仿佛一只猛虎盘踞在河上,这便是虎踞桥。
据史料记载,虎踞桥曾多次重建和改造。这座桥因位于明清时期镇江城虎踞门外而得名,又因虎踞门为镇江古城的老南门,所以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老南门桥”。
“地雄吴楚东南会,水接荆扬上下游。”镇江位于江南运河的北端,是运河通往长江的重要门户。它坐落于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兴起与繁荣都和运河密不可分。乾隆皇帝在几次著名的南巡之旅中,曾多次在镇江驻留游览,这不仅是因为要览尽山水之美、察访当地民情,还因为这里是漕运咽喉,拥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长河之上舟船如龙,这些船只载着满满的米粮,自南向北远涉千里。每到夜晚,两岸的灯火与夜空中的星光一同照亮沿途的民居,水中的倒影与水面的船只相映,映照出运河带来的繁华。如果现代人有机会穿越到清朝,亲眼目睹那时的盛景,就会深切地感受到查慎行所描绘的“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沿流一万家”并非虚构,而是对镇江运河的真实刻画。
运河不仅使镇江成为了漕运枢纽,还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商贸的繁华景象,其在清代达到鼎盛。清代乾隆年间,镇江特产的江绸风靡全国,并远销海外,东南亚、俄罗斯、波斯、朝鲜等国都是其贸易对象。“清嘉道间江绸风行海内,织造之采办,内府之赏赉,取给尤多。”那时的镇江,织造业十分发达,大小机房遍布全城,织机数以千计,从事此业的人员众多。运河带动了江绸业的兴旺发达,造就了镇江的繁盛。
如今漕运已经废除,从前繁忙的河道现在不见船影,只剩下一片静谧。波澜不惊的河水,从桥下悠悠流淌,倒映着沉默不语的虎踞桥。大运河过去的辉煌岁月,仍珍藏在这座古桥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