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
早先读书,从鲁迅先生的笔下知道了他家有一个充满“无限趣味”的“百草园”。
日前从媒体上看到,南通启秀中学的学生们,也有一个属于他们的“百草园”,那是深受全校师生喜爱的劳动基地。
直面如今的校园,孩子们苦学业负担久矣!
令人欣喜的是,从这个百草园里,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成长。
成立“耕耘社团”,实现“分田到班”“多元融合”“自育自立”,打造现实版“百草园”。庄稼地、花卉园、绿植园、药材园,一方实践基地,也是一处世外桃源。“我的地块我做主”,养花种菜,浇水除草,亲近大自然,体验原生态,学生都是自主选择,自我管理,自由创造。通过全程的投入、成果的呈现和经验的分享,他们尽情展现每一个人的智慧和技艺,深入体验每一份劳动的创意和乐趣。
泥土是有呼吸的,植物是有感知的,启秀中学的孩子们,在百草园里的劳动中,找到了一条心灵困顿的疗愈之道。劳动的经历,是一种全程的陪伴; 无间的交往,是一种相互融入的生命叙事。孩子们尽情地感受时节的周期运行,体验蓬勃的自然力量。种种孤独、苦闷、郁积,在专注的劳作中、与生物的连通中,可以倾吐、释放,可以交流、张扬。那些一度萎缩、蜷曲的心灵叶片,在阳光下恣意地舒展开来,老师们无比欣慰地发现了孩子们在室内课堂上很难见到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成长的旅程,应是身心和谐的行走。尊重的教育,应当是给孩子留白的教育,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教育。在还原自然天性、调节身心发展的生活教育中,实现高情感与高压力平衡,快节奏与慢生活相伴,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合,相辅相成,这才是孩子们健康、良性的成长生态。涵养每一个孩子的生存智慧,面向无限的可能,找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和最佳生态位,这才是孩子们适切、科学的生涯教育。
我们感叹鲁迅先生笔下“百草园”里的童真,钦羡南通启秀中学的“百草园”里的多彩,其实,我们许多成年人在寻味乡愁之际,如果也能忆起儿时门前屋后或有的那些“园子”,那片菜畦中豆架下藏着的依然鲜活的故事,那缕一去不返的最惬意的少年时光,那一定也是我们一路前行中曾经写下的最美妙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