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当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占比90%,而玉米在其中占比40%,是我国单产潜力提升空间最大的作物之一。而提升种子质量水平、保障田间出苗能力是发挥优良品种全部单产潜力的必要条件,更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当前的迫切需求。
4月3日,在与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同期举办的玉米产业链发展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王建华教授在中国种子大会玉米产业链发展论坛上报告并发布了《2022年中国种子质量报告-玉米》,介绍了我国玉米种子质量总体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解决方向。
目前,玉米种子单粒播种已成为目前我国玉米主产区大田生产中普遍的种植方式,采用单粒播种的方式,可以显著减少农户田间管理成本。自2021年国家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进行修订后,新增的单粒播种子的质量要求将发芽率指标提高到≥93%,纯度指标提高到≥97%,我国玉米种子质量提升问题随之得到进一步关注。
结合玉米单粒播种子质量新标准,对全国玉米种子进行质量调查,以期为玉米单产提升、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种子质量基础数据,旨在未来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生产全程技术创新探明新的发展方向。调查结果表明,从市场主体看,随着我国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种子企业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能力持续强化,尤其是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和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表现出了更好的种子质量管理能力。相较于中小企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平均种子发芽率94.1%,对比高出1.5%;种子含水量13.6%,对比高出0.4%;低温发芽率84.2%,对比高出2.7%;老化发芽率50%,对比高出4.8%。此外,玉米种子实际质量高于包装标识的情况也较为普遍。根据调查发现,实际符合单粒播质量标准中种子发芽率≥93%的样品比例占74.5%,但包装标识种子发芽率≥93%的样品比例仅占44.5%,我国种子企业为避免市场监管风险或因检验能力不足,仅按照国家要求的种子质量标准最低线进行标识。
此外,在调查中,玉米种子质量还存在几方面突出问题,如种子活力表现差异较大,种子耐贮藏的表现不佳,种子包装标识不规范与包装方式造成的质量损失情况仍然存在。对此,从优良品种到优质种子需要科学先进的繁育生产加工、检验、包衣处理、贮藏等理论技术标准规程支持。玉米种子行业亟需建立具备健全质量指标、完善先进检测手段的种子质量评价体系。种子企业亟需提升种子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同时,涉种科研单位要发挥优势,开展种子质量控制能力研究,加强种子科学领域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