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
今天的孩子们,承受了沉重的疲累和压抑,也享受着特别的呵护和溺爱。
“听话”“懂事”“乖孩子”“好学生”,一个个闪亮的标签,也是他们无形的枷锁。小心翼翼、委曲求全的背后,掩饰的是脆弱的心灵和怯懦的性格。
少年的天性是自由奔放的,源自天性的活动是无忧无惧的。教育的本质就是顺应其天性,助力其成长。
做父母的,总是期望为孩子的成长打造一个安稳的舒适圈,远离喧嚣,也无惊扰,专心致志读好书拿高分,待来日金榜题名,出人头地。
可是,真实的生活中有更多的粗粝和坚硬,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卵翼和逃避,而是直面和适应。经历现实的磨砺和摔打,孩子们才会有更坚韧的筋骨和更挺拔的脊梁。这是生命的本真,也是教育的使命。几年前,曾有一篇《我们的教育是否经得起一场雪》的文章扣动了人们的神经。文章讲述了一所乡村学校师生在一场小雪面前“如临大敌、如遇大灾”的惊悚反应,发出了今天的学生“是否经得起自然和人生的冬天”的锥心之问。这是摆在孩子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无疑,今天的孩子们,面对许多的学业难题和更大的成长挑战。狭路相逢,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唯有挺身而起,鼓足勇气,唱响你的“孤勇者”之歌,成功的天平只会向着勇敢者倾斜。
好奇心、探索欲,指向的正是智慧和勇敢。回望我们年少时,谁没有摸爬滚打过?学游泳,就结伴跳进河塘瞎扑腾,也曾漫过顶,呛过水;学爬树,就自己抱着树干往上蹿,也曾摔过地,受过伤。全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现在呢?许多学校连一次春游的机会都要剥夺,呵护了孩子,也耽误了孩子。我们不可低估孩子们自主成长的巨大潜能,不可忽略他们内心蓬勃的出圈欲望。
看看日前的新闻。云南一所小学多名学生明知有违学校纪律,也要在晚上熄灯后到操场上尽兴地淋雨玩闹。面对类似的没有大碍的纵情释放自我、恣意挥洒青春之举,是否也可多一些宽宥之心,给一些容错空间?
勇敢些,孩子们!野起来,又何妨?